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切莫看轻模仿,切莫只剩模仿】超轻粘土教程人物

    时间:2019-01-12 03:25: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每学期6至8篇大作文,10多篇小作文,这应是大多数初中同学真实的写作状态。六个学期,100多篇大小作文下来,临近中考,总还有一些同学发慌、发愁,不晓得中考作文怎么写。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
      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很快速的解决之道。
      第一是定位准确。
      要意识到整个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处于“习作”状态,所谓“习作”,就是“练习写作”。写作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跟书法同理。
      书法怎么练习呢?先要选帖,练习楷书,首选颜(真卿)柳(公权);练习行书,首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接着临帖,仔细读帖,把握其风格、神采,揣摩其如何运笔、收笔,笔画的轻重、提按、使转、呼应,照着临写,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最后才是出帖,l临帖的功夫下实在了,才能出帖,才能谈创作。
      同学们不是人人都志在成为作家,但要把作文写好,把中考作文写漂亮,道理是一样的,须仰仗临帖之功。
      第二要精心选帖。潜心悟帖。
      依我的观察,一般同学其实也有选帖,你看他课桌上、抽屉内、书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集、中考佳作选。每到考试的时候,就翻出一本来,从头看到尾,不可谓不认真。
      但方向是错误的。你看鲁迅先生怎么说的,我们选帖的对象应该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而不应是同龄人作品。同龄人作品拿来激发情思是可以的,但用来作帖,典范性显然不足,方法也是错误的,泛泛地浏览,既不能在道理上告诉我们“怎么写”,更不能在技能上指导我们娴熟地写作。
      我们需要精心选帖,从写作基础而言,我建议可以从平日的阅读里,选取契合自己脾性的两三位大作家,床头、桌上摆上他们的选集,得闲就读个一两篇,慢慢读,细细读,务求有得。
      从应试角度,可以就自身写作的薄弱环节,撷取经典作品的精彩片段,反复临写,核对、改正,务求提高。
      譬如,有不少同学不善于描写,而描写对记叙文尤其重要。下面我就以两个经典片段,来谈怎么临帖。
      
      经典片段一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一段出自安徒生名作《皇帝的新装》,人选了初中各版本的语文课本。这是易为同学们忽视又极其精彩的一段心理描写。
      我们先细细读帖。这一段心理描写,精彩之处在哪里?在将皇帝左右踌躇的心理写得一波三折:
      皇帝首先是“很想知道”织布的进展情况,这是他嗜新装成癖。迫切心情的直接流露,此乃一波;
      接着写他“感到有些不大自然”,想吃又怕烫,心虚,生怕自己看不见,岂不成了“愚蠢或不称职的人”,这可谓一折;
      ’然后写皇帝“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走夜路吹口哨”,皇权的尊严和傲慢让他觉得“无须害怕”,这是外强中干的表现,这可谓二折;
      最后写他“仍然觉得……比较妥当”,内心还是很害怕,终于没有勇气去看一看那块让他胆怯的布料,所以心生一计,先派别人去,这可谓三折。
      如此一波三折,进退维谷的心理活动,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心慌意乱、举棋不定,可谓入木三分。
      由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悟出,要把心理描写细腻,就要细致地展现心理活动的过程,先怎样,然后怎样,接着怎样,最后怎样。就好像一幅卷轴,慢慢铺展开来,那才叫美。
      以上是读帖,一定要细细读,慢慢品,把经典之作的精彩之处“舔”出来,为下面的临帖做好必要、充分的准备。
      接着拿起笔,准备临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若干为难的事情,也有左右踌躇的时候,这时候的心理状态也如彼时的皇帝一样举棋不定吧。把这样的心底波折准确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使描写更加细致,更真实地展现内心,也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别人。
      以下是两则临帖的草稿,你来点评下,觉得I临得可认真、细致?
