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是谁“出卖”我们的私人信息?|私人住房出卖协议

    时间:2019-04-24 03:25: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有一天,在广州白云区一间电子加工厂打工的梁超正在玩手机游戏时,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甜美的女声,自称是深圳国际联勤公司员工,打电话是为了告诉梁超:   你的手机号码在幸运抽奖中获得大奖,获赠一部价值2900多元的3G智能手机;赠送10张100元的中国移动充值卡,价值1000元;一切免费,梁超不用履行任何义务,譬如填写市场问卷等。梁超要马上答复是否接受,如果不接受,就送给下一个人了。
      难道天上真的掉下馅饼了!这种好事怎么落到我的头上?梁超有些怀疑,他接着和这个给自己带来幸运的女人热聊。经过“斗智斗勇”,他终于明白了真相:
      第一,原来她是推销10张100元的充值卡,价值1000元。当然,这1000元必须付出真金白银,因为移动公司不会免费送给所谓的国际联勤公司。第二,价值2900多元的3G智能手机原来是没有上市、没有编号的测试机。第三,他的个人手机号码和住址有可能是购物网站、银行或快递公司泄密的。
      通过一番较量,梁超冒出一身冷汗,心想:这个公司有我的手机号码、住址,随时可以骚扰我,也可以将我的信息卖给其他人。
      所以,大家如果遇到类似“免费”赠送的电话,先不要问为什么送给你,先要追问:你怎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礼品为什么不送给身边更需要这种东西的人?
      不从哪天起,人们开始不断接到骚扰电话、短信、邮件。令人诧异的是,对方不仅知晓我们的姓名、电话、住址,还有父母、子女的个人信息,甚至连住房面积也了如指掌。一时间,我们的隐私“被透明”,让人尴尬、气愤。
      一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成员,甚至银行账号和消费情况这些信息,看似平常,可一旦被不法分子掌握,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个危险的导火索,成了诈骗甚至犯罪的工具。目前,这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诈骗案件越来越多,像银行卡诈骗、电信诈骗等等,犯罪分子拿着这些信息,冒充各种角色实施诈骗,甚至还会借助一些高科技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买卖个人信息涉嫌违法犯罪,但很多贩卖私人信息的网站非常活跃,各种信息被详细分类,按内容和质量论价,比如最新的手机用户资料,包括姓名、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一般是每条0.1元。又如更贵的最新车主资料,包括车牌号、车主姓名、车辆品牌、发动机号、车主地址、电话号码和上牌时间,一般是一条5元。
      当前的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都利用被害人的家庭情况、个人账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实施诈骗,让被害人不由得不信,从而落入圈套。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成为不法分子买卖的商品?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经常使用个人信息,也容易导致信息泄露。比如我们在求职应聘、购房办证、银行开卡等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复印身份证或填写表格,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个人信息。要保护自己权益不受侵害,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随便在网络以及公共场所的电脑上留下个人信息。能不填的个人信息尽量不填,能少填的信息决不多填,对那些你不大信任的机构的填写信息要求,多加警惕;对于个人身份证的复印材料要特别谨慎,使用时一定要在上面注明用途。例如:“此身份证复印件仅提供给某某银行,他用无效不负责任”。妥善处理各类纸质资料。对记录有个人信息的各类票据、银行业务凭条、简历等废弃的纸质资料,不要随意丢弃,应尽快销毁。
      这样,才可能使自己受到精神干扰和利益侵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

    相关热词搜索: 出卖 私人 信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