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 世俗理性

    时间:2019-02-03 03:28: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自2004年江苏高考独立命题以来,苏沪两地的高考作文题日渐显现出不同的命题路数与价值取向。两地作文题的确立,看似偶然随机,实则自成序列,迥异其趣,并暗合各自的文化特质与导向意图,构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作文景观。
      为方便分析,将2004~2010年苏沪高考作文题列表如下:
      一、江苏卷:诗性引领与唯美情结
      无论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还是“凤头、猪肚、豹尾”,江苏作文题透露的完美主义生活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段2004年话题作文的华丽引语,将写作视点一下子就超拔出了庸常生活状态,引领写作走向诗性的探寻。该话题既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等警句格言所蕴涵的传统山水文化价值贯通,又与主流价值所倡导的人生的理想状态合拍。“沉稳”和“灵动”体现了自然物态的灵性,亦标志着人生状态的某种极致。做人做事要么孜孜以求山的沉稳,要么苦苦追慕水的灵动,要么沉稳、灵动兼备,这是人生理想的诗意实现,是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性情、气质、智慧、道德的巅峰。
      这种诗性价值取向在2005年江苏作文题的引语中被演绎得更为直露:“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然而,现实生活中谁的人生堪称“凤头、猪肚、豹尾”呢?对于那些刚刚打开生命卷轴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尽管比喻熨帖美妙,却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反问语气,不容置疑,武断定论,笼盖一切。可现实情况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调学习生活与还没有经历和体验的未来人生中,“凤头”既寥寥,“猪肚”又何在?更遑论“豹尾”?作文题自说自话的完美偏执与对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诗性定位,实际上促成了一次写作诱供与逼供,让绝大多数学生无奈地寻觅日常生活中稀缺的风花雪月,编织那些虚构虚假的完美人生,并用高调门完成了一次没心没肺的诗意抒情。
      对人生理想状态的执着和痴迷,让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一直悬搁于现实的高空,俯察世界。2006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同样循着诗性领航的轨迹,并加重了择路的哲理色彩。“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这段引语让学生必须屏气凝神直面“路”的选择。“路”是典型的诗歌意象,在日常话语中,词频很高,其中的政治意味、哲理容量往往增添了中国语境下“路”的深意与凝重。因此,潜意识中,选择怎样的“路”从来就不是一件无关轻重、可以率性而为的小事情。兹事体大,择路就是选择方向,选择路线,选择是非曲直,选择价值意义。最终,富有诗意哲理的“路”引领大多数考生完成了一次关于择路的宏大叙事与诗性表达,高调门不绝如缕,绝对唱响。从评卷结果看,考生对种种寓意深刻的抽象的路(如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的偏爱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些具体的路(如乡间小路、高速公路);他们集体钟情于“路”的哲理发掘与诗情抒发,不屑于那些他们认为鸡零狗碎、不值一提的实有的路;他们热衷追求"走路"的普世价值与本体意义,口号式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雄辩地恣意挥霍,消解了思考的重量,淹没了自我的声音。
      在居高临下俯视大地上的“路”后,2007年江苏作文题把诗性的目光引向天空,开始“怀想天空”。“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引语依旧是无需推导的定论,依旧是甜腻抒情的花腔,依旧诗意丰沛美不胜收,依旧高高在上无视当下。“明净”“辽阔”“深邃”就是江苏命题竭力标榜的写作领空和价值所在,让精神高蹈,让灵魂升华,让诗意照亮庸常,让梦想超越现实!――至此,江苏作文命题诗性唯美的浪漫情怀与价值期待臻于极致。
      2008年的“好奇心”与2009年的“品味时尚”似乎没有延续诗性唯美的命题路径,但由于中国中学生好奇心的严重缺位与丧失,广大农村孩子对时尚生活的普遍无知与陌生,容易让人产生不怀好意的臆想:难道高考命题的高妙就在于与“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等命题原则背道而驰?其实,“好奇心”对应着人生的拍案惊奇与神奇奥秘,“时尚”魅影对接着光怪陆离与匪夷所思,本质上两者都是江苏2004~2007年一路走来的诗性唯美、拒绝世俗准则的另类表达。2010年的“绿色生活”则又一次体现了对诗意生活、本真心境与自然生态的执着与痴迷,依然是对现代生活和人性异化的抗拒与超越。
      通过对2004~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梳理,似乎可以确认,江苏作文题并不关心当下的生活是怎样,而是关心生活应该怎样――一切依据诗性唯美的标准。
      二、上海卷:理性精神与世俗情怀
      只要匆匆浏览一下近几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世俗情怀和平和的理性精神。
