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浅析城市容器空间的营造] 进入设备容器受限空间

    时间:2019-04-09 03:25: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的城市环境、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轴线分析法、交通流线分析法、形态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对上海新天地作为城市容器的设计元素、设计手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力图探求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的现状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上海新天地;城市公共空间;石库门;街道与步行街;公园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58-02
      1 引 言
      “容器”一词本意是指用来包装或装载物品的贮存器或者成形或柔软不成形的包覆材料。①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将城市比作“容器”,它的功能在于贮存人类文明。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类文明成果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来表现的。作为城市容器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的城市环境、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的探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海新天地作为城市容器具有比较典型的特征。本文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立求解读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的现状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 上海新天地概述
      新天地位于市中心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高架桥交汇点,北至太仓路;西至马当路;南至自忠路;东至黄陂南路。其北部为商业办公娱乐综合区,南部为高档居住区,中部为绿化休闲中心。在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岭-兴业路-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所在地,沿街的石库门建筑同样成为凝结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城市风景线。这条东西向的轴线将上海新天地划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区域。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见图1)。设计方通过这条轴线,整合了周边一系列历史、旅游景点,提升了周边的环境品质。可以说,这条“景观轴线”同时又是“精神轴线”,不但聚集了人气,保证了其作为城市容器空间功能的完整,同时又兼顾了周边基础设施的发展,其成功之处值得人们借鉴和反思。现在,上海新天地几乎成为了与外滩、豫园和南京路齐名的海派建筑的象征。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新天地所具有的饱含文脉的建筑元素、分速而行的街道与尺度宜人的步行街、聚集人气的城市广场以及充满生机的周边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上海新天地设计探析
      3.1 饱含文脉的建筑元素—石库门:
      所谓“文脉”强调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关系。石库门这种建筑形式正如芒福德所述,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建筑形式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军发动东进时,迫使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上海租界,租界为了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兴建住宅。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这些住宅大都被建为联排式的里弄住宅。其外部特色是建筑普遍采用清水砖墙作为立面设计元素,为了强调这一文脉继承,设计师特意保留了这一石库门建筑的特色,用原有的砖、瓦作为建材(见图2)。而在石库门建筑内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江南民居的特色。例如大门入内的天井,天井后为客堂,客堂之后又是后天井。房子一般有两三层高,天井和客堂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等。这种中式院落式住宅与花岗石的厚重的西式门框;中式的垂花柱与西式的券心石等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的多元性,体现了上海新天地作为大都市“容器”所具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正如刘先觉先生所述:“强调建筑文脉,在单体建筑方面,就更加强调个体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注重新、老建筑在视觉、心理、环境上的沿承连续性。”②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建筑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话关系。
      3.2 分速而行的街道与尺度宜人的步行街
      3.2.1 分速而行的街道
      一方面,主要的车行道路环绕新天地外围布置,而且以公共交通为主。例如,轨道交通主要有1号线10号线,公交线路有146、隧道8线等。分速而行的街道较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而分速而行的其他现实例子,诸如柯布西耶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即城市街道中央宽阔大道主要由快捷的公交车道组成,而私家车主要分布在大道的两侧。这样的布局方式提高了交通效率,值得当今许多大城市借鉴。另一方面,就停车而言,新天地区域内严格限制私人小汽车的活动。主要采用管理手段和价格手段进行控制,较高的收费标准限制了私家车的停靠,限制了停车场的发展,对城市形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3.2.2 尺度宜人的步行街
      新天地人行道路的核心部分是一长条形广场,这个长条形的地段兼有城市广场与步行街存在形式。此外,新天地内部还广泛分布有中式狭窄的里弄,如一般里弄小巷宽不过2~3米,整个北弄建筑高度一般为2~3层,最高不超过4层,南弄新建的建筑也只有5层(见图3)。所以整个新天地步行街空间高宽比一般为1~1.5左右,是一个人心里感觉较为舒适的尺度。在这里能够减少市中心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使市民有安全感,客观上可以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见图4)。可以说,一条设计合理的步行街不仅仅能带来经济方面的效益,更能丰富城市空间肌理。概括起来,步行街主要有以下优点:
