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最温柔的动物【最是那一份温柔】

    时间:2019-02-26 03:21: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向为人们称道。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将这首问世并不太久的小诗收入《新月诗选》时,它已被公认为是新月诗中最精短也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后人更是将其推为新诗当中一篇“艺术上最完美、最纯净”(王富仁《现代作家新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161页)的佳作。那么,这首小诗何以能在问世八十余年、仍能得到如此众多读者的偏爱呢?在此,笔者谨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点拙见,求教于方家。
      概而言之,笔者以为,这首小诗之所以能焕发恒久的艺术醇香并为几代读者珍爱,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艺术表达上,这首小诗挖掘出了人生中最优雅的一种惊喜。《沙扬娜拉》作于1924年5月间,其时的诗人正陪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游访日本。这首诗中的日本女郎,即是诗人在旅日期间的偶然邂逅。从这首小诗中不难推知,这位日本女郎温柔动人,有着“水莲花”一样的气质和风韵,而且,似乎对诗人已开始萌生好感。所有这些,无疑使得原本就多情的诗人倍感惊喜,甚至也要萌发憧憬。但是,就在要陷入沉迷之际,诗人意识到了眼前的现实,从而走向了清醒和节制。毕竟,没有结果的情爱,绝不是人们所愿期许的,尽管在得到后,会有人不再珍惜,但对于结果的追慕,绝对是促成故事发生、发展的致因。如果,一个故事一开头就预示了不会有结果,一份情感一开始就预见了不能有归宿,则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学会恰到好处地调控可能的情感冲动,使无限的柔情和憧憬都适可而止,从而把短暂的相识相聚定格成人生中最隽永的甜蜜和回忆。笔者以为,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与其在情感表达上的把持和节制密不可分:诗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做到了“发乎情而止乎礼”,他没有唐突这份美丽的相识,而是把她当成自己的良心一样珍视,从而在爱与非爱、言与不言之间,找出了两性情感之间一种最优雅、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将有限的情欲空间升华为了无限的诗意表达和人生惊喜。诗人表现出的幽而不怨、哀而不伤,使人心仪,亦使人心碎,从而为这首诗创设出了一种别样的优雅和张力。――《沙扬娜拉》之美,美在心灵,美在节制,美在诗人在有情而无意间,表达出的人生中一种最优雅、最纯净、最健康的惊喜。
      其次,在内容表述上,这首小诗剪裁到了最具包孕性的顷刻/细节。1924年的春夏之交,可能是徐志摩人生中情感经历最晦涩的一段时日。这年四月,泰戈尔应新月社之邀访华,期间多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这一契机,使得诗人重新燃起了对林徽因的憧憬和追慕,但结果却是再次遭到拒绝。又受打击的诗人如坠渊底,他之所以选择要另外陪同泰戈尔访日,泰半即想藉此来逃避一下现实、挣脱一下自己。而在旅日途中与这位日本女郎的巧遇,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诗人难得的自信和慰藉。是以,他们虽然相伴日浅,相识未深,但那份心动,足以令诗人久难释怀。由此,临别之际,诗人自会格外动容,而那位日本女郎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眼神,自当会深深摄进诗人的记忆。但是,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却只是记下了她的“那一低头”,这是否过于粗疏,也太不近情理了呢?因为,低头道别,原是日本一种最习见、最普通的礼仪,将其用于有情人之间,较之我们早已习惯的“执手相看泪眼”或“劝君更进一杯酒”,的确太过于生硬、冷涩了。然而,事实却是“最是那一低头”,超越了其他所有的动作、表情和言语,让人体味到了无尽的思量和风情,这又是为什么呢?换言之,诗人又是怎样从一个最习见的动作中,演绎出最摄人心魄的美丽和动人呢?笔者以为,理解了“那一低头”,也就真正理解了这首诗美的极致、理解了诗人独运的匠心。