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农村地区婚事礼节“混搭”现象的研究_混搭现象

    时间:2019-03-30 03:13: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339-01  摘要:说到中国当今的婚事礼节,由于中西方文化对抗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理智性选择以及借用,很难准确的下一个定义来描述现行的礼节形式。抛开大城市的相关现象不说,这种不理智的选择以及借用现象在乡村地区的表现极为明显。论文通过对乡村地区婚俗混搭现象的展现,以及对混搭现象的反思,最后得出启示。对这些混搭现象从表象到内涵进行解剖分析,从而让我们认识到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传统礼节,或者在当今社会应当充当的角色。
      关键词:礼节;婚俗;中西文化;农村
      引言:
      对于婚事礼节的认识,我们现代人定格在了一种非常模糊的状态,以至于我们无法去做一个清晰的定义。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交互过程中我们不理智的选择与借用,另一方面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而面对中西方文化交互程度越来越深的情形,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这一特殊群体在婚事礼节方面又是如何来面对的呢?
      一、农村婚事当中的混搭现象
      大大小小的婚礼大家可能都参加过不少,而今“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形式几乎覆盖了整个市场。若要是说这种形式的婚礼在大城市中进行似乎在表面上还合情,合理,合时,合地的话,那么试想,如此这般的婚礼要是搬到乡村来进行,那又是何等情形。
      (一)婚事装束。
      一个皮肤里透着乡下人素有的朴实,同时又夹杂着所谓的时尚之风,身上再没有其父辈身上那种地道的乡土气息,而满是化学药品的“香味”的小伙子。这个地道的乡下人头上早已不再鬓冠高起,身上早已不再红束裹胸,胯下早已不再骏马骑行,足下早已不再锦靴踏红。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转而来的是一身似乎笔挺但经不起打量的西装,脖子上打着一条鲜红的领带,脚下穿着一双硬皮皮鞋。就是这样一位“时髦”的新郎。而在其旁边的,是一位穿着胖瘦不合体的白色婚纱,为了变成想象中那样漂亮,“美丽”的新娘也无所顾及合适与否,要知道在广大思想极为保守的农村地区,结婚的时候是不能见白的。头上也不再有红盖头了,全然不去避讳周围,这在古时是大不敬所在。而在这面朴素的脸上摸着太厚的粉,可能是想掩盖住黑里透红的皮肤,想象成为电视上外国新娘一般白嫩。在农村地区新娘进门的时候过火盆,跨鞍头,撒灯花这是必要的程序,意在去除邪气,神鬼让路,净身进门。更有甚者将这几道程序也一并省去。于是两位新人便在自家的农家小院里铺了红地毯,摆放了路引,将这里当成了心目中神圣的“教堂”,开始了他们的“美丽”的婚礼。
      (二)公婆礼。
      在村子里父母为儿女张罗婚事是天经地义的,在张罗的过程中他们对于风俗礼仪的遵从理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农村这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地区来说。而且他们更想儿女日后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得到神明的护佑。可是现今社会,这些父母对这些“繁文缛节”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应对,“怎么办,怎么好”。言下之意就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什么三书六礼,什么庙见之礼,全然不顾,或者应付行事。这样的话礼数存在的意义何在。之事敷衍了事的摆设。
      (三)婚庆机构。
      也就是结婚当事人一种赶时尚的心态,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婚庆机构,而婚庆机构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兴趣点,也就是追求西方事物的思想,然而广大落后地区婚庆机构的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修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完成对西方事物的适当取舍。于是有需要,就有供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农村地区混搭现象的反思
      面对这样一种“奇形异态”的文化现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国人都会感到无奈和气愤。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婚纱,西服,结婚进行曲等一系列西式事物渗透到了原本封建的农村地区。要是搁50年前,农村里的婚事是不可见白,三书六礼样样不可少,进门撒灯花,过鞍头等是必行之事,避讳的属相不可过面,也是要严格遵守的。其繁琐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样大的事情可能也只有这样多的礼数来约束才能衬托其重要性,以至于古时会有专门的机构从事于婚庆之事。这也就是现代婚庆公司的前身,然而虽属同一门系,但其内涵千差万别,一则是古之礼数,需以传承,一则是半西不洋,自弄自嘲;一则是说道之处,处处说道,一则是盲用强用,滥竽充数;一则是国庆如是,民情使然,一则是胡拼乱凑,驴唇马嘴。
      这样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相互结合,想来可笑,这就如同让身披唐装的自由女神屹立在纽约口岸一般。这种混搭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群整体的意识状态,然而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为时已晚。试想在农村这样一个文化落后,意识模糊,封建意识极强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可想而知,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当中。种种礼节的延续正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个符号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他们要是慢慢消亡了,我们自身的文化何在,没有根基,何谈发展。
      其实想来,农村地区的现状恰恰反映了数年前大城里面的相关景象。也正是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精神束缚刚刚解封,再加上西方新鲜事物大肆涌进,于是饥渴难耐的人们当然会不假思索的进行强拿强用,之后会出现什么后果,一想便知。也正是如今被我们看的麻木的种种事物场景的混搭现象。
      三、大环境下文化混搭错位的反思
      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文化的摧残与自我摧残。有前车为鉴,一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二为元大帝灭前朝遗留。到了近代,从五四革命开始,一群自视吃了几天洋墨水的白面书生就开始了白话文运动,然而他们这样做是将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与后世切断开来(要知道先前的书籍记载都是以文言文的的形式出现的),致使后世之士对于5000年的中华历史资料不得其意。再到延安文化,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致使广大人民心中的欲望彻底的磨灭,再到改革开放,又使人民压抑多年的心情头一次得到了解放,于是极力的追求外来事物,强拿强用,反而对自身的文化遗产产生了厌恶的心情。
      选用乡下结婚这个典型作为切入口,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初始性,是城市人文发展初始阶段的现成例证。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还是会不假思索的将混搭进行到底,婚庆公司呢,为了迎合市场,也会将这种形式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这样的一种文化错置,混搭现象不由得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数年之后我们何在,时代在进步,社会化进程也在进行,我们不可能像慈禧那样的闭关锁国,但另一个极端也是我们要不得的,我们用怎样的一种心态来接收外来事物,又怎样加以运用,很是值得思考。
      我们生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文化断层很严重时代,这种特殊性一方面表现在整个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世界越来越小,能够使我们立身的根本越来越重要,再一方面,我们应当以怎么的发展观来面对社会化的进程。
      四、结语
      人类创造每一个奇迹,都是鉴于前人智慧积累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不同程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随着人文文化的进步,传统人文思想定会在新的时期中焕发光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运用前人的智慧,勇敢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丹青.退步集[M],第一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丹青.退步集(续)[M]第一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梁思成拙匠随笔[M],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南怀瑾.论语别裁[M],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孔子.论语 [M],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6]阮义忠 当代摄影新锐[M] 第一版 三联书店,2005。
      [7]周宪 问题[M]2005。
      [8]孙周兴、高世明,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2000。

    相关热词搜索: 婚事 礼节 混搭 现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