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实质是什么【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质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时间:2020-02-11 11:44: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面、深刻和循序渐进的。在社会方面,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思维方式、伦理风俗、行为准则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方面,经济飞速发展,繁荣昌盛,包括最贫困人口在内的国民年收入在不断增加。但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论断,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乡镇是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一级政府,它的工作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这也是我们党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这意味着乡镇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大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争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大丰收。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

        毛泽东同志断言,“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先进的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地位、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两个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的理论成果写进了党的章程,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二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决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邓小平理论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建不成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纵观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既面临极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国际上,西方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千方百计想搞垮社会主义,在对我国进行武装干涉起不了太大效果后,采取打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进行和平演变;
    国内,封闭、守旧、落后的思想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思想道德状况出现新的复杂的局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国家、集体的观念有所削弱。从社会风气上看,总体上朝着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搞大规模的“普渡”、有组织的迎神赛会、包办婚姻等过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讲文明、讲礼貌、邻里和睦、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等社会新风正在逐步形成。但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有所抬头,封建迷信活动依然存在,聚众赌博、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从社会稳定上看,这几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甚至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些地方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在上升,干扰着农村的安定团结。同时,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竞争,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崛起又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不及时正确引导和解决,还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从环境卫生上看,大多数地方重视治理“脏乱差”,狠抓村镇的建设和改造,实施改水、改路、改圈、改厕,并与绿化美化相配套,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村镇规划欠科学,服务功能不配套,不少新村建筑设计上呆板单调,缺乏乡村田园式的特色,有的地方随意搭盖住房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隐患。这些都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步很大,问题也不少。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又要看到薄弱环节,增强责任感,还要看到新形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是信念上要坚定不移。要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二是工作上要头脑清醒。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把工作安排得周全一些。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勇于应对挑战而不是畏缩不前,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重视农村工作,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进行。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突出提农民素质和提高环境质量这两个重点,抓住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这个载体,全面加强思想道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活环境等建设。
        第一、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奔小康
        农村的发展,无论是深化改革、多种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是维护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思想开拓、品质高尚、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闯荡市场,参与竞争。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既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又具备良好思想心理素质,既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又精通现代科技知识,既有驾驭市场的能力,又能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我们要综合运用思想教育、实践锻炼等手段,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四有”新型农民。
        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极大地调动他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开拓市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党员,教育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要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有个新的提高,
        二、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突出爱国主义、创业精神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要讲究方法,采取适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引导、熏陶为主。要建立健全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建立村宣传文化阵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农民以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农民看电视、听广播,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一些地方组织农民看优秀影片、读精品文章、念高雅诗词、背健康格言、唱爱国歌曲,帮助农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这一做法值得倡导。
        三、大力普及文化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正确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一方面取决于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常识,这必须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农村的不同特点,继续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对农民进行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进一步发挥县、乡、村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发展农村各类经济技术服务组织和各种专业技术协会,搞好高优农畜种苗、高产栽增和养殖技术、林业速生丰产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农副产品保鲜加工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办学,认真抓好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办好农文校、农函大,形成学科技、学文化的热潮。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综治工作网络和群防群治队伍,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既能够依法办事,又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安定稳定。
        第二、治理农村的“脏乱差”,创造优美环境。
        整治村容镇貌,是改善农村投资建设和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实际步聚。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既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也有投入建设的一定财力。对此,要因势利导,按照“新建有规划、改建有标准、整治有成效”的要求,加强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创造优美环境。农村的规划要高起点、建设要高标准,统筹考虑地理位置、产业设施、节约用地、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和保护环境等因素,对整体布局、住宅式样、公用设施、文化教育、商业网点、医疗卫生、绿化美化等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分期实施。村镇建设要吸收城市建设的优点,又要有别于城市。村镇坡地、水面较多,建设住宅楼房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落有致,切忌套用旧的城市建设搞一列排序、楼挨楼、肩并肩的模式,要留有活动空间,增加通透感,更多地建一些园林。建筑物之间一定要留有绿地,种植花草树木,使村容镇貌朝着优化、美化、整洁的方向发展。在抓好新建住宅的同时,要继续把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建旧房等工作抓好。整治环境重在管理,现在农村一些地方,新村建了,旧村改造了,但管理跟不上,到处仍是脏乱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地方农民家里搞得干干净净,但公共卫生无人过问;
    有的地方农民建新房,厕所、猪圈与卧室、餐厅厨房搭在一起;
    有些公共设施建好后,无人维护,损坏严重。要切实改变农村建筑不合理以及卫生无人监管的状况。对于建筑不合理的,要给予指导,帮助改进;
    对于违章建筑,要给予及时拆除和清理;
    对于农村的公共卫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除了经常性的保洁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死角。有条件的地方,都要设立固定的垃圾堆放设施,推进垃圾袋和垃圾集中处理;
    对于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要坚决制止,不仅应受到舆论谴责,还要给予应有处罚。只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的环境建设和整治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农村的面貌是能够根本改观的,一个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三、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
        由于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农村中封建思想影响比较严重,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存在着不少陈规陋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开始就把移风易俗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持续开展了“六提倡、六反对”活动,破旧俗、树新风,解决了不少长期困扰农民的陋习。我们要看到,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不是用简单的办法和抓一阵子就可以复燃,蔓延开来。比如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大操大办等。我们要抓住全国统一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有利契机,引导农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婚育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特别要重点刹住求神问卜的迷信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生活方式。要在开展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俭节约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发动群众制定的执行村规民约,使群众明辨是非善恶。农村把祠堂建成老人活动中心的做法,很有意义,其工作实在,操作简便,群众又容易接受,值得好好总结推广。农村中的党团员和干部要在“告别陈规陋习”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一方面决不允许参与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和大操大办活动;
    一方面要做好组织发动和宣传教育群众的工作,还要大胆依法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使这项工作能够扎实抓出新的成效。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对于移风易俗具有重要作用。要引导和扶持民间戏剧、管乐、舞龙舞狮、书画等群众文艺团体的发展,充分运用农村的各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使群众有参与娱乐、发挥特长的去处,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高尚情操的陶治。移风易俗,要善于推陈出新,如改“普渡”日为“卫生日”等,还要引导农民改善旧有礼尚往来形式,增加社会交往中的文化内涵,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造就良好的民风。
        第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三大创建活动之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抓住这个载体,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当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发挥这个载体的作用,显得更为迫切而重要。我们在10多年来坚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丰富内涵、强化措施、继续探索,使之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逐步统一创建标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方法和途径上,不宜搞统一的模式,其着力点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不同的地方,也不完全一样。但创建必须有基本的标准,才能形成正确导向,才能保证创建质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创建活动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制订阶段性的创建标准,使各地农村干部群众参与这项活动,努力有方向,工作有目标。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经济活跃繁荣,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思想教育扎实有效,治安秩序稳定好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镇环境整洁优美,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将这几方面细化并经实践之后,形成一个量化的标准。
        二、其次,突出抓好示范点。通过抓示范点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中央文明委成立后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各级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培育,认真总结示范工作的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每个示范点都做到“四有”:有上一级的领导挂钩指导,有创建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有一套落实工作运行机制,有发挥示范作用的基本经验。各级示范点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以保证示范点质量,真正发挥其带动作用。
        以创建文明户为基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不仅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我们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把农户建成充满创新精神、富有生机活力的文明细胞。这几年,农村许多地方开展了评星级农户活动,为创建文明户探索了一条新路,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的好形式。
        第五、做好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工作
        这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好形式,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要抓好集中活动,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满腔热情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使“三下乡”常下乡。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自觉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不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