如前所述,诗人与这位日本女郎的交往“发乎情而止乎礼”,他们虽然已经开始彼此有情,但现实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能再有发展,更遑论结果。因此,他们的离别,只合在不即不离、彬彬有礼和情意绵绵中进行,低头道别便成了他们所可选择的唯一方式。但是,在“那一低头”中,却被那位日本女郎融进了“温柔”、流露出了“娇羞”。这份真情的自然流露,虽然较之泪眼相望、悲哭失声显得冷漠,但在这份克制和掩抑的背后,却别具一番滋味和动人:因为彼此珍重,他们没有唐突和轻率;又因为彼此有情,他们难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她还是流露出了“温柔”和“娇羞”。――低头道别,这一原本最为人习见的仪式,此时此地,竟被这位日本女郎演绎出了别样的情致,俨然成了只属于他们的“唯一”,这怎能不使诗人念念难忘、刻骨铭心?!况且,他们毕竟相聚日短、相识未深,尽管诗人会倾力铭记,但时过境迁,记忆难免要变模糊,则最精心的方式,就是将所能搜集到的关于这位日本女郎的记忆,浓缩成一个细节、一种姿态,使得追忆此情时能寻到一个支点、拥有一个平台。而“那一低头”,正是关乎这位女郎、关乎日本这一异域记忆的,她应该最能帮助诗人永久铭记这次独特的相识和情感的波动。由此,“那一低头”便具有了一种“焦点”的能量,她涵盖进了最深挚的感动和最精心的记忆。诗人能从繁杂的印象当中剪裁出这一最灵动、最具包孕性的顷刻/细节,其别致精到、表达力之高卓,令人叹服。――这首小诗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开篇,其实,何止诗人陶醉在“那一低头”中,“那一低头”,同样化成了读者心目中最隽永的美丽和感动。开篇的这个“最”字,不只定格出了“那一低头”,也启迪了人们无尽的遐思,实为点睛之笔。
      再次,在语言表现上,这首小诗嫁接出了最和谐的叙述形式。《沙扬娜拉》作为徐志摩诗中的精品,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和特色――从用词到语势无不具优雅之美。而在这首小诗当中,诗人又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技巧和精致――诗人对日语“沙扬娜拉”的妙用,为这首小诗增添了别样的靓丽:首先,从音韵语势上看,“沙扬娜拉”的使用,避免了直言“再见”时的语气短促之弊,配合了全诗略带徐缓悠长的节奏,从而进一步营造出情意绵绵、思量不尽的氛围和情致;其次,“沙扬娜拉”的使用,又凸现出了诗人的异域经历和独到匠心――这首诗原是写给日本女郎的,所以诗人特意选用了日语中的“沙扬娜拉”赠别,这充分体现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亦彰显出了诗人对这份经历的珍视。徐志摩在翻译或使用外语词时,最擅长“取其优美的语言指涉”(李欧梵《漫滩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现代性的追求》第141页,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在这首《沙扬娜拉》中,诗人通过日语和汉语的嫁接,营构出了最和谐、最精致的叙述形式,无疑将这种技巧和能力使用到了极致。
      笔者一直以为,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最能体现日记的能量和特质,因为,它最能真实地记录下诗人的心灵经历和人生际遇。《沙扬娜拉》,无疑体现出了这种能量和功用,她在最真实地记录下诗人的一次心灵悸动的同时,亦让人最深切地体验出了诗人那“单纯的信仰”――对爱、自由、美的尊重和仰慕(胡适《追悼志摩》,《胡适散文》第317页,浙江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这首小诗体现出的优雅、健康、和谐和隽永,不由人不感动、不叹服。本来,徐志摩所作的《沙扬娜拉》是一首组诗,共有十八首,曾编入中华书局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而在1928年8月新月书店重印时诗人删去了前十七首,仅留下这最末的一首。笔者以为,诗人的这一“大手笔”,不只体现出了他的谨严和自省,更源自他的自我超越和完美追求,其删诗的本身缘是一种再次创作。正是在去尽矫情和浮靡后,作者留下了这首最完美最纯净的现代新诗精品。――人在时间中走过,有人走在时间之前,有人走在时间之后,而诗人徐志摩将永远走在时间之中,他和他的创作将永远成为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山东省无棣一中语文组(251900)

    相关热词搜索: 温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