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语文课堂多媒体使用策略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19-04-15 03:26: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利用多媒体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能够革除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理想课堂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多媒体使用无所适从。针对此现象,作者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语文理想课堂 多媒体 使用策略
      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和度、整合度);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师生互动的层面(自由度、延展度)。为体现学生层面的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有人淡忘了多媒体的使用。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网络文化与教学时空,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阅读和思维方式,并逐渐成为我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发展的新舞台。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设法革除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已成为语文界同仁的共识。但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我们不能两全其美。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使用策略,供同仁参考。
      一、排除偏离障碍,回归“语文原味”
      语文课永远姓“语”,而不能将语文课上成“影视欣赏课”、“电教课”、“历史课”……语文多媒体课件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课程资源,不能偏离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品味、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有位老师使用Flash做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动画,拍摄下“万家灯火的城市”夜景,还配上了优美的钢琴曲,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去,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再请看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上同样的一节课。他先范读《天上的街市》,以个性化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接着对学生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朗读指导,使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等朗读技巧与对诗的品味结合在一起。在教第一节诗时,洪老师抓住“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并试换成“亮”字,引导学生辨析、品味,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然后把这节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调换位置,通过比较、品析,使学生体悟了诗歌行文思路一致性的特点。
      这堂课并无美妙的音乐、华丽的画面,却处处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语文素养”。由此看来,教师的个人学识修养即内功才是第一位的,多媒体的运用与否、如何运用最终是由教师决定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理,也不应该以视听欣赏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教学《神奇的极光》一类科普文,可以放手叫学生去解读文本,发现问题,小组议议。再相机点拨,提纲挈领地帮助他们梳理问题、提高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而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极光现象,解释物理原理则似乎有点多余。
      二、制作注重交互,师生讲究互动。
      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显而易见,课件可操作性、交互性越强,往往意味着制作难度越大。如果要求语文教师都能制作出实用完美的课件,那是不现实的。而且多媒体课堂的互动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的,一般应当是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两至三个学生拥有一台,现在的常规教室条件尚不具备。不过,我们可以下载一些网络教学课件或去市场购买技术成熟的教学软件,这类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有供学生讨论或发表见解的“独立窗口”,(相当于聊天室、论坛、BBS)能够实现由单一的人机对话转向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的教师还在尝试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学生的作文上传到网上,师生一起发帖评改。
      当然,囿于目前的信息技术状态和物质条件,我们也没必要一味高呼用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电脑、大屏幕毕竟是物,而语文教师则是灵气跃动的人,是能够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呼应的人。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这个平台,制作课件时设计好师生互动的环节。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之处就是除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媒体“武器”再先进,有时也无法与语文教师相提并论。例如中学语文教材名篇《观沧海》一文,诵读是这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特意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吟诵镜头:鲍国安所饰演的曹操面向大海、踌躇满志、高声吟诵《观沧海》,声音、景致、神韵可谓绝佳,可学生反应平平,可能有距离感吧。语文课代表举手非要我再来“范读”一次不可,其他学生也附以掌声,看着他们一脸的期待,我顿时豪情万丈(本来我就自配了有海潮声的轻音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没想到学生听得十分投入,待朗诵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几句时,师生一起神采飞扬、胸襟开阔,学生内心深处最好的东风被激发出来,在这一时刻,我自己的心灵也得到陶冶,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提升。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不能少了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在设计多媒体辅助手段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如何做好师生互动,比如留下足够的交流空间,而非一节课全被音乐动画塞满。师生情感交流有时是依托于文本的内容,有时是教师发自肺腑的一段情感历程,有时只是那么一个眼神。这种交流有有声有形的,也有无声无息的,语文课堂上纯美的心灵呼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美国教育家埃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世界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阅读文本千差万异,教师理应因文而异,备课时潜心与文本对话,科学设计课的教法与学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个多媒体课件了事。我们应注意到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有的可创设一定的背景情境、诵读情境即可,像诗词类文章,如果用某一固定图像来描绘诗文的意境,肯定是吃力不讨好,更会禁锢想象、喧宾夺主。如教学马致远的《秋思》,配上《孤独的牧羊人》或苍凉的古筝,可让学生迅速进入这首词的游子情境。至于“枯藤、老树”什么样,“西风瘦马”又如何,最好让学生慢慢体味文字,用心用情诵读,其想象能力与思维在语言文字形象的感染下最终形成表象,他们自会勾勒出一幅幅相同又不同的残阳游子漂泊图来。这图画正是凭借了语言的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才描绘得出来,这将比任何一个无论制作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的画面都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吕明.语文意识培养之我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8).
      [2]吴惟粤,林小苹,区竟志.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相关热词搜索: 策略 多媒体 语文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