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教会学生学习”的涵义及分析】

    时间:2019-02-12 03:25: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由点滴之初,到线、面的积累,正逐渐发展。对“教会学生学习”的理论认识还应系统化,深入到教学实际中。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学生的学习素质加以培养,来深刻领会“教会学生学习”的内涵,从重视培养学生动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方面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来丰富“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
      
      1 涵义
      
      “教会学生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最终达到形成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学习素质,从教育学角度看,是指人们在后天习惯行为经验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内在条件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以变化的。一个人的学习素质,随着教育的培养,社会实践的训练和个人不断努力,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学生的学习素质包括学生所掌握的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能力、学习观、学习品质等方面,其核心是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来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最终使学生形成学习素质,“学会学习”,成为适应时代、适应未来的发展型人才,为步入学习化社会做好准备。
      
      2 分析
      
      2.1 自学能力的构成分析。自学能力是学生善于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策略,并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
      自学能力作为学习素质的核心,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善于学习的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又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智力品质,同时还要必备一定的情意系统来共同达到自学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是由能够达到自学的认识水平、自学的技能水平和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等因素构成。
      自学的认识水平,包括一定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属认知结构范畴。自学的技能水平包括能运用各种工具书的技能、写读书笔记的技能,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技能等。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地利用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自我调节与评价等。而自学的技能水平和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又属于元认知范畴。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方法、技能去发现、学习新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认知结构形象地攒述就是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侧重于从静态角度来考查认知。当代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时出声思维的分析,让学生就所学过的概念术语进行自由联想。让学生画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地图”,可以从中概括出学生是如何组织所学知识的,并可以画出相应的知识网络结构图。结果发现,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不是因为具备的知识更多,而是因为对已有的知识组织得更好。
      对于元认知的认识,弗劳威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知识或者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上面所说认知结构是从“结果”的势态角度考查认知,而元认知则是从“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考察认知的,当然,二者是不能分割的,是“认知”这个概念下的两个侧面。在教学上,注重从知结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元认知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之后,很难判断学生头脑中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常用“钩”和“叉”来考查学生独立作业的对错。学主得了“叉”,不一定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误,更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防止类似错误发生;学生得了“勾”,也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抽象的概念,很可能只是机械地模仿和生搬硬套老师的例题,这样很可能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缺陷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弥补,待问题越来越多,就会“积重难返”,导致学习落后。元认知理论揭示,教师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还不够,必须帮助学生从认知过程中寻找错误根源,反思自己的思路,学会有效的学习。
      要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注意在认知结构和元认知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将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络,是对新深的再深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从无序变得更加有序。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元认知的培养,德・卡默斯研究表明,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元认知系统教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计划和自我控制能力,专门训练中习得的技巧都能迁移到学科的学习中去。
      在学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能力的机会。多数学生面临一个学习任务时,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这一任务,而不是去理解完成这一任务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如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很少有学生能意识到完成不同的作业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元认知理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明确复习目标,然后再开始完成作业,最后作业完成后又反思一下老师当天布置作业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审视自己是否已达到了预定目标,如没达到目标的要求,就要回过去再深入理解当天所学知识的脉络,必要时自己补充一些练习题。对于错题,不仅要修正,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而且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错,在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哪个环节未达标。还要定期“复习”错误的题目。这样做,虽然开始完成作业的时间可能会比别人长,但这不仅锻炼了元认知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目的性、自觉性,而且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完善掌握知识,越到后来,学习越轻松,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则越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自学能力是学习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元认知能力。
      2.2 教与学的辨证关系的分析。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会学生学习”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也显得更加重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做为教学的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学生学的主体内因起作用,这是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有学才有教,教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是外因通过内因的学习需要而实现教学目的的培养过程。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存在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它具有部分的意义。教和学都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教和学任何一方若脱离教学系统,那么它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的过程包括教授学习和自学两方面。从总体上说,学生在校学习以教授学习为主,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习目标。然而,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逐渐积累知识、发展智力,必然对总目标下的某些子目标形成学习自主性,有了学习自主性,学生将进入自主学习。在教授学习中,师生共同组成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离不开教师。而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成为独立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条件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可见,学校学习中,师生均处于双重地位,发挥着双重作用。学生时而处在双主体之中,发挥能动性作用,时而处于独立的主体地位,既发挥能动作用,又发挥自主作用。教师时而处在主体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时而作为学习条件之一对自主学习进行组织和管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自主性水平决定着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科学原理的“系统优化”是指系统整体具有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方向和总趋势。优化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条件性,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些特征,才能真正把握优化的度。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教学,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学,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以教为主――教、学交替为主――以学为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正确把握这一教学思想,关键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达到优化教学。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克服“越俎代庖”的思想。其次。应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加速学生自学能力的层次进化,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系统科学的原理向我们揭示:处在优化阶段的系统,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整体功能是各组成部分都不具备的功能。在教学系统中也一样,要想实现教学中的优化即“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教与学这两个主要部分的密切配合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使“教会学生学习”成为现实,发挥教学整体优化的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 涵义 学生学习 教会 分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