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简析当前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种误读_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时间:2019-05-06 03:19: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理论界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研究在逐步深化,但因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当前对这个概念仍然存在概念理解宽泛化、对策措施碎片化、工作推进表象化、体制机制内卷化、价值判断现代化等模糊认识,导致有些理论判断和政策措施似是而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分析认为,产生上述理论误读的主要原因是:对命题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透,形式主义的路径依赖束缚手脚,缺乏推进党建改革创新的勇气,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不力。基于此,要深入推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际进程,就应该深化理论研究,鼓励实践创新,做实三大支点,强化制度规范,狠抓措施落实,促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实现新的跃升。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 理论误读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1-0100-05
      党中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命题后,理论界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在逐渐深化,且取得一些较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因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当前在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概念的理解上,在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命题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甚或混乱的思想观点,导致有些理论判断和政策措施似是而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故此,有必要对“党的建设科学化”产生的误读及其原因进行深刻辨析,并相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当前党建领域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种误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郑重且及时地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年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述。因之,“党的建设科学化”已成为当下党建领域的关键词。应该说,在整体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基础上,因工作需要反复使用这个概念。即便单纯从宣传和倡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意义上,也应该使其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但问题在于,目前有些人并没有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确切含义,而是作为政治表态的“标识”和布局工作的“装饰”,随意诠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内涵,从而给理论研究和工作落实带来许多困难。
      1.概念理解的宽泛化
      从执政党建设视角分析,“党的建设科学化”应该涵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但作为一个表征执政党建设本质内容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又是深刻而具体的,这就是“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1]。可是,当下有些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党的建设科学化”,似乎它是个非常好用的“筐”,什么内容都能往里装,导致概念使用的宽泛化甚至空泛化,使之失去了原本的内在规定性和科学性。有的只在讲话的题目冠上“党的建设科学化”,整篇内容讲的都是常规工作,既没有新的理念引领,也缺少创新性举措支撑,让人难以理解;有的长于“移花接木”,文章讨论的本来是一般性的专业问题,但却费尽心机地找出若干理由,硬往“党的建设科学化”上靠,结果不但立论的主题没说清楚,而且造成了画蛇添足现象;有的喜好,推广某项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也在导语和结尾冠上“党的建设科学化”字样,用以确证这个经验的某种合法性,给人一种强迫大家接受的感觉。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容易形成一种误导,影响人们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正确理解,干扰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健康推进。
      2.对策措施的碎片化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从具体工作做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党的建设的所有工作,都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之举。只有那些符合“三大规律”,又支撑多维立体的党建工作有序运行,且确实解决或避免了不科学问题的内容和措施,才可如此称之。然而实践中,有些人片面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深刻内涵,截取个别论点、措施和内容随意放大,致使党建工作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有的满足于“打造亮点”,认为凡举党的建设工作措施,均属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容,用单一、个别的亮点工作代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种单项突破的做法,当然不用过多的精力和成本,也能扩大地方工作的影响力,但却明显背离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有的地方习惯于,把不同工作安排到不同地方去做,并且互不重复和交叉,这种做法虽然大面上丰富多彩,内容比较全面,但实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害无益。有的把经常性工作放置一旁不问,而是全力以赴设计和推动创新性项目。这样一来,造成党的建设工作支离破碎、长短不齐,出现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难以形成党的建设的系统效应。类似现象,给党的建设科学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工作推进的表象化
      从本质上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机理,正确处理好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成本与效用等关系,使党的建设走出传统模式,步入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境地。但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抓党的建设也搞“政绩工程”;加之受以往运动式、形式化工作习惯的影响,一些地方没能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工作中不计成本、不问收效等形式化倾向依然存在。有的视党的建设科学化为一种新提法,工作中不做科学的具体安排,而是满足于号召式抓落实,根本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障。有的把科学化等同于形式化,认为党建工作有计划、条文、图板或标语,就基本实现科学化了,所以抓工作多是表象化安排,缺少相应制度机制和有效措施的支撑,基本见不到实际做法及其效果。有的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缺少深刻把握,以为实行“项目化管理”,搞一些所谓的“党建工程”,就达到了“科学化”的要求,因而总是采用运动式抓法推进党的建设,声势造得很大但却收效甚微,劳民伤财的问题非常严重。比较典型的是把日常工作、自身建设也上升到“工程”的层次来抓,[2]实施所谓的“示范工程”、“双百工程”等等,把党务工作部门变成了工程部、项目部。[3]由于表象化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有些地方虽然做了些工作,但基层干部群众对此非常反感。
