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莎士比亚戏剧_莎士比亚戏剧:人类文化的必修课

    时间:2018-12-25 03:21: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 读      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以后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因为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莎士比亚(1564-1616)等一些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去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曾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土比亚去世后的近四百年历史,印证了他这一评价.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能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发现无限的内涵。他的剧作,在世界各国的戏剧舞台和银幕上长演不衰:他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如今,在他的故居,已悬挂起了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国旗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就以不同的译名被介绍到我国来,剧作家曹禺在《莎士比亚研究》发刊词中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就像我们研究“红学”一样,全世界的众多学者一生热衷于研究“莎学”:莎士比亚作品的总出版量仅次于西方每个家庭必备一册的《圣经》,这个记录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有其他作家的作品能打破:在当今世界文化交融、发展最活跃的美国,仅中学课本里,就有八九个莎士比亚的剧本。在文学多样化的21世纪,莎士比亚的剧作仍然是电影编导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英国BBC电视台把"20世纪风云人物”的桂冠给了莎士比亚……
      正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代代卓越的学者、著名的莎剧演员以及千千万万喜爱莎剧的读者、观众,在不断地阐释着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从莎士比亚笔下那些焦灼悲悯的人物身上触摸到人类灵魂的深处,触摸到自己内心的挣扎及人类共通的情感。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少年时代家道中落辍学经商,20岁后只身到伦敦谋生,做过剧院的马夫、杂役,后成为演员、剧作家和股东,在世之日只见过自己的少量剧作出版。莎士比,亚戏剧流传至今的有37部,除此之外,他还有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长篇叙事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创作历史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等。这一时期的创作基调乐观、明朗,以至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因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最后也洋溢着喜剧气氛。第二个时期以悲剧为主,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莎士比亚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入思考。第三个时期是倾向于“和解”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代表作有《暴风雨》等。其中,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下面节选的《哈姆莱特》就是莎氏四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
      
      选 评
      
      《哈姆莱特》经典独白赏析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赏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经典台词,几乎成了哈姆莱特的代名词,被一代代人所咏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热播着《王子复仇记》这部电影,中国最美的声音之一――孙道临先生配音的王子的经典独白,犹如天启和绝唱,被我们争相模仿。
      哈姆莱特本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在恋人奥菲利娅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但从父王暴死、母亲匆忙改嫁、叔父篡位之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毁灭,就变成了“忧郁的王子”,心里装载着沉重的悲伤。但他必须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不能因一己之悲而死去。他在悲伤中苦思,变成了思想的巨人。他浩瀚的思虑,内心的挣扎,惊人的情绪控制力,对人世的悲悯,让我们理解了何为高贵。
      哈姆莱特为证实父亲被害的真相,处于决心行动又迟迟推延的矛盾之中,思想使一个人变得“延宕”、犹疑,他因此失去报仇的良机:他也想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譬如在国王醉酒以后,愤怒之中,或是在他纵欲的时候……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哈姆莱特想要的是人性中绝对的复仇。哈姆莱特内心的犹疑、行动的迟缓,为暗算他的人提供了机会,最后导致悲剧的彻底发生,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国王: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元始以来最初的诅咒,杀害兄弟的暴行!我不能祈祷,虽然我的愿望像决心一样强烈:我的更坚强的罪恶击败了我的坚强的意愿。……要是这一只可诅咒的手上染满了一层比它本身还厚的兄弟的血,难道天上所有的甘霖,都不能把它洗涤得像雪一样洁白吗?慈悲的使命,不就是宽宥罪恶吗?祈祷的目的,不是一方面预防我们的堕落,一方面救拔我们于堕落之后吗?……可是唉!哪一种祈祷才是我所适用的呢?“求上帝赦免我的杀人重罪”吗?那不能,因为我现在还占有着那些引起我的犯罪动机的目的物,我的王冠、我的野心和我的王后。非分攫取的利益还在手里,就可以幸邀宽恕吗?……在那边(天上)一切都无可遁避,任何行动都要显现它的真相,我们必须当面为我们自己的罪恶作证。……啊,不幸的处境!啊,像死亡一样黑暗的心胸!啊,越是挣扎,越是不能脱身的胶住了的灵魂!救救我,天使们!
      (赏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戏剧人物具有复杂性特征,或者说,具有丰富的可阐释空间,因此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不仅哈姆莱特是这样,哈姆莱特的对立面人物――杀兄篡位的新国王,其内心世界也并不单一。他罪恶的心里也有向善的光线,他渴望通过忏悔洗涤自己的罪,但他深知自己的罪过太深,世间没有哪一种忏悔的方式可以使他得到饶恕。他的心在挣扎,在受着煎熬和惩罚,他的处境同样令人惊悚。潜伏在人性深处的野心、欲望使他犯罪,他得到了非分攫取的一切,但却永失安宁,并且无法控制自己向更深的深渊跌落。最后在宫廷比剑中。他策划用毒剑杀死王子,结果自己和王后也一起死去,“从血腥到血腥”。悲剧一旦发生,事态无可控制,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悲剧人物,这就是莎士比亚悲剧让人震撼之处。
      比照我们习惯的简单的道德分类法――坏人彻底的坏,好人彻底的好,就可发现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度和丰富性。他是从人性深处来写人物的。他笔下那些极端人物,包括《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心性也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在内外具体环境下促成的。而且曲折复杂。从莎士比亚笔下,我们可看到暴戾的欲望如何毁灭了一个原本并非完全邪恶的人。这对于当下商业时代的我们,也有警醒的意义。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实现着他的戏剧理念――“戏剧仿佛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相关热词搜索: 莎士比亚 必修课 戏剧 人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