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陶醉在清丽真纯的世界】 世良真纯

    时间:2019-01-15 03:34: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莲,清雅美丽的化身;莲,真淳纯洁的象征。莲在百花中是可敬的君子,莲在红尘中更是清纯的高士。卞毓方以古莲象征一位爱国的老人;杨德盛以爱莲表达对真纯美丽、清雅高洁的向往;唐宋元携午荷融入宁静致远的佳境;江子让荷花绽放坚强、乐观的生命光彩。请细品下面几篇美文,让我们共同陶醉在清丽真纯的世界中吧!
      
      古莲新韵
      卞毓方
      
      本文的记叙方法是倒叙。先从荷花盛开、先生点数写起。然后以时间先后为线索,回顾了播莲、盼莲、看莲、迎莲、思莲的经过。再交代先生对莲忆思的结晶《清塘荷韵》。最后联系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盛赞先生的爱国情结似莲花一样“香气勃郁”。文章借写莲的顽强生命和蓬勃生机,象征季老先生对祖国的执著热爱和坚定信心。清莲芬芳,灵魂飘香。
      古诗句的引用既简明达意,又使文章充溢诗情画意。作者善于运用映衬,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语言灵动优美,句式参差错落,角度新颖独特,主题积极深刻。
      
      荷花争相展开笑靥,又甜又媚,像仙女列队恭迎嘉宾。季羡林先生漫步在池塘四周,得意地清点着荷花的朵数。眼下只怕已有220朵了。这池塘就在先生的家门口,它有个贵族化的大名:红湖。
      30多年前,季先生刚刚搬来的时候,湖里也有过翠盖千重、青钱万叠,依稀还留有“千点荷声先报雨,一林竹影剩分凉”的幽梦。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遭遇一场“冰河期”,水面便成了空空荡荡。先生的心湖,也随之变得空空荡荡。早些年,先生满怀期冀地播下几颗托人从洪湖捎来的莲子。先生确信,播下去,就有希望。谁不知道,种子的生命力是天下最顽强的呢?有一些埋在地层里的万年羽扁豆,一旦重见天日照样能发芽滋长。痴心的老人其实也是一粒古莲,在新的时期又抽出了撩云逗雨的叶,又开出了映日迷霞的花。
      种子播下的第一年,水面平静如初。先生每天前来张望,仿佛恨不得要用目光把莲芽从淤泥中吸出来。第二年,水面依然冷寂,朝朝,暮暮,唯有“天光云影共徘徊”。难道说梦里的婷婷、袅袅、纤纤、灼灼,终将成为一场虚话?到了第三年,先生已不抱希望。然而,有一天,先生忽然发现,就在他投入莲子的水面,长出了几片溜圆的绿叶,莫非是天上的倒影?不会,天空只有飞鸟、云彩。莫非眼看花了?拭拭镜片,定睛再看,没错,嫩生生的,羞怯怯的,绝对是莲叶,莲的新叶。有一片将露未露,一半还在水底。团团五六叶,装点绿池初。它们,啊,此处应该用她们,仿佛是莲的王国派出的绿姝,先期给老人通一通消息,告诉他凡播种定有收获,生命的顽强、生机的蓬勃使她们从来不曾失约于世人,等着吧,不要多久,那千茎万茎就会昂然挺立,那田田翠翠就会满湖覆盖。一年过去,又一年夏天,先生终于迎来了半池绿荷,满眼红蕖。
      于是乎,在接踵而来的岁月,先生每年夏秋两季,就多了一项消遣:一个人坐在红湖岸边,直面满湖的碧绿黛绿,深红浅红,遁入哲学家式的玄思妙想。
      生命到了这种境界,释放就尤其显得香气勃郁。60年前,先生在水木清华就读,那里曾诞生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60年后,先生在红湖岸边忆往思来,陷入片刻的假寐,不期也结晶了一篇语出天然、朗爽脱俗的《清塘荷韵》。
      写作的那天,正值1997年中秋,也是香港刚刚回归祖国不久。这天,天上的月华和水中的月魂互映,周敦颐的清涟和胸中的澄泓相汇。啊,彼时彼刻,先生伏案挥毫,任何台风都吹不乱他头上的一茎霜发,吹不散他胸中的一缕香泽!
      转眼又是一年逝去,已是世纪末了。这一年,莲花又开了,在季先生的眼中,今年的莲花该是更鲜艳了,因为,澳门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莲花,不亦是澳门的市花吗?那一方区徽上,就是一朵莲花。一直关注着澳门的季先生,得知一位深圳人要在澳门回归前举办“荷花摄影展”时,特意写信祝贺,其莲花情结,尽在纸上矣。
      (选自《时文选粹》第四辑 有改动)
      阅读思考:
      1.详尽叙述莲花的盛开过程,对刻画季羡林先生起什么作用?
      2.结尾两段为什么要交代香港、澳门的回归?
      3.简要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特色,并举例说明。
      
      爱莲新说(节选)
      杨德盛
      
      本文把莲同丁香、常春藤、梅花、牡丹、月季进行比较,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描绘了莲的“平和、大度与无欲无求”。对家乡公园莲池中的莲花,分“斜阳下”、“薄暮时分”、“月色溶溶的夜晚”三个时段作详尽、细腻、生动的描写,并引用了莫渝赞荷的优美诗句,凸显了莲真纯美丽、清雅高洁的品格。引述余光中的《莲恋莲》,进一步讴歌了莲的“清淳与纯洁”。
      比喻生动贴切,对比鲜明突出。读罢本文,你会有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嗅其馨之感。这不仅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而且给我们以诗情画意的熏陶。
      