      4.体制机制的内卷化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离不开相关制度和机制的有效支撑,但它们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适时变迁,以保障和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有些地方曲解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以为制度建设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似乎制度越多越好,机制越细越好,故而在旧制度的简单复制或分解上作文章,导致制度建设处于自我复制、繁琐复杂的“内卷化”状态。[4]有的把建立制度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突破口,不论大事还是小事,也不分长线还是短线工作,统统建立相应的规则,出现严重的“制度泛化”现象。有的把机制视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唯一标志,各项工作都建立配置机制,但又缺少科学设计和周密考虑,相关机制之间相互掣肘,造成党的建设“机制混乱”。有的不站在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的高度思考党的建设,而是刻意发掘传统体制的优势性,甚至觉得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建设措施省力“管用”,故而对封闭、呆板的旧体制“修旧利费”,在一定范围引发了许多“体制回归”现象。这种“内卷化”和“负强化”现象,背离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追求,而且阻碍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5.价值判断的现代化
      党的现代化,“就是适应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按照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和程式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主体素质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党的队伍素质时代化、党内生活民主化和执政方式法制化的过程”[5]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6]很显然,党的现代化是主体建设的目标追求,而党的建设科学化则是实现党的现代化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的集合;党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规定,而党的建设科学化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二者是层次和属性各不相同的两回事。然而,有的学者却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创新的大趋势就是科学化和现代化”,“我们要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领导现代化事业,自身也必须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7]还有有的专家认为“从世界政党的视野看,今天我们党所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实际上就是政党现代化的问题”。[8]缘于理论界这种价值判断上的模糊不清,实践中有些人就把这些范畴混同起来,从根本上颠倒了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导致党的主体建设抓不住根本,建设过程安排分不清时序,造成党的建设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状态。
      二、对“党的建设科学化”产生误读的若干原因分析
      客观地说,目前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比较重视,大家都想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误读“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命题没有理想的实践解呢?基于对环境因素和主体心态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命题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透
      党中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已两年多了,但理论界对其本质内涵的揭示与阐述,并没有拿出更多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一些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诠释性读本,对这个命题的内在机理、结构体系、核心内容及总体目标的阐释,也缺乏应有的深刻性和说服力,对人们准确理解这个命题并没有更多教益。近两年,媒体刊发研究和阐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相关论文数量不少,但其中确有见地和建树的则寥寥无几,大都是表层性解读和应用性提及的官样文章,对其新义和深义尚未阐释清楚。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理论界也鲜有系统、深刻地阐述此命题的研究成果,更没有对人们产生较大震动的著述面世。由于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研究不够深透,不仅淡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其精神实质也没有被大家深刻且准确地理解,而且导致旧的习俗没能打破。当前,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深度,呈逐级递减趋势,越到基层表现得越明显,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种误读,也大量地存在于城乡基层组织之中。
      2.形式主义的路径依赖束缚手脚
      随着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有些人对党的建设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认为党的建设是软任务,经济建设才是硬功夫。因此,他们虽然嘴上说加强党的建设,但事实上却不在党的建设上花气力,总是用应付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抓法敷衍工作。表面上看,有些同志抓党建工作很主动,但由于不真抓和抓不到实处,所以见不到任何成效。这种形式化、运动式的工作抓法,似乎已成为党建工作的一种“路径依赖”,一些领导干部对此习以为常,似乎离开“形式”或“运动”,党的建设就无从抓起,使得形式化倾向一定程度上成为党建工作的常态。应当看到,形式主义始终是功利行为的最佳路径,想投机取巧的人必然选择形式主义的方式。有些党员干部心绪比较浮躁,既想做些“有影响”、“好交差”的大事,又不想付出更多努力或成本,所以就抱住形式主义不放松,采取“打快拳”的方式大造声势,以期引起领导和群众的发现与认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有些地方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往往是上级领导发现或培养的结果,因而其存在也就了某种动力和可能。然而,真实的世界里人们获得的任何好处都必须支付相应的成本。党的建设领域长期存在形式主义,不仅造成严重的劳民伤财现象,浪费大量党的执政成本和执政资源,而且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使党组织消耗更多的合法性资源。这种情况,既是党的建设不科学的直接表现,也是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3.