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时间:2020-09-01 08:13: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要千方百计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想方设法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尝试如下教学策略:巧编教案渗思想、细嚼文字觅灵魂、启发想象入境界、精选教具见形象、巧设问题联实际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2-0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深刻地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理论可谓高屋建瓴。作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千方百计地加强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学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想方设法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达到了教好书的目的,更达到了育好人的奇效。现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巧编教案渗思想

      渗透是有意识的,每当我拿起课本,面对新的一课,我总是反复研读,细细品味,吃透教材,精选教法,仔细思考该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哪些思想?做到胸有成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饱含思想的教案才诞生。如四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这是本课的重点段,寄寓着作者对樟树可贵品质的赞美,这是表层的,知道这一点远远不够,还要有深层寓意,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主人”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启发学生找出樟树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处。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这里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写樟树对樟树的赞美、怀念,更是对宋庆龄的赞美和怀念,这样的设计更能使伟人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更鲜明了,更能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二、细嚼文字觅灵魂

      文字是课文思想性的华丽外衣,欲看清庐山真面目,只有卸下“外衣”,即掌握字、词、句,领悟句、段、篇,理解蕴藏于其中的深刻寓意,才能寻觅到课文的“灵魂”所在。在这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启发学生细嚼文字,深挖主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以熏陶。如六年级《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当聂将军听说战士们在战场上救了两个日本小姑娘时的一系列的动作是学习的重点。于是,我鼓励学生自己找,抓住“便马上”、“立即”、“找奶吃”、“一勺一勺”等,引导他们默读,自读,小组读,细细品味,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质。又如《暖流》一文,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并和师生交谈,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紧紧抓住“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兴”、“满意”等词语来读,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领悟江主席平易近人而又沉稳持重的领袖风范,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关怀,激发学生对江主席的热爱之情。

      三、启发想象入境界

      抓住课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推敲、揣摩其中的意境,掌握文章的主旨,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启发想象。

      长期的教学实践,是我觉得丰富、大胆、恰当的想象可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大江保卫战》一文,抓住“奔流不息”、“疯狂地撕咬”等词语想象洪水泛滥的场面;抓住3个“感叹号”,启发想象气氛的紧张;抓住“塌陷”、“崩塌”、“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想象环境的险恶;抓住“穿梭”、“奔跑”、“全然不顾”、“伤痕累累”等,想象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形象等等。通过启发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一幅幅我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情感得以升华。

      四、精选教具见形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饱满、鲜活的艺术形象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之中,千方百计,精心选择教具,构建生动的形象,,力求达到直观教育的目的。

      1、借助挂图。

      三年级《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教学时,我首先展示彩色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那碧波浩淼的大海之中的南沙群岛,使学生领略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之情。

      2、借助插图。

      四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对于樟树的外形和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的描写,在此,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粗壮”、“稠密”、“蓬蓬勃勃”,边看边读,更好地体会出樟树的勃勃生机。

      3、借助录象。

      《卢沟桥的烽火》一文,在新授之前,我特意组织了学生观看了一部反映日寇侵华暴行的短片,使学生充分认识日寇的侵略本质,激发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教育他们勿忘国耻。

      五、巧设问题联实际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够丰富,为了把课本所学的东西真正地“用”到学生身上去,巩固一下学习后的效果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讨论、交流,联系实际谈感受。

      众所周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寓德于教”的途径也相当的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与探究。

     

     4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