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中情局女分析师之死】 中情局将迎来首位女局长

    时间:2019-03-30 03:11: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9年12月的一天下午,加里·安德森和三个孩子正在滑雪,来自中央情报局的一个电话扰乱了他们愉快的假期。电话中的男人语气冰冷:“是关于你妻子的事情。”安德森恳请他介绍详细的情况,而后者只是说:“你在哪里?我们要见你。”一种不祥之兆在安德森心中升起。最终,在附近的一家汽车旅馆里,中情局官员说出了这个可怕的消息:45岁的詹妮弗,作为中央情报局的首席基地组织分析专家,刚刚在位于阿富汗东部的霍斯特省基地的一次自杀式炸弹袭击中身亡。
      此次袭击事件引发了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按照他们的说法,詹妮弗死于一个约旦双重间谍所实施的自杀式炸弹袭击。当时,中情局受到蒙蔽,允许一名基地组织成员进入情报站,让他有机会引爆绑在背心上的炸药。美国的新闻媒体将这次事件称为一场大灾难,相当于中情局的“珍珠港事件”。报道中并未提及詹妮弗的名字,但确实提到霍斯特基地负责人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五个月以后,詹妮弗的遗体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里,她的名字才在中情局纪念牺牲员工的仪式中公开。2010年10月,中情局公布了对这次袭击事件的内部调查结果,结论是詹妮弗对此负有部分责任——詹妮弗·马修斯和她的团队成员没有严格按照中情局的程序对提供情报的特务人员进行详细审核。
      最初,50岁的安德森和其他亲属同意不对媒体发表评论意见;现在,他们不再保持缄默,谈论起詹妮弗的一生以及她如何一步步晋升到中情局现在的岗位,正是因为这个看似荣耀却充满危险的工作,导致她过早地与亲人离别。
      安德森谴责中情局没有意识到这个特务是愿意采用自杀形式的双面间谍。那些喋喋不休的批评家也使他感到折磨,在对詹妮弗提出最严厉指责的几人中,有一位正是她的叔叔戴夫·马修斯。他是中情局的一位退休官员,最早正是他鼓动侄女就职于这个机构,后来也同样是他对侄女的工作能力提出质疑。74岁的戴夫·马修斯曾试图劝阻侄女前往阿富汗执行任务,他认为詹妮弗不适合这个危险岗位,但她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詹妮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渴望成为中情局探员。她1986年毕业于赛达维尔大学,获得了广播新闻与政治科学的本科学位。在这里,詹妮弗遇到了安德森。1987年,二人结婚,并搬到了华盛顿地区。她想在这里找份工作,成为一个能影响世界的人。她向中情局递交了申请表,并在1989年获得了情报分析员的职位。据安德森说,她的第一项任务包括分析来自伊朗的航拍照片。安德森为妻子的新职业感到高兴,但很快就意识到他不得不遵守一些夫妻准则,即不要对她的工作内容过问太多。
      在中情局内部,詹妮弗以雷厉风行、坚持己见、勇于对上级表达意见而出名。她不能容忍同事犯傻,但同时又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察言观色。詹妮弗的叔叔为侄女能续写自己的职业轨迹而深感自豪,甚至认为自己所深爱的侄女能被提升到中情局的高层管理岗位。在大部分美国人还没有听说过本·拉登的时候,詹妮弗就以自己特有的敏锐力对他提起高度关注。90年代中期,詹妮弗被派往位于北弗吉尼亚州的特别部门——亚历克分局,专门负责跟踪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的行踪。她的一个同事对她的评论是:詹妮弗很早就预见到基地组织的威胁。
      1998年,基地组织袭击了美国驻非洲大使馆,詹妮弗的工作强度立刻加大,人手明显不够,每个员工都超负荷运转,这让她意志非常消沉。“9.11”事件以前,他们就预感会有重大恐怖事件发生。果不其然,2001年9月11日,詹妮弗和丈夫在瑞士度假时得知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遭到了攻击。安德森回忆起当时妻子的反应就是:极度惊恐。