      无论是2003年的“杂”,还是2004年明显顺承上一年命题思路的“忙”,都是上海都市节奏与时代嬗变的鲜活写照,都是对当下社会状况和生存状态的精准提炼,显得干练利落,简单明快,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云遮雾罩,体现了海派命题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简的概括力。
      “忙”既是城市特色的外部显现,也是世俗社会的真实情态,每一位考生都可以从自身、周围、社会等不同范围直观体验到种种“忙”的形态、心态、目的和意味等,“忙”是感性的,可以是加快的步履,匆匆的身影,无休止的追逐,不停歇的打拼;“忙”也是中性的,可以导向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亦可沦为消极的偏执与贪婪。“忙”为写作提供了一个着眼现实、踏实可靠的起点,让学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谈,有情可抒,有物可状。
      2005年作文要求对武侠、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成长的影响。这显然是一道贴近学生阅读世界和文化生活的作文题,范围宽松,表述直接,意图明了。作文材料列举了中学生文化生活的种种表现,没有粉饰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与迷茫,持论客观公允。尽管文化生活内容可能富于诗情画意,但命题未作诗性引领,着眼点落在冷静审视与理性辨析上,体现了一贯的平易务实风格。
      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广获赞誉的好题,温暖、细腻、委婉、亲切,充满了温情脉脉的现世关怀。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气度竟凭借一个简单的手势得以传达,令人叫绝。上海自开埠以来,握遍了全世界的手,“我”与“你”的握手,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拥有怎样巨大而迷人的群体意味和象征空间?题目的价值在于以一种平民化的对话态度和生活化的动作形式,释放善意,表达关怀,直抵心灵,唤醒人性,推进社会的和谐。在这个题目面前,任何人都会有冲动,都会有颤栗,都会有情感释放的强烈需求。当年众多作家都难耐技痒,客串下水,一试身手,而“我想握住你的手”也一夜走红,极具人气,成为盛极一时的街头流行语。
      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同样体现了海派命题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的务实风格。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沟沟坎坎?城市、民族、国家、社会乃至人类都有形形色色的“坎”需要跨过。题目中“这道”限制了“坎”的数量――仅写一道坎而已,“必须”明确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决心――跨过去,没商量!上海人置身国际前台,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层出不穷,急速变化,畏缩退让哪怕是稍有迟疑都有可能坐失良机,功败垂成。在此情境下,上海人注重时间、效率,善于对实际效益作出精明估算,其他地区慢条斯理的商讨、谋划、等待,在上海人看来,纯粹多此一举,每每不屑一顾,“上海人历来比较讲究科学实效,看不惯慢吞木讷的傻样子”(余秋雨语)。可以说,“必须跨过这道坎”充分展示了上海人不争论、心动不如行动、快刀斩乱麻的干练作风和理性态度。
      2008年的“他们”与1999年上海卷作文题“父辈”遥相呼应,提供了一种立足自我,静观他者的视角观照。和单纯的“他”或“你”相比,“他们”包孕着群体的共同胎记和属性特征,这对考生的生活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都是一种高强度的挑战。“他们”当然可以是父辈、老师们、同学们,可以是城市各阶层、各行业,也可以是农民工群体、其它驻沪外地人;“他们”既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同一片土地上,同一片阳光下,“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际遇与心绪?与“我”的生存状态有着怎样的差异与断裂?循着这样的追问,生长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孩子们有可能触摸到生活的疼痛与社会的暗角,进而体会到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所以说,“他们”是一个冷静而有棱角的词汇,引领你的目光穿越世俗表象的繁华去靠拢陌生的容颜,谛听别样的声息,经历另一个世界的美丽或忧伤,并重新审视自我,收获理解与慈悲的力量。“他们”培育的是世俗的关怀和善良的情怀。
      2009年、201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个异数,延续数年的写实路线和一以贯之的世俗情怀突然中断,思辨取代了行动,务虚置换了务实。其究竟是意味着海派命题风格的一次转身还是主旋律中偶然的插曲,不得而知,亦不在本文分析之列。当然,打破某种命题定势、适当换换口味,沉稳中添几许灵动,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上海高考作文题挥之不去的世俗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海派命题的现实价值取向――生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诗性抒发和来世超越,而在于理性地对当下生存际遇的观察、感悟、融入、反思与表达。
