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发挥学校教育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时间:2019-04-06 03:27: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学校是专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机构。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其将来服务社会的技能,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关键词】学校教育 预防 犯罪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众所周知,学校是专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机构。从教二十年,特别是从事政教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家长。通过对“问题学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觉得如果学校的教育不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今天的问题学生就有可能沦为明天的违法犯罪者。在此,我想谈谈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严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的盲区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压力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统计表明,许多城市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中学生有80%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学生们超负荷运转,劳累等,都是造成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严重者一旦遇上突发的、强烈的外部刺激,便可能出现心理失衡、情绪波动、行为失控,进而激情犯罪。
      2.片面追求升学率,“单差”变成“双差”甚至“多差”,最终辍学流落到社会发展成为犯罪。由于学校把升学率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学习好,那么思想品质上出现的问题往往为教师所忽视;相反学生学习成绩差,就被认为什么都差,被歧视性地称为“差生”、“双差生”,各方面都受到冷遇或歧视。当他们尚存不多的进取心受到沉重打击后,进而产生厌学、辍学,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罪者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辍学。而且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极弱,一旦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往往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甚至向犯罪迈出危险一步,最终辍学流落到社会发展成为犯罪。
      3.教师育人与家长教子之间的沟通,成为简单的“分数”交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家访的优良传统已不多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家长会”几乎变成了成绩汇报会或考前动员会,家长只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单,而忽视孩子在学校的人品、思想状况及行为表现,这些都成为家长教育中的盲点;而孩子在家里的一切表现因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又成为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盲点。这种“双盲”现象是重智育轻德育的突出表现,也是教育中的一种严重偏差。青少年中出现不良倾向或犯了错误,被盲区阻碍而不能及时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矫正,成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前置因素。
      4.一些学校不重视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任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许多学校认为法制课与考试没有任何关系,无开设的必要。在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法制课,也是应付一下,走走形式。这样的法制教育没有多大效果,它根本没有把法律的观念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并把法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甚至让未成年人钻法律的空子。正是法制教育的不完善,使未成年任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造成未成年人不知法不懂法,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5.心理教育与性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从而引发犯罪。有资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现在的心理问题极为严重,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情绪稳定性差和学习适应不良、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等方面。而现在许多学校却仍然不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很少有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当这些未成年人不能承受时,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发泄出来,造成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在教育教学中对未成年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变教学评价的单一化,科学育人。学校应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和判断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不应依照成绩作为分班的标准把学生分为好班与差班、重点班与普通班,尽可能的常态分班,给教师和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做到科学育人、全面育人,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注重德育教育,思想育人。学校要树立“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正面关注,关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及心理上的需要。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突出“三格”教育,精神育人。
      (1)培育“良好人格”,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学校应通过大量的活动,通过方方面面耐心细致的工作,积极地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人格,让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热爱生活、情感淳朴,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使他们逐步具备善于调节自己言行举止,使自己的性格、情感和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性格”,使青少年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善于交流。努力培育青少年的良好个性,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应付困境和挫折,较少产生焦虑、不安和痛苦,保持心理稳定。
      (3)培养“良好品格”,使青少年意识良好,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要注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和方向。加强信念与自信的教育,信念与自信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远大理想、政治抱负、事业目标、英雄劳模事迹的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4.加强法制教育,习惯育人。针对未成年人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党中央曾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法律常识,使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中小学开设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进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学校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如聘请法律副校长、法律辅导员等,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法律意识,促使未成年人能自觉知法、守法,依法律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中,学校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学校只有改变以升学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育人的先进理念,在发展智力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其将来服务社会的技能,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当然,仅仅靠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看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只有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从社会多种层面展开,进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才能使这项工作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编辑/李文亮

    相关热词搜索: 预防 发挥 作用 未成年人犯罪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