•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时间:2019-04-29 03:25: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组织讨论,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指导研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疑置障,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我以为其中的“思维方式就是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权重应大于培养计算能力的权重。诚然,倘若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根本谈不到计算能力。就小学数学来说,学法指导、授之以渔的本质特点就是思维指导。
      一、组织讨论,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所谓批判性指善于冷静地考虑问题,不轻信、不迷信“权威”(包括老师),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易被偶然暗示所动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每有这样的学生:对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由于自己没有主见,往往“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样易被别人所左右,极易令自己走入解题思路的死胡同。很明显,这些学生没有思维的批判性。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他们(特别是没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亮相,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或为什么附和别人的观点。这样,是非曲直,在讨论中得以区分、辨别,于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这部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某学生假期借读一部分文学名著,原计划每天读80页,9天读完,如果要提前一天还书,平均每天要比原计划每天多读几页?
      学生审题后,我注意观察那些没有思维批判性的学生。他们在下面有的窃窃私语,其中一个学生回答道:“先求出总页数,再求每天实际看的页数,然后用实际每天读的页数减去原计划每天读的页数,得到所求页数”。我等他说完后,学着节目主持人的口气:“恭喜你,答对了,但是——思路呆板,不优化。”(这时教室里一片唏嘘声,表情各异)“同学们讨论一下,是否可以找到优化简捷的方法呢?”经过几分钟的讨论,有学生举手了,我一看正是原来嚷嚷的学生,他说:“原计划9天读完,提前一天也就是8天读完,那么原来第9天读的书页(80页)就要放在8天里完成,我想,只要用80除8就得到了所求的答案了,就是80除括号9减1括号等于80除8,等于10页,
      即:80÷(9-1)
      =80÷8
      =10
      这样的讨论,学生既不盲目听从别人,又不轻易相信自己,而依据题意,深入思考,寻求解题方法,使思维具有批判性。
      二、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解决问题时,思路灵活,不固执己见和习惯程序,善于发散思维,随机应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中,一题多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如果出现“一题多解”的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能从多方面研究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能经常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其思维必然具有灵活性,同时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指导研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多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其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还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因而需要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所谓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能抓住主要矛盾,正确认识与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有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深刻性的思维品质,每每满足于一知半解,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很高,然而,回答问题往往放“空炮”,击不中“目标”。因而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品质,使之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究数学规律。
      四、设疑置障,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联想、思路发散,对问题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部分貌似繁难的训练题,为学生设疑置障,促使他们去思考,用以训练他们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比较分数的大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通常情况下,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般学生都知道:(1)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2)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对前两种比较是熟练的。对第三种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再比较也容易接受。上课时,我说对分母分子都不同的分数,能不能不通过通分进行比较呢?我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进入思考状态,教室里静得出奇。一两分钟后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只见议论鹊起。这时有人举手了,说:我觉得分母、分子不同的分数,也不一定通分后比较,有时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12/18和1/3,12/18等于2/3,2/3大于1/3,因此12/18大于2/3。另一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比较分母分子都不同的分数可以用单位“1”的方法比较。比如:5/6和7/8比较,因为5/6比较单位“1”少1/6,而7/8比较单位“1”少1/8,这样1/6大于1/8,因此5/6小于7/8.两个同学回答完了,我并没有加以评论,我问:还有比较的方法吗?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说:通过比较分子也可以比较出两分数的大小,要先把两分数的分子转化成同分子再比较,如2/9和6/11,扩大其分子为6,那么就有6/27,6/22,这样极易看出6/27小于6/22,因此,2/9小于3/11。仅通过分数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如果简单地让学生比较了事,表面上学生能比较,但是没有达到培养思维流畅性的目的,所以要设疑置障、激发思维。其实学生也清楚,既然老师问了“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就说明肯定有,“肯定有”激发学生进入广阔的思维天地,使其思维变得流畅。学生通过讨论发现:
      ①画成小数比。如:3/4和5/6,即3/4=0.75,5/6=0.83,因为0.750.83,所以3/4<5/6。
      ②和比。3/4=2/4+1/4=1/2+1/4,5/6=3/6+2/6=1/2+1/3,因为1/4<1/3,所以3/4<5/6。
      ③积比。3/4×12=9,5/6×12=10,因为9<10,所以3/4<5/6。
      ④商比。即3/4÷3/4=1,5/6÷3/4=10/9,因为9<10,所以3/4<5/6。
      这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谓“双管齐下”。很明显,教科书要求学生掌握的比较方法,是没有这么多的。可是通过思考,教科书以外的方法也被学生挖掘出来了,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流畅了。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关键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万不可就题讲题,把呆板、机械的公式、概念“喂”给学生,要动脑筋,想办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力先生认为,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已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习什么,而是要学生学会探索什么。要学生学会探索,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去探索。首先必须学会思索,学会幻想。而思索、幻想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简而言之,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已成必然。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5次.93~97
      [2]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3次.78~99.153~171
      

    相关热词搜索: 夯实 培养学生 终身 思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