      “9.11事件”后,詹妮弗经历了一段人生的低潮。中情局希望通过调查得知情报人员为何未能阻止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最终,调查报告建议对詹妮弗和其他情报部门主管进行纪律处分,指责他们未将两名基地成员2000年进入美国的情报告知联邦调查局。尽管当时的中情局局长波特·高斯拒绝处分部下,也并未公布这份名单,但这件事着实让詹妮弗和她的同事恼火。然而,这番羞辱并没有影响詹妮弗效力于中情局。詹妮弗在摧毁2006年西斯罗机场爆炸策划案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英国的伊斯兰教徒本打算登上开往美国的飞机,在飞行途中用装在饮料瓶子的液体炸药引爆机舱,可25名恐怖分子却在购买机票前就被逮捕了,基地组织的阴谋彻底流产。
      2009年初,詹妮弗注意到霍斯特省的查普曼前进作战基地有一个负责人的岗位空缺,该职位的任务是追捕基地领导人,时限一年。她将和中情局资助的阿富汗突击队一起,协助无人驾驶飞机袭击追踪目标。虽然这份工作有相当的危险性,詹妮弗觉得自己有义务奔赴前线冒险。中情局原助理局长查尔斯·艾伦认为詹妮弗因“9.11”事件后的不公正指责而备受煎熬,也觉得这份苦差事有助于她洗刷污点。
      2009年4月,詹妮弗得到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但还有一个人需要说服,那就是她的叔叔。戴夫建议侄女不要去阿富汗:“那里的人非常残忍,而你一个基督教妇女,想杀死他们的精神领袖,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詹妮弗执拗地认为,对她说女人无法完成男人能做的事,就是对她最大的污辱。
      2009年12月30日,詹妮弗和六位同事来到了情报站,一起等待一个名为艾尔-巴拉维(Humam Khalil al-Balawi)的约旦医生。他们相信此人已经渗透到基地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因为这个医生曾不断向情报机构传送基地领导人的重要视频。中情局甚至认为巴拉维会帮他们找到本·拉登。中情局特意安排巴拉维开车前往霍斯特省的情报站,向包括詹妮弗在内的几位官员递送情报。她和团队成员都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巴拉维,都站到了汽车附近迎接他。巴拉维走下车,高呼“安拉”,拉动了装满C4炸药的背心中的雷管……在直升机前往医院的途中,詹妮弗不治身亡,其他六位同事也命丧黄泉。
      詹妮弗的名字后来出现在中情局主大厅的纪念榜上,安德森对此心怀感激。接任的局长里昂·帕内塔还专门参加了詹妮弗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入葬和追悼仪式,并亲手交给安德森一面美国国旗,以表敬意和慰问。这位局长也对中情局如此轻易受巴拉维蒙骗进行了批评。安德森说:“当你仔细看巴拉维的简历时,你会发现他的立场摇摆不定,但这样一个高度可疑的人物被带到情报站之前竟没有接受细致的审查。”
      在这次袭击中遇难的另一位中情局官员拉邦特在会面前曾高度质疑过这个恐怖分子的可靠性,但他并没有说服詹妮弗在巴拉维进入情报站前对他例行安全检查。美国前大使托马斯·皮克林也参与了这次袭击的调查,他的评论是:我们不知道拉邦特是否清晰地把他的怀疑向其他成员表达出来。但皮克林也提供了间接证据证明詹妮弗并未在意安全官员的警告,违背了长期以来谍报工作的基本准则。
      安德森非常厌烦这些在事后攻击妻子的长舌妇,中情局前探员罗伯特·贝尔在袭击事件结束四个月后发行的美国《绅士季刊》上发表的言论更让他怒火中烧。在文章中,贝尔用化名“凯西”来指代詹妮弗,声称:“不论凯西多么勇敢无畏、信念坚定,但这件事超出了女人的能力范围,注定会失败。如果她在此前多了解一些前线的实际状况,多接触一些间谍或双面间谍,霍斯特爆炸惨案就不会发生了,起码伤亡不会这么重。”
      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家中,安德森的大部分时间是陪护孩子。联邦政府为詹妮弗的死亡支付了抚恤金,现在全家就靠这个维持生活。目前,处于失业状态的安德森想找一份与技术相关的新工作,但未来最主要的目标是做一个单身父亲,一个更好的父亲,以弥补孩子缺少母爱的空白。安德森的周围摆满了妻子的物件,梳妆台上放着她的一些首饰,其中他最怀念的是一条白金十字项链,那是圣诞节他寄到霍斯特省送给妻子的礼物。遇害当天,她脖子上还戴着那条项链。
      [编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相关热词搜索: 分析师 之死 中情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