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训练_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时间:2019-01-18 03:24: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探索和创新是思维的升华状态,从某种角度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是为提高思维的质量服务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仅把语文学科看成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实它又是一门思维学科。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因此,锻炼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在大脑中形成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的真实情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留给他们想象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笔者启发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驰骋想象,领悟诗歌中的意境。例如:文章中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夜飞度”,雄奇壮美的“半壁海日”以及“訇然中开”的神仙洞府,都无不渗透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只要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知识迁移,给思维的创造留有空间,让学生联想自己有趣的梦境,仿写一篇充满幻想的作品;在教古文《五人墓碑记》时,讲述五人“意气洋洋”“谈笑而死”,可让学生联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联想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情怀等。这样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索,去捕捉与课文有关联的事物、现象或诗词名句,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维,深刻体味文中主人公从容潇洒,视死如归的凌然正气,又有助于学生进入领悟文章的更高层次,启发学生进行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叫多角度思维,多角度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逻辑学里把它叫做思维的外延。它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思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的切入点来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的许多环节,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从正面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字、词、句、段、篇的内涵外,还可以从反面启发学生去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如果这个字换成另一个字行不行?为什么?这种句式变成另外的句式可以吗?其中某一段不要行不行?甚至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例如:在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本版中的《我若为王》一课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你若为王’,你将会怎样处置这样的奴性臣民?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学习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也可以根据人物的行为,想象其心理活动;根据其外貌、衣着,想象其生活经历;根据其言谈,分析其性格特征等。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多角度思维应在合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从正面、反面、纵向、横向或其他角度去思考,就能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造就具有时代感、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设疑
      实践证明,设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思维的启发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它可以引起注意,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加深印象,发展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思考,就没有收获,也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养成。
      因而,设疑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疑的成功与否,关系学生兴趣的有无,参与程度及思维的状况等,因此讲究提问艺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激趣性,有了趣味,学生就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思维,不要提那些不加思考即可回答或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要提那些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读悲剧时,人们心里往往很难过,会流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眼泪却流不出来,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提得好,就是因为它内在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比较分析,体会“孔乙己”的悲剧所在。
      根据语言和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问时,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问同一内容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用这种办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鉴别能力。对学生的质疑,也应讲究回答的艺术,一般不要和盘托出,而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求答案,这既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也是一种启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方法。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应局限在课堂上
      利用各种知识环境,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和探索,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欲望的主要手段之一。佛教禅宗有句名言,叫做:“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是悟的先决条件,悟,是疑的最终结果。课本中值得探讨、怀疑的问题毕竟有限,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也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就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上。在教学中,还应树立课内基础,课外谋发展的新的教学观点。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初步养成了审视书本的习惯和勇于质疑的精神后,进一步把求知的眼光投向课外阅读及大量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既懂得文章的深刻内涵及精华所在,又由此掌握各种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并在这些活动中,去实践,去探索,达到创造性能力的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努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创造性思维 语文 训练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