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浅谈汤显祖“唯情说”的美学意蕴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核心

    时间:2019-04-11 03:15: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汤显祖的“唯情说”认为“情”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以情作为基础来构建了其美学思想。这反映在艺术创作中,讲究真性情,反对因袭前人窠臼,追求最大限度地表达情感  内容,因而现实中不存在的事,从情的方面去描述,得到了完满地表达。汤显祖“唯情说”在当时的波澜壮阔的审美意识中,独树一枝,对之后的戏剧创作从思想到艺术实践都产
      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情;理;真;幻;意趣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晚明至清初被士人认为是“天崩地坼”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思想纷繁复杂,汤显祖一反宋明理学家以“理”之为人之根本的思想,认为“情”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倡导
      “唯情说”。
      一、“人生而有情”的情感本体论
      汤显祖认为“人生而有情”,“情”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失去它,人没有任何“灵机”,人不成为人,与行尸走肉般,虽生犹死。“情”不仅为人所独有,而且为“凤凰
      鸟兽”、“巴、渝夷鬼”所具有。情是天赋的,因而世间万事万物总是离不开情,情是不学而能,为人之本性。传统儒家以至理学家都看到了“情”之天赋性质,但“情”在他们
      看来都是恶的,因而强调“以道制欲”,“道”就是理,理为人的根本,以理节情。在宋明理学家看来,情实无异于万恶之源,千方百计对其进行打压,以致提出了“存天理,而
      灭人欲”的口号。
      “情不知所起”[1],但为每个人所具有,发乎自然,才能够适宜于人的天性。然而,凡事都“以理相格”,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规范一切的准绳,试问天下复有真性情之
      人。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正是个“灭才情而尊吏法”的时代,因而需要倡导“情”的时代。“情”在汤显祖看来,并不是像理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十恶不赦,相反在他看来,情是至
      善的。“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的心灵以净化,使人往善的方面发展。使情发挥如此大作用的前提就是不能压抑、打击,甚至磨灭掉人的情感。而传统儒家很早就提出“发
      乎情,止乎理”,而“理”到后来被窄化为封建伦理纲常,这样一来,人的情感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宣泄和疏导,人的真情、天性只能被假道学所压抑。“情”抒发的通畅是人的正
      常要求,而“理”却要阻碍“情”的自然抒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汤显祖情和理“真是一刀两断语” 汤显祖主情并非完全排斥“理”,他所反对的是封建主义之理(包括假道学
      之理,封建伦理道德之理等),抹杀人“情”之理。而那个时代却是突出这样偏狭的理,作茧自缚,因而更需要伸张被“理”所抹杀的情。
      二、因情而真,因情而幻
      人的生活必然是处处充满了情,以情观物,以情通达于物,必然对于事于物有所感触,或无故而喜,或无故而悲。每个人由于各自的情况不一样,因而心接于物,会产生不同
      的感情,有不同的体会,“万物之情各有其志”,这种情必然是个人率真之情,丝毫没有半点虚假,因而这种真情更能达动人。
      受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深深影响的拘儒老生被封建假道学泯灭了真情真性,何谈生活情趣,拿《牡丹亭》中的老儒生陈最良来说,连游园这最起码的人之常事都未敢涉足。真性
      情表现于人生,谓真人,表现于艺术,则必不以死板的格套为准绳。这些人的作品“若以画格程之,几不入格”,但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如果以死板的格套,怎能见出真正的艺术
      魅力所在。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表达自己的真情,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并不完全按事实逻辑来。作家按此种逻辑来创作,情真意切的话,反而使读者更受感动,更加具有艺术的
      真实。汤显祖也是按情的逻辑来创作的,在戏剧中经常用“梦”来演绎情感。《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情而梦,梦醒之后,整日“情思睡昏昏”,终于病了,最终因情而死。杜丽
      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她在“阴间”继续寻找她梦中的情人,仍有情人幽会,最终因情而生与有情人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在欣赏完《牡丹亭》,有些人“恒以理相格”,认为是虚假的,断然不存在的,汤显祖反驳道:“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些人知道从事理逻辑来看待这部
      戏剧,当然认为是不存在了,然而他们哪里会知道,从“情”的方面来看,它绝对会有。“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因为情,而超越了一切。
      由于追求情真,以情感逻辑来追求艺术的真实,因而艺术品也存在着“奇幻”的特点。明末戏剧家、小说家袁于令曾提出“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的观点。由于理想和愿
      望不被现实所容纳,创作者需要借助于描写虚构的幻象和梦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梦作为一种媒介,具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功能,它不必拘泥于现实,相反却可以造出一个
      新世界,创造为心灵所使的幻象。这必然导致整部作品在风格上,具有“奇幻”的特点。比如《南柯记》讲述主人公淳于芬因愤于公名不成,醉酒后,梦入大槐安国,由平步青云
      到无处安身的仕途经历,醒来发现“树下有大洞,掘之见一蚁,按迹细寻,一一皆合梦境 ”。
      三、 以“意趣神色”为主的创作观
      情为本体,以情通于物,必发为真情,而一般腐儒被封建假道学泯灭了真性情,这些人在汤显祖看来,“不可与言文”。汤显祖所要呼唤的是“奇士”。“奇士”具有高度的
      艺术想象力,在艺术中游刃有余地表现一切。当“灵气”不期而至,创作者的灵感勃发起来,艺术想象高度活跃,创作家的情感必然要极大的自由表现空间,而不受作品刻板的形
      式的束缚。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中说到,“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者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 一顾九宫四声否?” “意、趣、神、色”四者,乃为文之根
      本,讲求地是对情感内容的书写,充分地表达创作者心灵的感触。汤显祖这种以情为本体的精神意识本身就承载了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新内容仅仅用旧的形式来承载的话,不
      能获得很好的表达,即使拗折天下人的嗓子也在所不惜。因袭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作品怎能有自己的特色,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汤显祖为了能够表达情感内容,也绝不
      吝惜牺牲形式,突破了“耳剽前识,为时文字所縻”的局限,“古法新制”,使得《牡丹亭》与“二梦”大获成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显祖的《牡丹亭》因为其中的意趣而风靡一时,其精髓所在就是意趣,也正因为这个汤显祖也不顾戏剧形式的限制,为此付出代价也毫不吝惜。汤显祖认为吕玉绳窜改的本
      子,最大的缺陷也就是致命弱点在于将其意趣给消磨殆尽了。汤显祖当时看到这个本子就想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简直如出
      一辙。
      综观汤显祖的戏剧创作,可以说是对“情”的无比热忱地书写,因情而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对人进行戕害的“理”;因情而创作令世人惊叹不已的戏剧来表现“使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的“至情”;因情而在戏剧作品中,突破陈旧形式的束缚,尽量表现作品的意趣。可以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将“情”表现到了极致,展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浪漫
      主义思潮的面貌,不仅对当时促进人们思想的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对之后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景康.明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相关热词搜索: 意蕴 浅谈 美学 汤显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