      1)社会效益方面: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的聚会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居民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2)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社区的经济繁荣。
      3)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减少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于人情味。
      4)交通方面:步行街道可以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于人活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西方发达国家向来极为重视步行街在营造城市容器空间中的作用。例如,欧洲大陆的瑞士、德国、丹麦等国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瑞士的苏黎世和伯尔尼,德国的斯图加特和慕尼黑等等。这不仅显著地改善了这些城市的商业购物环境,而且还建立了新的城市对外形象。而遗憾的是,当下国内某些区域空间内的步行街建设急于求成,且一味追求气派、宽敞,造成街道尺度不当,快捷交通站点距离过远,行人不愿出行等后果,最终反而导致沿街商业的衰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3.3聚集人气的城市广场
      上海新天地的广场主要分布在各个街区内部,且多以南北串联的形态存在。沿街中西合璧的建筑的围合组成了一个个尺度宜人、开合得当、收放自如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以半封闭式为主。其优点在于:封闭感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心性,且空间具有一定流动性③。在这里,你看不到诸如许多市政府大楼前那种过于宽阔的广场。新天地街区内部的广场由若干个小广场总体呈线性布局,串联成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开放空间。如同用线串联起一颗颗珍珠,形成一个丰富有趣、连续多变的外部开放空间格局,创造了一系列动人的空间序列,拉近了与使用者的距离(见图5)。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处,即中部绿化休闲中心广场的位置,每天聚集了无数的市民前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该广场尺度宜人,布置有绿化,整个广场呈半封闭式布局,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尺度宜人、安全且较为静谧的停留场所。正如《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中所指出的:“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广场,一部分与城市空间相连,广场周围有所限定,由周围向内收敛,具有一种向心倾向,使人感到温馨舒适而充满生气,并且可以有目的地在其中安排和组织活动。”④因此,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到新天地内部环境质量。即 “建筑环境的基本质量和属性环境是通过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来的……作为人们的生活世界,建筑环境是由自然元素和人造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两种元素的基本质量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产生了建筑环境的基本质量”。⑤人们在这里可以驻足休息并欣赏优美风景,形成了“景观与景观”、“人与景观”之间良好的视觉联系。在这里,“自然元素”与“人造元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使游客都能够切身体会到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又丰富了局部地区城市设计的层次感。
      3.4充满生机的周边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天地周围有很多广场等公共地带及景区。如上海世纪公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等。这些大型公园及景观带的出现,可以促使上海新天地区域内的地价升高,以吸引更多、更有实力的投资商来此投资,从而拉动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投资方的瑞安集团后期陆续在新天地旁边开辟了太平桥公园绿地和人工湖,绿地占地44000m2,位于整个太平桥项目的中央地带。园内种植高大乔木,兴建低坡景观,提供休憩空间。园中心兴建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人工湖,占地12000m2。湖的中央建有大型喷泉,湖泊东西两端点缀着两个小岛,人工湖四周绿地高低起伏,栽种了各种乔木和灌木。绿地北侧新辟一条长1200m的湖滨路,沿人工湖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与湖西“新天地广场”的石库门海派建筑连成一体,成为市中心一处独特的新景观(见图6)。这些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同样在营造城市容器空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大面积的公园绿地为来到此地的居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息与交往场所;另一方面,公园内的儿童游戏场、活动场等也是城市社会福利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精神风貌。
      4 结语
      上海新天地作为城市设计领域最新的探索与尝试,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上海新天地是完美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街做一个对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我国大规模的商业街建设刚刚起步,有相当一部分的商业街面临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整体环境质量不高等现状;另一方面,中国当代商业街的设计普遍存在着因袭模仿的现状。贝聿铭先生说过:“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如何营造宜人的城市容器,这对于当下的城市设计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先觉著.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第2版,2008年5月.
      [2]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第2版.
      [3]王建国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2版.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容器 营造 城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