      1 这道数学题,我居然很快就计算出了结果。我看了看数学课代表,连他都闷着头,我有一丝小得意。我很想跟同桌对对答案,但又一想,我数学不好,也不确信自己的答案,万一错了,不是很丢脸吗?我也想举手,如果一会儿别人说出答案,那我的先想一步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还是有些不自信,万一错了呢?那还不被笑掉大牙。我想,还是等别人报答案吧,那样比较妥当。
      2 我的感觉告诉我。英语老师讲的这个单词好像讲错了。我很想站起来,告诉她这个错误。但万一我的感觉错了呢?我赶紧掏出字典,终于翻查到了,老师确实讲错了。我略略壮了壮胆,微微把手抬起来。但一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联想到她平时凶巴巴的样子,我又不由自主地把手缩了回去。我略略有些沮丧,为自己不勇敢的表现。老师确实讲错了,我说出来本是一件好事,老师说不定还会表扬我呢。虽然这样,犹豫了很久,我一直没举手。
      英语老师可能看到了我异常的举动,关切地问:“潘金秋。你怎么了?”我有些脸红,慌张地赶紧说没什么。
      客观地说,两则片段都写得可圈可点。第一则从写“有一丝小得意”到怕“丢脸”,怕被人“笑掉大牙”,到觉得“还是等别人报答案吧”,这里多次渲染“怕”,也因为怕,丧失了一次展现自信的机会。曲折的心理,写出了一个不够自信的学生的心底微澜。
      第二则写得一波五折:“很想站起来,告诉她这个错误”是一波。“万一我的感觉错了呢”是一折:“略略壮了壮胆”是二折;“又不由自主地把手缩了回去”是三折:“略略有些沮丧”是四折;“犹豫了很久,我一直没举手”是五折。在心理刻画中,还穿插动作、神态描写,更全面地展示了片刻的情绪波动。
      从模仿的难易度和精彩度看,后一则更出色一些。
      
      经典片段二
      
      我已经有四年没有吃过白面做的面食了――而我统共才活了二十五年。它宛如外面飘落的雪花,一进我的嘴就融化了。它没有经过发酵,还饱含着小麦花的芬芳,饱含着夏日的阳光,饱含着高原的令人心醉的泥土气,饱含着收割时的汗水,饱含着一切食物的原始的香味……
      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
      它就印在白面面馍馍的表皮上,非常非常的清晰,从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来,它是个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来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
      噗!我一颗清亮的泪滴在手中的馍馍上了,
      这一段出自作家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写男主人公在饥饿状态下接过别人“施舍”的一只白面馍馍,仔细端详、品味的细腻感受。
      我们还是先读帖。这一片段,由两个细节组成,一个细节诉诸味觉,一个细节诉诸视觉。它们的特点首先是细,细到入微,细到纤毫。不要说一 个白面馍馍,就是蟹黄汤包,吃了就是吃了,觉得鲜美而已,有谁会慢慢咀嚼其中到底包含哪些芬芳、哪些香味呢?印在馍馍上的一个指纹印,一般人都不会留意吧,但作者捕捉到了,而且注意到这是一个“罗”,而不是“箕”,还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绘出来。描写还富于想象力,想象很曼妙,一片馍入口,作者由此联想到小麦花、夏日阳光、高原的泥土气、收割的汗水;一个指纹印,能联想到春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贴切、丰富、新鲜的联想,确实很迷人。
      接着着手临帖。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会把玩、端详、体味某个具体物件,它会让我们在一瞬间浮想联翩,感慨不已。这一瞬间,虽然只有几秒钟、几十秒钟,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久长的瞬间,并将滋润我们的情感和生活。
      以下是三则临帖的草稿。
      以上片段模仿,适宜于“定点爆破”,如果你想在短期内提升某一具体的写作技能,可采用此法。
