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艺苑宗师赵孟頫的文人情怀】 赵孟頫

    时间:2019-04-11 03:16: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我国古代封建统治时期,绘画作为一门独具魅力的审美艺术,以它特有的辅政、教化和审美娱乐功能赢得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扶植,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大夫跻身其中  。到了两宋时代,由于翰林图画院的创立,更是标志着宫廷绘画步入了鼎盛时期。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们对绘画艺术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暗暗孕育了一股新的能量。但不料历史
      的车轮总是戏剧性的转动,元朝政府夺取了新政权,却恰巧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赵孟頫无疑是中国文人画发展进程中的领袖级人物,地位举足轻重,而作
      为宋皇族后裔的他,却在梦想与现实中矛盾、痛苦地挣扎与坚持着。
      关键词:文人画;宋皇族后裔;矛盾痛苦;清丽秀媚;艺术宗师
      中图分类号:D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元初,为了巩固政权,元朝政府在剿杀南宋残余势力和镇压各地起义的同时,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诸如提倡佛、道,而轻视儒学等等。而科举制度的废除,更
      使士人阶层沦为社会底层的卑贱处境。这种进取无门的处境,加上本来就有对“夷狄”之族的歧视态度和亡国后的悲抑心理,使士人阶层变得消沉了。如果说两宋时期目睹国难君
      愁,士人多的是激昂愤慨的救亡意识和除弊图强的淑世情怀的话,那么宋亡后,这种意识和情怀则大大减弱了,乃至泯灭了。
      在这个“兵镝四起,岁无宁日”的时代,士人阶层的心中大多都郁积着一种生不逢时、乱世求安的情绪,都需要找到精神寄托,营造出属于个人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在这
      个营构过程中,绘画作为抒情明志的手段,便成为了不少文人志士的选择。于是,元代绘画创作的队伍构成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文人画家占据了大多数,这一变化给绘画的
      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赵孟頫作为宋皇族后裔,仕元后更“官从一品,荣际五朝”。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使他成为一个“名满四海”的“明星”式人物,而他卓著的艺术成就和对书画学
      人的爱护与提携,更使他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代宗师。为此,赵孟頫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见解也使其成为元初以及整个元代开启一代画风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在绘画创作上力倡“古意”,影响最大的一段话是: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
      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清河书画舫》)
      所谓“古意”实际上指的就是取法唐、五代和北宋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神妙的艺术效果,去除历历具足、外露巧密而内乏神韵,或张扬躁露、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
      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充满文人气质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些方面形成了个人的艺术特色与文人情怀,其在突破“历历俱足、甚谨
      甚细”,外露巧密而内乏俊发之气的旧有格局的同时,也向着笔墨的文人性情化演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影响了整个元代画坛。
      赵孟頫的山水画风范主要源自两个体系:一是董源、巨然,一是李成、郭熙。他在创作时每每将两个体系融会为一,但有时各有侧重。《鹊华秋色图》、《水村图》更多董巨
      神韵,《重江叠嶂图》、《双松平远图》则更多李郭风骨。赵孟頫在作品《洞庭东山图》的右侧题到:“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
      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未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所谓“
      少异”,就是做到了吸取前人之长而融入己意,以书法入画法,于真率中求洒脱,简括中见丰澹,蕴藉充和,圆活姿媚,不施机巧而妙得自然。正是这体现了其时代追求和文人旨
      趣的艺术风范,启导和影响了有元一代的众多画家。其传世的代表作品有《鹊华秋色图》、《水村图》、《重江叠嶂图》、《双松平远图》、《幼舆丘壑图》、《洞庭东山图》等
      。
      赵孟頫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他身上体现着士人阶层的优点和弱点、矛盾和局限。从他青少年时遵从母命,发奋读书,出仕后屡遭猜忌排挤而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以及
      几次乞归不成,亦不敢违背帝命等情况看,他是一个禀性柔顺的儒雅文人,以及面对非议而能自责自疚等方面看,又是一个心地善良、仁和宽厚的谦谦君子。
      但在表面这令人艳羡的荣誉下,赵孟頫的内心其实是十分的痛苦与矛盾,作为汉人他在从政过程中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猜忌、排挤和压制;作为宋室王孙,他出仕元廷后同样
      也遭到了社会舆论的非议与责难。前者使赵孟頫有志难抒、有才难展,虽然官居一品,但在蒙古族官吏的排挤下,处处受到掣肘;后者则承受着降志辱身、大节有污的道德压力,
      使其无时无刻不在自惭、自疚。在他逝世前六十三岁时写的一首《自警》诗似乎就是个人的墓志铭:
      
      齿豁头白六十三 一生事事总堪惭
      惟有笔砚情犹在 留与人间作笑谈
      
      (《松雪斋文集》)
      所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人生态度、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也造就了他对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贡献和影响。他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从实
      践到理论都强调“士气”,将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以此抒发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之情和崇高气
      节,增强艺术作品的文人气质与韵味,为此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在充满矛盾痛苦与进退两难的人生路上,倾尽全力,
      做出了他人不可取代的巨大贡献,不论从艺术思想观念,或是创作方法上都对元代文人画的大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使中国文人画自此进入了一个
      别开生面的新局势。
      参考文献
      [1] 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09-01.
      [2] 王玉池.书法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04-01.
      [3] 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8-01.
      [4] 汤麟.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丛书?元代卷[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12-01.
      [5] 陈洙龙.中国历代画论?山水画语录类选[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04-01.

    相关热词搜索: 艺苑 宗师 文人 情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