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濒危青春三遇悔捐,最后一缕星火照亮生路 清晨的一缕阳光,下一句

    时间:2019-04-02 03:24: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感谢这场青春风暴,让我感悟到亲情的美好、活着的美好,也让我的青春不那么单调。——魏迪庆  他是一个热爱运动的男孩,曾经带领班级,连续3年夺得学院的足球赛冠军,创造了历史;他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大学期间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曾多次参加学科竞赛,获得过省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决赛二等奖……
      飞扬的青春,却在2011年5月14日被来势汹涌的白血病击撞得支离破碎。更为残酷的是,3个志愿捐髓者先后悔捐,以致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药费也山穷水尽。
      是继续治疗,还是选择放弃?这是个难题……
      灿烂青春被锁病房,
      年轻的心还在飞翔
      绝症的造访猝不及防。
      2011年5月,大三学生魏迪庆受父母委托,去杭州看望正在浙一医院住院的舅舅。哪知进病房不久,他突感发烧、四肢无力、瘫软欲倒。经血检,医生严肃地告诉他:“你可能得了白血病,赶紧住院吧。”
      如遭雷击,魏迪庆顿时大脑一片空白,浑身随即剧烈颤栗起来……
      魏迪庆1989年9月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魏建夫、母亲陈利根在县城做猪肉批发生意。2008年7月,魏迪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浙江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专业,并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还曾多次获得“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大奖。即将迈入大四,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死神却在这时,伸出了利爪。
      待情绪稍稍平复后,魏迪庆本能地打电话向父母呼救。当夜,魏建夫夫妇从余姚赶到杭州。到了医院,看到儿子青春、俊朗的脸庞,魏建夫还有些侥幸:儿子从小就是绿茵场上的勇士,很少生病,医院是不是误诊了?
      再查,还是白血病,急性,M2型。
      一家人被抛入绝望的汪洋中,不知如何是好。主治医生罗依说,要想治愈,只有做骨髓移植,但首先要找到血型相吻合的骨髓,费用至少需20万元。一般情况下,血亲关系配型成功率为1/5000,而非血缘配型成功率仅为1/100000。
      通过初步配髓检测,魏建夫夫妇与儿子骨髓半相合,献髓风险极大。向中华骨髓库求援,成了首选。
      当时,中华骨髓库共入库98万份志愿者血样标本,国内每年却有100多万白血病患者等待骨髓移植,许多患者因未能及时等到救命骨髓而憾别人世。魏迪庆能幸运地盼来生命星火吗?
      一线希望,成了最大希望。魏迪庆住进浙一医院2号楼骨髓科病房,边化疗边等待救命骨髓。父母则开始四处奔走、筹借巨额医疗费。
      9号高危床位,从此成为一家人生活的轴心。
      化疗由轻到重。先是每天3针的皮下肝素,400CC血浆,接着一天要输15个小时液,再后来,医生用粗长的穿刺针,在魏迪庆腰椎打上孔,将大剂量的药物推进去。之后,他要平躺6个小时,不能用枕头,不能抬头,也不能侧身——比这种炼狱更痛不堪言的,是反复无常的高烧:39℃,39.5℃,40℃,冰袋降温、输消炎药、打退烧针……
      6月初,第一次化疗结束,魏迪庆病情控制得比较理想,但配髓迟无进展。与父母的沮丧相反,魏迪庆此时反而十分淡定:“正好我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参加期末考试。”
      6月12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在浙一医院一间病房展开。
      背对着窗外,魏迪庆展开试卷,时而握笔沙沙疾书,时而托腮凝神沉思。阳光,将他的身影勾勒得愈发单薄、瘦弱,也将额头密密的虚汗映衬得晶莹闪亮……提前20分钟,魏迪庆交上了答卷。
      两周后,成绩公布。魏迪庆门门都是优,喜获二等奖学金。对于连续两年包揽一等奖学金的他来说,这个成绩,有点小失落。
      也许是上苍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半个月后,巨大的生命惊喜倏然而至:2011年7月11日,经中华骨髓库筛选,初步选定8个入库志愿者的骨髓与魏迪庆的相配对,通过联系,其中两人愿意捐髓。
      离杭州很近的那位南京青年志愿者成了捐髓首选。一周后,进一步的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结果显示,他的10个点位与魏迪庆完全吻合。连罗依医生都惊呼道:“太理想了,太满意了!”
      魏迪庆有救了!自打入院后,这个晚上,一家三口睡得最沉、最香……
      接下来,手术前的化疗更苛刻、残酷。疼痛、呕吐、烦躁,伴着高烧……魏迪庆咬紧牙关,极力克制着。他满心期待着,那温热的生命种子能早点输入体内,将自己溃散的青春因子激活。
      三遭悔捐感悟人生:
      死神冰冷亲情炽热
      生死无常。魏迪庆万万没有想到,仅仅3天后,原本满怀希望的他再度被推入绝望的冰窟!
