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红花绿叶长相映,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

    时间:2019-02-03 03:22: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它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更直观的教学情境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亦是如此,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以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以及多样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更直观的教学情境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本文将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丰富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当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细节、情景、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多媒体,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预习文中作者的参观路线及景物的大体方位,不少学生难有清晰的思路,我上课时针对具体内容出示对应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直观的理解。同样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我们寻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沙漠、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并试着生动描述;学习《苏州园林》时,针对苏州园林的几个特点,我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深切地领悟到设计者的巧妙构思。以至于每次上完这节课,总有学生得意地告诉我:“老师,学过您教的《苏州园林》,我再去园林都能当导游了。”
      二、创设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单一。要求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文本,把握情感。这对于某些课文的教学就存在很大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在赏析时学生们既可以听到如泣如诉的思乡曲,又可看到哀婉凄清的秋景图,配以淳厚的曲朗诵。这样,学生便被此曲深深地感动了,进而进一步理解词中的思乡之情,写作技巧、意象的选择等方面就不是难事了。
      又如,我在制作《背影》一文的课件时,设计了一组有关背景的幻灯片:一是背井离乡的电影画面;二是将书中的朱自清画像,以及其它反映父子亲情的画面展现出来,并配以上满文军的《懂你》。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营造了气氛后,再来聆听名家朗诵,自然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触摸到父子之间的温情。
      三、旧貌换新颜,使学生爱上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学生难堪,老师头疼的“工作”。面对“作文”,学生无从下手,老师有口难言。教学中,我试着把多媒体引进作文课堂,受益匪浅。
      1.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作文教学需要繁琐的环节。如写作前教师常会讲讲审题和选材,有时还需讲一些写作技巧;作文改后需要评讲,教师至少要选三篇例文,把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对比,比较优劣。一次作文训练,看似忙碌,但学生听后,又能收获多少呢?教师如能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几篇佳作,让学生自己诵读,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印象,欣赏佳词美句,然后充分讨论,优劣对比,师生共赏。教师还可适当配上优美的音乐、漂亮的图片,图文并茂,从而创设一种美妙的情境,学生于轻松愉快之中,既享受到了美文的熏陶,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直观形象,省时高效。
      2.丰富资源,扩充写作素材。听和看是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依靠的感觉器官。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学生听和看的机会,使获得的信息比原来多出数倍,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目的。
      针对学生“内存太少,无米下锅”的现状,我设计了一系列积累素材的作文专题练习。例如在制作课件时,我按“惜时”、“励志”、“情操”、“读书”、“爱国”等类别分类整理了古诗文名句与名言警句;按“宽容”、“诚信”、“和谐”、“亲情”、“成败”、“教育”等类别分类罗列了一些热门话题作文的典型素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精选了一些命题、材料作文,让学生练审题、拟题、列提纲、通思路,等等。实践证明,一节多媒体作文课抵得上三节常规作文课,节省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还令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注意力集中,思考积极,记忆牢固,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3.开拓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自从多媒体作文手段进入课堂,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积极作用。如我在教学生“爱”的主题的作文训练的时候,我就设计了一组各种与爱有关系的图片:亲情、友情、地震中的感人图片、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关爱瞬间都给罗列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因为素材丰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最后的作文比以往所写的有关“爱”题材的文章,主题要深刻,语言更有生命的活力。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亦是如此,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取之有“道”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为了适应形势,老师都一窝蜂似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但真正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即便有能力制作,但平时上课,觉得又耗时又耗力。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该怎么办?大部分老师可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问题的关键是制作课件的老师是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凝聚了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等等。所以,对于“拿来主义”的老师来说,长期使用这样的课件,只能造成思维的僵化,想象力的匮乏。而对于课堂来讲,因为缺少了对学情的研究,课堂的效率肯定得不到保证。
      例如,我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自己图省事从电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直接运用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而没有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学生大开了眼界,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学生真正收获的语文知识很少,各种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通过这节课,我认识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并引以为戒。只有亲自修改或制作的课件,才能真正成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课件,才能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用之有“度”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板书、朗读、讲解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从而造成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和学生仅仅是“配角”。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在上课后教师先播放了整首刘欢的《好汉歌》,同学们开始精神振奋,眼睛为之一亮。但歌曲播放了足有五分钟,师生们似乎只顾欣赏歌曲,丝毫没有进入课文内容的意向。歌曲播完,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作品的主题曲吗?同学们回答是《水浒传》,教师随之导入对《水浒传》的介绍,进而导入本课的学习。课文的导入就用了将近10分钟,剩下的时间不够用,教师就按课件的内容迅速地讲解字词、分析情节、评析人物,甚至连课文都没来得及朗读一遍。下课铃响过教师还喋喋不休地分析讲解、匆忙地布置作业。这样的语文课,和传统“填鸭式”教学没有丝毫的区别。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相关热词搜索: 绿叶 相映 红花 别样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