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论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时间:2019-04-29 03:17: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由投资改为消费,由此可使民生改善,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投资驱动 消费驱动 增长方式
      一、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大规模投资的驱动,尤其自2002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超过了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当仁不让地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但是,这种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内在缺陷使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一)加剧经济波动
      居民高储蓄率和过热的经济引发的国外热钱大量涌入所形成的资金充分供给,加之地方政府对GDP的狂热追求和预算软约束造成的“投资饥渴症”,再加上由垄断和投机及其他因素形成的一些行业的高投资回报,种种因素共同促成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2006—2011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88%,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5.3%。各省区更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投资大跃进”。投资在当期产生需求,后期则形成供给,当累积投资形成的供给能力超过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一些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产能过剩。其结果是在微观上许多企业产品价格下跌,效益大幅滑坡,亏损额增加;宏观上则逐渐演化成通货紧缩,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金融风险加剧。由此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陷入“热—冷”循环交替的怪圈,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和震荡,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拉大收入差距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以投资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决定了分配结构中资本所有者的报酬要占主要部分,而资本所有者在我国表现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国家、国有资本的经营者和私营资本的所有者,这些主体收入的高速增长以及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断上升与劳动者报酬的低增长及国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收入差距也因此不断扩大。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上升25.4%,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1%和17.9%,均低于前两者的增速。更有甚者,2000—2009年,内蒙古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4.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65.7倍,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仅有2.5倍,农牧民收入仅增长1.7倍。①这种不能让大多数人受益的高增长有何意义?
      (三)损毁资源环境
      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经济总量的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为代价取得的。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如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美国的2.7倍、欧盟的3.9倍、日本的4.5倍。能耗高,则污染物排放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美国的5倍。恶性环境事故时有发生。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如不转变,我国脆弱的资源环境将很难承受,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窄。
      (四)减缓就业增长
      按照奥肯定律,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2006—2011年GDP创造了高达10.88%的年均增长率,但失业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坚守在4%以上。而依据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是时候用城镇调查失业率取代城镇登记失业率了),2008年已达9.4%,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从而在我国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奥肯定律失效的原因在于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我国投资增长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替代劳动力乃大势所趋,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加速了这一进程。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第一产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曾经出现的农业资本家为追逐利润而大量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也会在中国上演,有人预计我国在今后的30年里约有4亿多劳动力要被农业资本的积累所取代,有约7亿人口需要离开农业而转入其他产业(孙咏梅,2007)。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能否被第三产业顺利吸纳,决定于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而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其加速发展更需要消费的拉动。
      (五)影响产业结构优化
      投资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资本逐利的天性驱使其投向价高利大的产品和行业,而对于投资长、见效慢、利润低的弱势产业则不愿光顾。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而盈利低的农业始终投资增长缓慢,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手工劳动还占有很大比重,农产品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在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下价格一再压低,收益率下降,导致资本进一步流出。第二产业虽然投资比重较高,但存在着投资结构失衡,投资低端化、同构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偏低,投资不断向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且产能过剩的重化工业集中。2011年前7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2.8%,钢材、氧化铝、水泥、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18.9%、19.2%和21.9%,这些行业增长势头依然迅猛,使产业结构更加扭曲。与此同时,地区产业结构高度趋同。而地方政府对发展第三产业却不热心,因为第三产业通常项目较小,税收较少,而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像重化工业那些大项目产值、税收上得快,政绩提升快。
      二、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一般大国都会采用消费驱动型增长方式。1979—2008年,全球投资的贡献率仅为23.5%,而消费贡献率为77.4%。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消费贡献率更是高达89.7%、73.6%、69.2%和9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6%、75%、70.3%和69.1%②,都远高于中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解决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消费需求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落脚点,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满足人们的最终消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只有当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它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而此时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另一方面,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若是没有消费,生产便失去了意义。如今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力量已由供给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市场需求的规模决定着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投资的增长离开消费的支撑只会变成无效投资。
      (二)消费驱动式增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与投资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它的波动要小于投资和GDP的波动。以消费为重心来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性,可以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同时,有效避免投资饥渴,减少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损毁,削弱国际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减轻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振荡。
      (三)消费层次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提振消费意味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有利于使消费需求结构向高层次迈进。需求结构影响供给结构,消费需求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迟缓,与消费需求不足有很大关系。2011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1%,距离发达国家60—70%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还很远。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大有裨益,其单位增加值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两倍。
      (四)消费需求的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科学发展
      我国经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本应进入大众消费时代,而事实上居民消费率却一路下滑。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相当多的城乡居民为不断增加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所累,节衣缩食,减少了其他项目的消费。内需不足,为此很多企业不得不拓展海外市场,为自己的产品寻找销路,增加了对外需的依赖性。因而刺激消费需求,可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消费需求的层次,让百姓更多的从经济增长中受益。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发展。而这又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推动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措施
      我们看到,由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目前还面临很多障碍,比如从中央到地方对GDP增速的狂热追求,使超高的投资增速很难下降,这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正如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所言:“如果中国想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不再那么依赖投资,那么中国就要做出一些痛苦的决定。所有的情景设想都要求中国的发展速度不能像过去那么快了。”转型的另一大障碍在于消费需求低迷,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动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需要以下措施共同发挥作用。
      (一)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策取向
      实现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社会破除GDP神话,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要综合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考察,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要加快推进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方面体制改革,促进政策的着力点由鼓励投资转向促进消费增长上来。如财政方面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投资性支出,增加消费性支出,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银行信贷方面要调整信贷结构,鼓励消费信贷,增加向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及农户的贷款,控制投资过热及产能过剩领域的信贷投放。
      (二)提高投资效率,控制投资规模
      要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必须完善现行的投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投融资体制中主要依靠政府分配投资资金的情况,推动社会投资的发展。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制定保护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抑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领域的重复建设,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将资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并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在产业结构上,要加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第三产业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第二产业要着重优化内部投资结构,强化投资约束机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着重提高投资效益;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大力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首先,把促进就业放在政府各项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其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的动态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工资调控,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再次,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第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依托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注释:
      ①姜波. 保增长和调结构不能兼得怎么办.中国经济观察[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3):22
      ②刘进军,伏竹君.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J].甘肃社会科学,2009(6):112
      参考文献:
      ①孙咏梅,侯为民.论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内在矛盾[J].经济纵横,2007(10):7—9
      ②张建芹,封延莉.投资驱动式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8):78—79
      (韩学丽,1970年生,河北省廊坊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相关热词搜索: 驱动 增长方式 消费 投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