      14日中午,罗依医生沉痛地告诉魏建夫夫妇一个极度绝望的噩耗:南京那位志愿者,因为种种顾虑,决定取消捐髓!
      “这,这怎么办……”魏建夫惊诧得语无伦次。他知道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泪水哗啦啦溢满了眼眶。罗医生见状,忙安慰道:“你们先不要着急,不是还有一名志愿者吗?我们赶紧联系他。”
      夫妻俩踉踉跄跄地返回病房,哽咽着向儿子道出了真相。震惊、绝望、伤心围攻之下,魏迪庆一头倒在床上,放声大哭。悲痛的魏建夫和妻子展开了车轮劝,终将信心一点点输入儿子体内。最后,魏迪庆紧紧攥住了父母的手:“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天褒坚强。罗依医生的好消息再次传来:第二位志愿者明确表示献髓;8月2日,他从福州赶来做详细配型;3天后,结果显示,他们的10个点位,有9个高度吻合……已然看到重生希望,魏迪庆喜不自胜。他在父亲送的《劫后余生》一书的扉页上写道: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一场花事,寒风只能推迟花期,却最终挡不住花开的绚烂。
      通过艰苦卓绝的化疗,10月21日,魏迪庆的身体状态终于达到移植标准,28日拟进无菌隔离舱,做骨髓移植前的准备。
      进舱前,魏迪庆换上了消过毒的病员服和隔离衣,全副武装进入无菌舱。一进舱,魏迪庆就要做颈静脉插管手术,此后直至出舱,所有与治疗有关的药液,都将由此输入。然而,插管进行得并不顺利,插了几次才成功,疼得他冷汗涔涔。接着是为期10天的歼灭式大化疗,魏迪庆第一次因为化疗的痛苦而流下眼泪……然而,每天中午和下午探视时间,他还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朝着视频,向早早等候在舱外的父母报平安:“我很好,不用担心。”   按照预定治疗方案,志愿者将于11月19日入住浙一医院,注入造血干细胞动员因子,为献外周血作准备。然而,11月15日,医院打去电话,对方先是含糊其词,接着吞吞吐吐地表示:因家人强烈反对,他决定放弃捐献计划。
      “都进舱了还‘悔捐’,不是要人命吗?!”得知这个消息,魏建夫和妻子身子一软,几乎瘫倒。他们本能地抓住罗医生的手,哀求道:“请您帮忙再做做恩人工作,我们一定会加倍感谢他……”罗依再联系对方,却一直关机。
      生命之门,倏被堵死。无菌舱内,魏迪庆尚不知情,依然满怀等待,努力冲父母做着笑脸,直到次日下午,他被父亲“莫名其妙”地扶出舱外,才终于得知这个让他极度震惊和崩溃的消息。
      年轻、盼生的心,一刹那间趋向死寂,魏迪庆绝望地扯下针头:“爸,妈,我不治了,回家!”
      回家?还有家可回吗?就在他进舱当天,母亲匆匆赶回余姚,将家中刚买的新房子低价卖了出去。母亲陈利根双眼红肿,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进舱前化疗8.6万元,进舱化疗7.8万元,骨髓配型检查6.2万元,澳大利亚购药1.8万元,无菌病房每天1.2万元……
      陈利根强忍住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安慰着魏迪庆:“你是我们唯一的孩子,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望着守望在身边的殷殷父母,一种男子汉的担当,让魏迪庆第一次感到,病着,如此疼痛着、悲催着,却如此幸福着。
      微视频汇聚爱的能量,
      最后一缕星火照亮生路
      接下来,是第三轮化疗。每天,魏迪庆都重复着一样的治疗,就像医院流水线上的一个东西,按照程序打针吃药。
      骨髓穿刺疼痛难忍。每次看到医生手中长长的穿刺针,魏迪庆都冷得浑身打噤。因为打了激素,他全身像吹气球一样浮肿。更折磨人的是,化疗让魏迪庆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很快,免疫力超低,动辄感冒、高烧……
      12月22日,就在一家人艰难挣扎时,惊人喜讯再度传来:中华骨髓库中又查找到一个血型相匹配的志愿者。
      生命的火苗又遽然腾起。2012年1月4日,千恩万谢声中,那个北京的陈姓志愿者来到杭州,魏家花费3100元给他做了详细配型检测,结果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接下来,又是两次大型化疗,费用合计13万元。
      1月18日,魏迪庆即将进舱。有了前车之鉴,魏建夫有些不放心地请求罗医生:“再跟陈恩人打个电话吧,免得节外生枝,也免得迪庆多受苦。”
      电话通了,听说捐髓箭在弦上,陈姓志愿者好像慌了:“我要跟家人商量商量。”当天下午,陈家人商量的结果,竟是放弃捐髓。
      再也没有比这更无常、更无奈、更绝望的事实了。生与死,就这样起落无常、急剧切换,魏迪庆和父母,都痛苦地捂住眼睛……
      更残酷的现实,紧随其后。前期治疗、给志愿者配型、进舱,魏家已花费近60万元,卖房款所剩无几。而4次化疗,两次错失最佳移植时机,魏迪庆情绪异常低落,导致身体状态处于手术低谷区,即便很快找到合适骨髓,还要再经历苛刻的化疗,而能否达到手术条件,医生也不敢保证。
      治疗,还是放弃?这是个纠结而痛苦的难题。魏迪庆纠结的是,经过几次悔捐,他的病躯早已虚弱得近乎碎裂。锥心蚀骨的病痛,折磨得他生不如死。何况,如果等不到骨髓,治愈的希望也极其渺茫。最终自己要是走了,巨债怎么还……
      深夜,魏迪庆看着趴在床头迷迷糊糊睡去的父母,暗暗下定了决心:这病不能治了,得赶紧出院!
