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情感,在揣摩\体会中迸发 揣摩情感心理

    时间:2019-02-12 03:30: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课前交流   指名学生读“钱学森”,(评价:我听到了崇敬之情)你为什么这么读?(板书:爱国)   二、新授   师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钱学森》这一课。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能体现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呢?(语言)“言语有冷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思考这些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用心与他交流,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文,做好读书批注
      2.组织交流
      (1)立志报国
      ◆指名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语: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示:……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相机补充启发理解:“最得意,最得力”说明什么?钱学森在冯・卡门身边会怎样?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回国,就意味着什么?(放弃……)师语:善于体会的同学们,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语:在美国无论有多好,在他的心中却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是中国人!”
      ◆指导读文。
      ◆指名读:“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语:善于揣摩字词的同学们,读了这番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浓郁思乡
      过渡:这番话是在哪天说的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学生读文“……这一年的中秋之夜……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师语:“每逢佳节倍思亲”!看来,钱学森心中不仅时刻装着祖国,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也思念家乡啊!年年中秋,今有中秋!此时的钱学森又有什么样的思乡情怀呢?(板书:思乡)想知道吗?老师从钱学森早年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摘录了一段:
      出示:“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
      圆年……”
      ◆范读,师语: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这充满深情的话语,表达的是钱学森浓郁的思乡之情啊!(板书:浓郁)钱学森思念亲人,家乡的父母又何尝不牵挂着远在异国的钱学森呢?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了这样一首诗。(出示诗)
      (3)坎坷归国
      过渡:然而,钱学森深深明白,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来家?家与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国的强盛,哪来家的安宁?新中国终于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成立了,他多么希望祖国能快点强盛起来啊!于是,他埋藏心底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
      ◆出示:“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逐个指名读,表现出“越发强烈”)
      过渡:然而,回国之路真的那么一帆风顺吗?(板书:归国)
      ◆师语:请同学们读读这样一段话(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师语:善于感悟的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卓越贡献
      ◆钱学森回国后――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卓越贡献)
      ◆补充成就资料。(师生共同感受)
      3.小结
      三、提升
      ◆师语: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而自豪,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可是,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却在10月31日与世长辞了,天地共泣,举国同悲。有人在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诗。出示:(师范读,师生共同感受)
      ◆板书:永垂不朽
      ◆此时我最想说
      ◆师语:让我们再次看看全国人民对他的评价。(出示颁奖词)
      四、总结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伟大的祖国和人民,那么他的价值将在祖国的发展中得以放大,他的声誉将在人民的缅怀中得到永恒!
      五、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仔细揣摩钱学森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当时把钱学森的两句话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再一想又觉得这样设计似乎很苍白,真正让学生体验的东西很少,因为这两段话袒露的是钱学森的心迹,很直白,学生一读就懂。那么文本中有没有留白之处值得学生去理解与体验呢?这成了我接下来的设计方向。
      于是,我选择了钱学森坎坷归国的历程作为一个新的发散点:通过讨论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以及第五自然段中“漫长岁月”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钱学森爱国之深,归心之切,归国之难,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这也恰恰符合了本篇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特色!所以我又调整了教学目标:“仔细揣摩钱学森的语言,结合钱学森回国艰辛历程的拓展,体会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样设计似乎已经完美了,但经过思考,觉得人物的形象过于高大了,高大到钱学森成了一个圣人,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如何让他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我就在“思乡情怀”上做起了文章,通过补充写给母亲的信,以及母亲写给儿子的诗,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将家的命运与国的命运结合起来,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平民化、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钱学森。于是便有了“扣词析句,丰满人物形象”这个教学目标。
      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把这一课时主要界定成四个板块,即:立志报国、浓郁思乡、坎坷归国、卓越奉献。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揣摩 迸发 体会 情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