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找回美德]美德

    时间:2019-03-10 03:26: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语: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一个快字,我们抛弃了一切,策马狂奔。我们扔掉了面包和水,扔掉了语言和文字,扔掉了价值,扔掉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德。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像回家的孩子一样,把曾经的行囊一一拾起,捡起仁、智、礼、义、信,找回价值,找回自我。传统美德涉及诸多方面,然而归纳起来却不过三样:修身、齐家和处世。最先为修身,然后方可齐家,最后才能处世。修身虽是基础,却最难达到。古之先哲言论纷繁,有以仁修身的,有以礼修身的,愚以为仁重内而礼偏外,要内外兼修。远游千里之外,享尽荣华之时,可曾想起家中的父母?抑或是等到自己满头白发,才知道到衰草连天的坟墓前燃香流泪?我们都曾感慨世态炎凉,物欲横流,却不曾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约束,将自己沉在欲望的海底。该是我们关注自身,找回美德的时候了。
      
      选文1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杜重阳
      
      初读《侠客行》时,“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许是自己年少,羡极了李太白的侠客之风,也想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及至说到诚信,才思及“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想这一句才是全篇精华吧,侠客行千里,却是以“信”字为先。既已诺,则必行。五岳算什么!
      诚,从言成声,既已言则必成其事。信,从人从言,既已言必身体力行。中国古字是言意相从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华夏五千年,诚信一直扮演着人们的道德老师。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引申即为人无信不立。“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时的诚信已至人生最高境界,至诚已至神。多种仁义道德已是由此相通,诚人诚己。
      2001年的一篇《赤兔之死》实实让我震撼了一把,不是古白话纯熟,散整错综,文采飞扬,而是那人物一诺千金。我由此迷上了三国,看三路英雄逐鹿中原,观八方豪杰横刀立马。当真是真英雄言而有信,假英雄背信弃义。白门楼上关羽知恩忠义,为护兄嫂委居曹营时,仍是“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诚信至此,当不愧关云长忠义之名。诸葛亮三请出卧龙,感于刘皇叔知遇之恩,七出祁山,刘备临终托孤道:“阿斗可则矣,不可汝可代之。”诸葛亮不为所动,带兵出征前写下《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并告诫刘禅奖罚分明,亲贤者,远邪佞,一心为蜀,耗尽毕生心血,真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而那人中吕布,“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最是无信,只落得个莽夫的名号。最后一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更是道出了人生真谛:以信待人,天下信之,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一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信条,也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已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行为准则。2005年,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轰动全国,而管理者当机立断,立刻道歉,撤除所有在售的含苏丹红的食品,并承诺不再使用。商家诚信之行使消费者很快恢复信心,肯德基信誉度很快得到提升。相反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被曝光以去年陈馅冒充新鲜馅料,事后仍百般诡辩,百年老店又如何?仍是一夕之间倒闭破产。所以同仁堂说:“求珍品,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是以百年信誉长盛不衰。所以海尔说:“真诚到永远。”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
      诚信是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了它才不会左右摇摆。社会风气需要诚信这股清泉,洗尽铅华,尽显淳朴。
      (选自《湖南师大报》,有删改)
      
      情感共鸣
      关于诚信的言论和文章有很多,无论《论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是季子挂剑、商鞅立木,即使抱柱而死的尾生,也不敌李太白的一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铁骨铮铮。本文以最强音入手,从字义本身到千古流传的事例,悲壮大气。在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肯德基与冠生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的观点。
      阅读思考
      1.儒家文化认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2.有人认为关羽、诸葛亮是盲目的忠君,应当予以批判。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作者有意将肯德基和冠生园放到一起比较,你认为冠生园拒不认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现代人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树立诚信?
      
      选文2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选自《特区青年报》,有删改)
      
      情感共鸣
      我们都在以“孝”的名义自欺欺人,“欲行孝而身在外”成了我们最好的托辞,嘴巴的忏悔尚在耳旁,心里却早已淡忘。作者虽不明言,但我们已经猜到,我们为事业放弃家庭不过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所谓的事业,不过是自私自利的荣华和冰冷无情的逃避而已。毕淑敏的散文一如她的风格,语言平淡而发人深省。
      阅读思考
      1.在忠于事业,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忠于家庭,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两者中间,你愿意选择什么?并简述理由。
      2.为什么作者说在“孝”的天平上,千两黄金和鹅毛薄礼等值?
      3.我们在对待“行孝”这个问题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选文3
      
      论礼貌
      □[英国]培 根
      
      只有确实内在品格很高的人,才可以不拘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商致富之道,正像一句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可赢得很高的赞赏。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良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王后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了。因为人只要不粗心,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理解要举止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在表现上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交际间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又会失去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难又是最好的。
      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注意保持矜持。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会备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生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所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做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而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论礼貌》,有删改)
      
      情感共鸣
      有了礼貌,才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饿殍,才有割席断交的决绝。培根所言,就在“细心”二字,从细节着眼,处处观察。发自内心的尊敬,否则就只是做作的表面文章。反观现在,貌恭而心不服的人居多,“细”和“心”二字全不见踪影。
      阅读思考
      1.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作者以经商之道的薄利多销之道来比喻礼仪之道是否贴切,为什么?
      3.培根认为处世就是要细心,还要注意礼仪的度,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
      4.生活中面对无礼之人的冲撞,你会如何应对?

    相关热词搜索: 美德 找回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