      而魏建夫夫妇则为如何重燃儿子的生命热情痛苦着。为了将孩子从绝望中拯救出来,魏建夫想到了鲁斌——魏迪庆的班长兼好友。感动于这份执著的父爱,鲁斌当即表示赶到杭州看望魏迪庆。
      周末的阳光很好。一束鲜花伴着一张笑脸涌进来,又一张,再一张……七八个同学,全是魏迪庆的室友。鲁斌还带来了全班同学写在一个本子上的祝福,每一页都写下了激励人心的话语。读着,魏迪庆心头暖暖的,也忽然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一刻,他在心头刻下了誓言:父母为我活着,我要为父母活着。
      上苍回馈坚强与爱的,是生命的成全。
      2012年2月1日,中华骨髓库来电告诉魏建夫:又找到第四个血型匹配的志愿者。然而,前三次悔捐带来的伤害,让他们想着就后怕。魏建夫没有任何惊喜,甚至有些不满地说:“志愿者一次次悔捐,你知道对家庭的损失和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请你们一定先做通捐献者的工作,再通知我们。”
      这次,中华骨髓库的回复异常肯定:“我们特地向志愿者讲明了魏迪庆的情况,并将严重性告诉了他。他被你们一家人的坚强所感动,还主动递交了保证书,并要求我们对他的身份保密。”
      惊喜不期而至。然而,一家三口高兴之余,又为巨额医疗费发起愁来。原来,手术前,要进行第六轮大化疗,由于魏迪庆出现了高烧和感染,此轮化疗药量要比前番重近10倍,治疗费总共预计50多万元。可他们刚筹到的借款,还不到5万元。
      危急之中,浙一医院决定边给魏迪庆做手术,边让家属筹钱。
      2月4日,魏迪庆再次走进无菌舱做化疗。手术时间定在2月15日。
      2月12日,罗依医生给志愿者体内注射了动员因子,将其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14日,罗医生从其手臂静脉处抽取300CC血液,分离出造血干细胞。
      2月15日下午2时,生命种子,缓缓植入魏迪庆体内。病房外,魏迪夫夫妇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历尽曲折与考验,他们终于等来了这激动人心的生命拯救,迟是迟点,幸运的是,他们挺过来了……
      当魏建夫夫妇戴着口罩,流泪守候在病房外时,鲁斌等人也赶来为魏迪庆鼓气加油,拍摄了许多魏迪庆与病魔作斗争的视频镜头。当天下午,他们一回到金华,就将魏迪庆急缺治疗费的情况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学院领导指示负责网络宣传的大二学生吴好和林总总,综合师生前度探望时采集回来的视频、照片,制作了一个时长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让爱传递》,当晚传到了校内网站及优酷、人人网上,并为魏迪庆建立了募捐账号。
      “微”力四射。次日,这段微视频网络点击量迅速破万。零星的捐款陆续开始:数理信息学院李盛老师刚获得浙江省青年英才奖,就把未拆封的4000元奖金送至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1993届校友,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5000元转入爱心账户……
      随着微视频在网上不断传播,爱心不断升温、发酵。至3月11日,短短26天,社会各界的捐款,竟奇迹般达到60多万元!当魏建夫夫妇看到爱心账号上暴涨的巨额数字时,激动得泪水长流:“谢谢,谢谢好心人,儿子有救了……”
      是的,有爱激荡,魏迪庆喜获重生。2月23日,魏迪庆度过了凶险的急性排异期,此后,青春的力量,一点一点在体内恢复。怀着感恩之心,他提笔写了一条5000多字的长信,委托罗医生转交给救命恩人:您的血液流进我的身体里,我们就有了血缘,成了兄弟。您拯救的不仅是我个人,更是整个家庭……
      3月10日,医生对魏迪庆进行了骨穿、血生化等一系列详细检查后,认为他完全达到出舱条件。当夜,魏迪庆在笔记本上列出回报社会的个人计划,并决定后续治疗结束后,若有余款将全部捐出。
      3月12日出舱这天,阳光晴好。窗外的梧桐枝头,朦胧挂着一层绿意。春天来了,魏迪庆的青春再次起航……
      责任编辑/刘冬莉

    相关热词搜索: 星火 濒危 生路 一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