缺乏推进党建改革创新的勇气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最大特点和根本任务,就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途径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努力实现党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有些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征不够熟悉,加之转型期党的建设确实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有些地方的党组织对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党的建设改革既是党内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需要付出较大的变革成本。有些领导干部宁可等上级的部署,学别人的经验,就是不肯自己去探索,怕承担这种改革成本。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任何一项改革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因而必然带有某些难以预见的政治风险。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囿于传统一般不会有大的闪失,对上下也都有个交待,多数时候仍然用陈旧的思路和方法抓党的建设,怕承担创新风险。所以,他们对党的建设改革创新采取应付态度,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坚决不出手,仍然把开展运动式、形式化视为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即使是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创新风险已经明显下降,通常他们也犹豫不决,尽可能等上级有部署或外地有经验后再操作,使得党的建设始终没能实现新的突破。
      4.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不力
      实事求是地说,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任务在基层。但是,由于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限,让基层的党员干部深入研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路和措施,拿出比较系统、完善的令人满意的创新性成果,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大量谋划思路、拿出对策、指导落实的工作,应该是各级地方以上党委的职责。然而,在许多地方,党委及其职能部门并没很好履行这种职责,它们本身对这个命题的学习和理解就很不够,对下级党的建设科学发展也不予以指导,而是推给基层去自发地摸索。对于基层的探索和试验,成功的马上拿过来总结推广,并把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不但不能给基层以得力指导,而是横加指责甚或训斥。故而,不仅没给下级带出好头,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挫伤了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过去的工作为我们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很多,通过提高科学化水平而实现党的现代化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科学的党建观和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9]使我们党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为此,当前应该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深化理论研究
      胡锦涛同志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10]各级党组织应当集中理论和实际工作力量,通过系统性、比较性、学理性和交叉性研究,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准确阐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内在机理和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实践。加强对党的建设整体性的研究和阐释,探索新形势下的实现思路、途径和措施,从科学理论指导、集聚优秀人才、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制度约束等方面,努力寻求合理高效的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新路径。坚持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统领党的建设全局,深度分析制约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阻滞因素,引导党员干部摒弃概念泛化、穿靴戴帽等行为倾向,努力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避免随意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自觉按照党的建设规律抓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研究现实问题,把党的建设的理念、主体、环境、制度等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努力构建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措施得力、符合规律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效和水平。
      2.鼓励实践创新
      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竭动力。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走改革创新之路是党的建设的唯一选择。我们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1]当前,应该着眼于解决制约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建设彰显时代特点,体现民主要求,富有科技元素。推进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加快建设“融入型”基层党组织,使党的要素融入基层其他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运行过程,提升党组织“推动”、“服务”、“整合”的能力与水平,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方式转变;推进队伍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现代科技文化素养,及时把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先进力量吸纳到党内,增强体制结构的开放度、吸引力和先进性;推进资源整合路径创新,进一步优化组织资源和执政资源配置,增强党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调控功能,降低执政成本,实现党的执政绩效的最大化;推进权力制约机制创新,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彼此协调的运行机制,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推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高党务工作科技含量和统筹水平,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路径依赖”,有效抑制形式化、碎片化和内卷化等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做实”三大支点“
