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大地重现》还可以这样读_大地重现

    时间:2019-01-27 03:20: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大地重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本》上的一篇散文。文章难度很大,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文本根本不知所云。2006年秋天我参加徐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讲的就是这篇课文,从那以后这篇文章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几年来,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对这篇文本的教学,不断修订自己的导读方案,如果今天我再讲这篇文章,我就这样导读――
      
      一、读出议论之层次
      
      简单导入: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散文作家刘烨园的《大地重现》。同学们课文读几遍了?读懂了吗?测试一下:
      1,本文谈了一个什么话题?
      (本文难度很大,很多学生初读时读不懂文本,所以切入点一定要小:小,学生才能领会;领会,学生才能有兴趣。“本文谈了一个什么话题?”就是一个人人能回答的问题,回答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本文不就是谈读经典的吗?看来我们不是完全不懂啊。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问题。)
      2、人为什么要读经典?作者认为读经典有什么意义?(读第三段,画出有关句子)
      (不兜圈子,直指中心)
      3,经典既然如此重要,可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人人都能认识到读经典的重要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请看(投影):
      近年来,以下现象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风靡大街小巷。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
      问:作者如何看待以上社会现象?(着重读文末几段,尤其是第四、七段。)
      (2、3两问题引领学生解读文章的后半部分。其实3至7段完全可以当作一篇议论文来读。第三段提出观点并且从正面论证,第四段以后则是从反面论证。)
      
      二、读出诗歌之韵味
      
      中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前两段写河流、榕树、大地、春雨?它们和经典有什么联系?
      分解为:
      1、跳读文中描写“河流、榕树、大地、春雨”的句段,并整理成诗歌。
      (投影,请学生个别朗读)
      在明月
      凝望
      北方道朗的高枝的时候,
      一条大河
      在深远地流,
      仿佛流在创世前
      清光寂寥的夜色里。
      清晨的榕树下,
      凉意
      总是格外浓重,
      一棵树
      就有一丛森林的
      感觉和气息,
      数不尽的
      厚质的绿叶
      像成千上万的语言。
      散发着
      悟不到头的盎然,
      读不透的深蕴。
      它们只想
      久久地
      感动着你。
      抚爱着你。
      不动声色地
      以大地的本质
      时时滋润着你。
      使人升华的东西
      本该像
      润物细无声的
      春雨呵。
      即使离别经年,
      也依旧
      一如既往,
      忠贞不渝……
      (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为什么不让学生当诗歌读呢?所以从文中抽出相关的句子,分行排列,然后抑扬顿挫地读,从而体会散文的“诗歌美”)
      2,介绍诗歌术语: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感情寄托的载体。包括人象、物象和景象。
      3,思考、讨论:“河流、榕树、大地、春雨”这些意象与文章主题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意在让学生体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谈自己读经典的感受”。其实这个问题隐含着两个阶梯状的子问题:(1)“河流、榕树、大地、春雨”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这些意象与文章主题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4,思考:作者通过以上意象想告诉读者什么?题目“大地重现”的含义是什么?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读出文中之自我
      
      1,过渡:历史上不止一位大师级作家谈到过读经典的重要性。
      (1)口头介绍: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
      (2)简介作者的读书经历并送给学生。作者的两句话(投影):
      ①最初的懂不懂并不重要,古时候的私塾
      从小就让孩子读古书,孩子懂吗?但这样硬读的好处太大了,一是阅读的过程也是人的意志的训练过程,二是能培养出一个健全的精神之胃。
      ②得阅读者得天下,用阅读者分自高。
      2,你读过哪些经典作品?它给了你什么启发?(你心中的经典)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谈得很好,整理出来再加以发挥就是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对话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和父母对话,我们享受亲情的温馨和美好;和师长对话,我们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帮助;和朋友对话,我们体会友情的欢乐和幸福。那么,和经典对话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请以“与经典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环节意在“以写促读”,而且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增强其成就感)
      
      五、总结
      
      本文难度较大。对于这类难度较大的文本该如何导读?我从一个既是最大也是最小的角度切入,然后由浅入深,逐渐深入中心。
      课堂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的教读顺序,采用“简化程序,直指主题”的方法,让学生直扑重点段落:读第三段,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回头再读前两段。后半部分当作议论文来读,前两段当作诗歌来读。
      散文阅读的教学有无模式可循?绝对的模式是没有的,但总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切入点要小,比如由“读”到“议”,比如“中心突破”等等,而本文除了采用这些常规教法之外,采用“一文两读”的方式是不是更好?

    相关热词搜索: 还可以 重现 大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