      山水,是大自然的肌肉和血脉;鸟鸣,是大自然悦耳的歌喉;而鲜花,则是大自然心灵深处的微笑,它把春夏秋冬季节更替的信息,传递给爱花的人们。百花之中,我尤爱莲花,爱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纯洁美丽。在我看来,丁香的忧悒、常春藤的娇艳、梅花的冷峻、牡丹的雍容华丽、月季的嫣然流盼,在莲的平和、大度与无欲无求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小时侯,我家乡的公园里也有一方莲池,那是另一种意象的美。斜阳下悠悠水波,在飘萍的簇拥下,阔大的莲叶轻松舒坦地睡在水面上,莲花则亭亭玉立地开放在叶面的湿翠之上。微风习来,则摇曳生姿,漫舞池中,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那群小天鹅,又像雷诺阿笔下的舞女,在精致的和声中,踏着闪烁不定的节奏,甩动、跳跃、旋转……把缥缈的神韵融入波光水色蒙�的感觉中。到了薄暮时分,那粉红、淡黄、纯白的花瓣次第合拢,远离红尘的喧嚣和纷扰,把真纯封闭在童话般的典雅里。而在月色溶溶的夜晚,它又斜着头,卷起叶子,酣睡夜风中,任夜雾如潮涌般托起它的梦,向四周弥漫开去,正如莫渝的《月下读荷》:“一种婉约\一股清芬\悠然舒展\穿透月光的薄翼\辉映天上的圆镜。”
      台湾的余光中先生也是一位对莲至爱之人,他曾在《莲恋莲》中热烈地说:“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只炽热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神的综合象征。”他用热烈的情感把美的恋人、爱情融为一体,把爱的冲动与欲望沉醉在莲的清淳与纯洁中。
      其实,余光中的诗,又岂止是诗而已,而是借诗来表达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真纯美丽、清雅高洁的品格。
      (选自《双色课堂作文》八年级上册“经典追踪”)
      阅读思考:
      1.开篇写丁香、常春藤、梅花、牡丹、月季,对表现莲起什么作用?
      2.作者是如何描绘莲池中的莲花的?赞美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3.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简述喜爱的理由。
      
      我的午荷
      唐宋元
      
      明明是一个个墨字,却幻化作一朵朵水墨荷花。对书法的喜好,如同对荷花的至爱。这其间,以“心静如水”作桥梁,以“宁静致远”为佳境,闲云野鹤般的风致可谓至情至性。勾勒午荷的静逸,抛弃尘世的纷扰。品评人、气、格、骨,礼赞淡、清、高、傲。尽展午荷风韵,陋室和心灵一道生辉。
      语言凝练流畅,比喻生动气派。能自述情致,又引经据典。细细咀嚼,味同品雅致清茶。
      
      午间,砚田一方,宣纸一沓,小学生一样练起毛笔字来,我又像回到了孩提时代。宣纸上出现了一个个墨字,在我眼前幻出一朵朵水墨荷花。不是字好,而是心情很好。这就是我的午荷。
      古人将书法视作心灵的图画,真是至论。此间拾得一些闲暇,心静如水,这才有了朵朵墨荷盛开的中午。
      笔如犁杖,在宣纸上划行,默默地写,午荷静静地开,渐渐就入了佳境――整个人犹如醍醐灌顶,心中有一片清凉的菩提。尘世的纷争不能入耳,不义的利禄与我无缘。太傅觅婿,可如王羲之袒腹东床;雪夜访友,可如王子猷兴尽而返。秦汉风骨,魏晋文章,皆入字来。于是,其人也淡,人淡如菊;其气也清,清若水月;其格也高,高似松竹;其骨也傲,傲向王侯。终于,宣纸上开出了几朵气神俱佳的午荷:“宁静致远”四个字。我把它挂在书房里,陋室生辉。
      啊,我的午荷,我的岁朝清供。
      (选自《智慧背囊》第十六编)
      阅读思考:
      1.作者为何从墨字联想到水墨荷花?
      2.说一说午荷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午荷的佳境是怎样的?
      
      心底荷花
      江子
      
      由于心田盛开着绚丽的荷花,沈从文对身陷“非人境地”、“饱受被践踏的痛楚”而毫不在意。只要心上拥有着难得的乐观,每个人都可以正确面对一切困境和磨难。沈从文的这个小故事,让所有正经受着困难、挫折、虐待和痛苦的人倍感温暖,信心倍增。生活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笔直的,倘能携荷花澄明的心境、从容的气度、童心般的热爱、向往的情感上路,将会填平道路上不少的曲折坎坷!苦难是暂时的,幸福是永远的。
      文章叙故事与讲道理紧密结合,写荷花时实写与虚写自然相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哲理深刻,富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了非人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写信说:
      “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留的人间仙境了。
      “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而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地,一种面临磨难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生命情感。
      脚下虽多雨泥泞,眼前却荷花正好。“荷花真好”,说这话时,沈从文心中荷花一定开遍了。
      荷花真好,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困境,人类遭受怎样的磨难,请让心田盛开绚丽的花朵,让灵魂舞蹈如花之绰约,满载着花的芬芳。
      (选自《智慧背囊》第八编)
      阅读思考:
      1.荷花在这篇美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引述沈从文的故事对揭示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样的苦难?如果还没有,你准备怎样去迎接苦难?怎样去战胜苦难?

    相关热词搜索: 清丽 陶醉 世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