      历史和现实表明,最大限度积累合法性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整体工作效能、最大限度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支点和永恒主题。我们必须开阔视野,集中精力,认真把这三个核心支点做实做牢。一是努力积累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展服务中心、推动发展的途径,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取得显著的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执政绩效;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利益分配和整合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的制度体系,坚决有效地开展各领域、各方面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二是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效能最大化。坚决从先前相互分割、单打独斗的做法中解脱出来,认真整合多种党建资源,建立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机制,在城乡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坚决从以往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形式主义固疾中解脱出来,通过有效整合资源、综合运用措施、系统推进工作,统筹党内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干部队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协调机制,形成党员队伍培养、发展、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党的建设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坚决从过去信息封闭、行为呆板的神秘主义羁绊中解脱出来,善于利用国家权力和法律程序实现党的意志,长于利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开展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积累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三是努力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思想的先进性,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又容纳诸多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社会力量吸引到党的事业上来,使主流意识形态承载起聚合政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论证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功能。保持党内关系的民主性,把协商性民主和竞争性民主、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基层民主与中层民主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和执政的有效性,始终保持党的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4.强化制度规范
      制度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等特点,是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成功总结和升华,对支撑和推进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2]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证决策落实的制度体系,为党建工作载体配置相应的支撑条件,保证决策落实到位,载体有序运行,党建取得实效。建立党的建设科学化动力机制,采取多种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的建设,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出贡献。建立党的建设科学化协调机制,把党委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有机整合起来,构建职责相互藕合、程序科学严密的工作链条,既支撑各环节工作的有序运行,又保证整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形成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整体合力。尤其应当建立党组织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配合的运行程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运行体系,带动党的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建立党的建设科学化运行机制,一方面,正确处理制度要素与制度体系、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的关系,把各方面、各层次、各项目的制度和机制集合起来,形成子制度之间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有效执行的监控制度,督促行为主体认真遵守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肃查处不执行制度的人和事,保证各种制度和制度体系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5.狠抓措施落实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核心价值在于“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13]使党在完善和发展自己基础上提升执政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久执政的战略目标。因此,各地各部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把“七·一”讲话中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通过科学谋划、统筹考虑和制度安排,转化为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使中央的大政方针具化为各地的实际行动。这种转化,实质上是党建工作的再创新,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认真按执政党建设规律考虑问题,把本地实际与上级部署、既有基础与改革创新、现实需要与长远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坚持长短结合,区分轻重缓急,选择那些应该做而又能做好的事情形成决策。工作中,应该明确职责抓落实,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的党建绩效管理制度,把完成任务的措施、标准和时限分解到人头,并建立目标科学、责权统一、奖惩分明的责任契约,约束责任主体凝心聚力抓好落实;跟踪问效抓落实,组成精干高效的考核队伍,采取跟踪式督促、参与式考核、阶段性问效等措施,对照责任契约考核实施主体的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实施主体始终如一抓好落实;领导带头抓落实,建立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落实机制,督促党组织书记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头抓好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10][12][1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中办通报,2009(18):40,40,41,40.
      [2]刘明.打造“三色”组工,带头创选争优[J].党的生活,2011(6):25.
      [3]李一泰.打造三江党建工作“千里示范带”[J].党的生活,2011(6):26.
      [4]蔡辉明.警惕社会管理中的“内卷化”现象[N].北京:学习时报,2011-08-22.
      [5]马国钧.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论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50.
      [6]虞云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1-05-11(7).
      [7]张蔚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义和战略部署[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2010(3):16.
      [8]王长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81.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党的生活,2011(7):7.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2009-09-27.
       [责任编辑:张俊华]

    相关热词搜索: 误读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几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