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人际吸引 关于人际吸引与爱的探究

    时间:2019-05-03 03:2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探讨人际吸引因素对爱发生的影响:地域空间的密切接触、身体的吸引力、精神上的类化、互惠原则都会引起爱的发生。探讨爱的起伏时间段和性质不同期以及人们个性心理倾向对爱选择的影响:独立文化背景、需求的满足、“自我”容纳“他人”共同圈的大小都会左右爱的深度和持久性。
      【关键词】互惠原则 个性心理倾向性 自我独立文化背景 依赖模型
      敢问世界何其大,为什么你身边陪伴着的爱人和朋友,是“他/她”而不是另一个“他/她”?为何对于他们的感情往往不同于其他普通人?这种情感又是在哪种情境下演变的?而人与人之间是依靠哪些因素来相互吸引的呢?
      一、人际吸引
      第一个答案不置可否:大多数人们往往会选择能够密切方便接触的人,因为生活或工作上接触他们的几率很高,所以能经常性见到他们,与他们相识,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相知,互相吸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提出:人存在这样一种一般性倾向:只是由于仅仅曝光就会喜欢某种客体或者人,你对某种事情或者人了解越多,你就越喜欢他。由此推论,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深化到一定境界后,相互之间熟知对方的控制欲便会加强。
      次之,不管你是否承认:身体上的某些吸引力不可小觑。个性心理的趋向性:人对客观事物或人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新生入学舞会上,相貌、身材较好的女生或者男生会在第一时间被选择的机会概率有83%,由此可见趋于完美的第一印象总会吸引同伴的注意。即使在工作面试官潜意识里,同样具有高智商,良好的社会技能,人品好的两组人的比较中,美貌更显重要性。
      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道之言:人会寻找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似的人群。因为他们,你会有一种被证实被认同的感觉。思维最基本的单元是概念,而概念的形成要经历抽象化(去伪存真),类化(物-类,人-群,植-丛),辨别-识别-选择。所以“志同”了,“道”才会“合”,而你就会下意识的规避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群。
      还有一点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原则:通常对于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人们通常也回报以“喜欢”。(Backman&Secord,1959;Kenny&La Voie,1982)。人们习惯于尽自己的所能,报答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中渗透之深,“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例如你给我一块巧克力,我也会还给你一块巧克力,有时甚至还给你一盒巧克力。世界本着一种平衡性,人类是有感情的,也一直追求着内心的平衡,所以当他人喜欢你或给予一定事物后,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负债感和亏欠感,并试图以另一种同等的方式加以偿还,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施债者的拥随者。个人认为这种关系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彼此双方的距离,但心灵上的距离并未因此靠近,相应的,一旦这个模式被一方所打破,此关系也会不复存在。但大多数人偏向于这种固有的常态模式并把此作为人际吸引的一部分。
      二、爱的深华
      一直以来,我们不禁在问:为什么会爱?我们在“爱”的方面,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爱会终了,也会持久下去呢?
      首先,就进化论角度而言,我们的生理需要爱人与被爱。人脑对客观事物有着七情六欲,能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
      其次,多数人会有很多朋友,但爱人往往是独一性、并不分享的,是一种更为深厚、更为亲密的关系。
      另外,爱是把自我与他人相互摩擦后-容纳、结合,并与之赋予责任和依赖的关系。
      (1)爱也有起伏时间段和性质不同期。我们很多爱的初始阶段都有一个极其强烈、全身心专注的过程,称为情欲型爱,随着时间推移,双方更倾向于转变成一种强度降低但亲密加深的状态,被称为伙伴型爱(Berscheid&Walster,1978)。一开始爱的欲望强烈的燃烧着你,你满怀信心地期望情欲也会燃烧的更为激烈且经久不衰,然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因而其中会包含出更多的其他需求,进而干扰了双方的关系圈,虽情欲与以往大相径庭,但仍会以某种形式存在。曾经你们激情四射爱的感觉强度慢慢降低,但这并不意味你们爱的关系已终了,爱的元素包含了太多,相反,更多的感情积累,生活温暖的体验,真诚和理解的包容、互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双方爱的亲密度。
      (2)爱也是受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所影响。北美人一般都把自己视为是独立性的,不同于环境中的其他人;亚洲文化的成员一般视为是相互依赖的,与其他人有必不可少的重要联系。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是否对爱的认知方面有所影响呢?
      具有自我独立文化背景更看重“人本身”。具有相互依赖文化背景更看重相同的文化目标及此人相关的家庭结构,组成成员等。跨文化研究已经获得充分的概括结论:独立文化的成员对爱要重视的多(Dion&Dion,1993;Hatfield&Sprecher,1995;Levine et al.,1995)。由此自我独立文化成员对他们潜在的另一半要求甚多,重视在双方关系中是否能个人实现,而这些往往并非停留于表面,需深层次相知,相投并一起磨合,因此,此种人对婚姻的另一半期望值也越高。
      (3)每段爱并非都是持久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过未曾持续的双方关系,爱的中断结束势必让人心碎,怎样可让一段历经各种关卡后的爱关系持久呢?
      有种理论对亲近关系中的人进行了分析,概括出他们感觉到他们的“自我”容纳了“他人”。当“自我”与“他人”相交接的一部分体积日益庞大时,如相互吸引且共同关注的方面、相同的价值观及目标会随着双方爱的深化,所交接的内容不断扩大,也是最有可能对他们的另一半承担更为意义的责任,而爱的亲密关系也愈持久。
      此外,依赖模型预测:当一种关系能满足重要的,而在任何他人那都得不到满足的需要,那么人们就比较可能依赖于保持这种关系。即使你的另一半在其他不那么重要的方面上不是首选,这种爱的连接依然会存在。故而言之,是你所缺失的重要需要在引领着你,带你寻找另一半,而你那些并不重要的需求也会通过其他形式来得到满足。
      三、结论
      爱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本能,它一直都存在着,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去学习,去实践,去珍惜,用爱去完整我们的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人际 吸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