      三、合论:苏沪高考作文题背后文化特质的差异
      苏沪两地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价值取向差异是显在的,但硬要说这种差异与两地的文化特质差异有什么必然关系,既显得突兀牵强,也有削足适履之嫌。在当今中国文化大语境背景中,命题风格的保持、延续、变异、趋同,可谓一切皆有可能。然而,把一段时间内不同风格的作文题分别嵌入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量,与所属文化内涵的表征与碎片作某种想当然的类比附会,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有趣味的品鉴方式。
      苏沪两地的“十里秦淮”与“十里洋场”可以看成各自的文化原点与文化趣味标志。
      “十里秦淮”积淀的六朝遗韵,“金陵王气”笼罩下的旧都迷梦,孕育了金陵文化崇尚风雅、推崇自然、向往革新的文化特质。江苏作文题诗性唯美的价值取向,力图推陈出新,重振六朝风雅与文化大省的雄心都与金陵文化的特质息息相关。缅怀与希冀,迷恋过往与眺望未来如此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却每每遗漏了当下。如果说秦淮河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预示着世易时移与文化的没落,那么,江苏作文题对后一诗句谶语意味的抗拒与规避,就异化为对超越庸常的终极价值的热望和崇尚,并期待建构一种引领时代风骚的精神高标。因此,山水文化的高贵品性、人生价值的完美实现、终极之路的选择探寻、精神天空的怀想仰望……共同形成了江苏作文题的诗性气质与唯美形态,其本质是庄子哲学超越现实、崇尚审美生存的价值取向。甚至,为求新求美,标新立异,不惜因文害意。2004年的“灵动”与2007年的“怀想”皆是辞典不收录或语言交际中基本不使用的词语,2006年的“人与路”也是一种带有即兴意味、组合别扭的伪关系型作文。高考作文举足轻重,命题如此恣意,实在是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和唯美倾向的极端表现。
      “十里洋场”则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近现代的上海得现代化风气之先,新奇怪异、“非我族类”的文化乱象你方唱罢我登台,早就见怪不怪。上海人用一双张爱玲式的眼睛看穿了一切浮云世相、怪力乱象,因此,他们不易因外物的沉浮而动心动情,而是精明地设计着人生的优化组合,精准地计算着生活的锱铢毫厘。他们宽容、自信,崇尚多元。他们不怀旧,因为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本;也不奢望未来,因为深信未来取决于当下。被江苏漠视的庸常现实,恰恰是海派文化视线的聚焦点和兴奋点。面对现实,上海人经营有度,得心应手。他们被“忙”包围,但善于“忙”,享受“忙”;他们渴望向外开拓,去握遍世界的“手”;他们不惧生活的沟沟坎坎,自信跨过去又是一番新天地;他们用善意与包容心接受并观察着周围人以及闯入本土的各色人等……上海人信奉儒家的“实践理性”精神,相信写作无需“仰望”“怀想”,只需着眼当下,执手现实;相信写作就是实现终极价值的世俗化,就是探寻并规划好合情合理的生存与生活。
      有趣的是,上海的“命题作文”还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一般没有授人以柄的“引语”,不在题目之外强加命题人任何的额外意图;而江苏则唯恐题目引起误读,总爱添上漂亮的引语助阵解读,或自诩引语表述得更全面、高妙,往往好心做坏事,引语常与题目相抵牾,让考生左右为难。2006年引语中两段“有人说”的内容与题目“人与路”并不构成分合关系,引语除了炫示思想,限制考生思路外,并无价值;2007年引语中的“令人神往”(指向未来)与“怀想”(指向过去)相冲突,更干扰了考生的审题;2009年引语中"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一句本身无异议,但让大量考生在写作中,误把“经典”当“时尚”,导致审题偏差,满盘皆输,这种误导效应恐怕会让精心编撰引语者哭笑不得。
      综上所述,江苏作文题偏爱大意象(山、水、路、天、心等),向往大格局、大境界、大气象,看似写作起点高,范围广,其实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小写大,以实写虚,不谙其理者往往以大搏大,流于空洞;上海作文题却紧盯世俗生活的小细节(握手、跨坎等)、小人物(他们),强调具体细腻,小中见大,发微阐幽,明理悟道,写作时需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入里,不明其意者常常就事论事,失之狭隘。
      如果和电影命名风格作类比,江苏作文题很像冯小宁的影片:《大气层消失》、《战争子午线》、《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诗意可叹;上海作文题则接近冯小刚的贺岁片:《天生胆小》、《一地鸡毛》、《没完没了》、《不见不散》、《一声叹息》、《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世俗可亲。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讲述艺术哲学时,特别强调“精神气候”对文化性格的塑造作用。究竟是两地的精神气候催生了各自的命题性格,还是几年来的命题累积形成了各自的精神气候?我想,对于这种类似庄周化蝶还是蝶化庄周的难题,纠缠于推究其中的因果关系意义并不大。只要两地的命题能不断给我们以触动、发现与惊奇,并得以一窥题目的出手招数及其背后的斑斓文化色彩与独特精神气候,该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趣事。

    相关热词搜索: 世俗 唯美 理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