      如果在整篇、整体的层面上提升写作技能,则要“转益多师”,即博采众家之长,这位作家的好处学一点,那篇美文的优点学一点。书法练习也是如此,初始先专临一家,以后则“钟(钟繇)王颜柳”各取所长,这样,才能从专临的那一家风格里“走”出来,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风格。
      片段一:我手里握着一串糖葫芦。猛咬一颗,满口是酸甜交融的美妙滋味。仔细看,糖葫芦红得发亮,糖水伴着口水淌在手心了:手指岔开,指间就有像蛛丝一样绵长的糖丝了。糖葫芦上已经有山楂露在外面,好似合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时,口中酸甜的滋味渐渐淡去,牙缝间密密实实塞满了粘牙的糖黏儿。仅存的两颗糖葫芦。在竹签上摇摇晃晃。好像不倒翁一般。
      ,
      片段二:乳白色的水里,静静沉着乳白色的米。我打开煤气灶,慢慢升温、冒气、沸腾……掀开锅盖,热气伴着米香扑面而来。水更像奶了。米也膨胀开来。表面结着一层膜,可以当镜子照,我可以看见自己。睁大的眼睛,乌黑的头发……喝上一口,饱含着温暖的感觉,饱含着幸福的味道,饱含着田野的气息;嚼上一口,饱含着稻米的芬芳。饱含着父母的汗水,饱含着一切的美好。
      片段三:我口中含着一颗滚烫的白果,我的心也是滚烫的。因为这是妈妈夜里从床上爬起来为一直咳嗽不止的我熬制的。它的外表被一层冰糖包裹着,好似一颗光亮的宝石。一入口,它外层的冰糖浆就全都融化了。只剩下苦在舌尖萦绕,在口中回荡。这苦是白果成长中的艰辛,这苦是果农采摘时的汗水,这苦是清水煮沸时的散发,这苦更是妈妈为我付出后独留给自己的……我一口咬下去,白果开裂了,露出鹅黄色的苦芯,我剔出苦芯,在手心仔细端详,忽然觉得这苦芯不就是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吗?这是我犯错时妈妈教导我的苦心,是我成绩下滑时妈妈安慰我的苦心,是我心情不佳时妈妈逗我的苦心。是我生病时妈妈焦急担忧的苦心……妈妈的苦心,我怎能漠然置之呢?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一口气吞下了这苦芯,现在,妈妈的苦心搁在我的心里了。
      片段一的作者读“白面馍馍”片段,大受发,模仿着写自己的一馋猫体验。调动了视、味感受,虽然描写缺少想力。但描写性大大增强。
      片段二的作者由一次煮粥的家务劳动,仿拟了一则。在她的端详、凝视里,我们读到了她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对父母的感恩,对生活里一切平常之美的欣赏。
      片段三可能是三则中最出色的。一是描写细,先写甜、再道苦。接着联想,由外到内。由表皮之苦到芯之苦,又有一段联想。最后再写吃苦芯,能把细节碾碎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二是体悟深。作者在品味一颗白果,也在品味母爱,一点点地品味,最后“妈妈的苦心搁在我的心里了”,可谓画龙点睛。
      譬如下面一篇2009年江苏扬州中考佳作,堪称“转益多师”的样板。
      呵 扩
      2009年江苏扬州一考生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冰心《荷叶・母亲》)
      ―题记
      吵闹的候车大厅挤满了人。
      母亲一手拖着行李,一手拉着我穿行在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两个座位坐下来。
      潮湿的气味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在这拥挤的大厅里弥漫着,真让人感觉不舒服。
      “喝点水吧。夏天长时间不喝水,人会吃不消……”母亲唠叨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妈,我不想喝!”我轻声地嘟囔着,一丝不快从心底升起:烦死了,从上公交车开始就要我喝水。哪里有那么渴?真是的!抬头看着母亲一脸汗津津的样子。又有点不忍心拂了她的心意。“妈,我想喝那个。”我捅了捅她,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个奶茶店。“那儿人比较多,应该味道不错吧。”我猜测地说道。“嗯,好吧。”母亲一边应声,一边翻开钱包拿钱。“妈,你拿钱干吗啊?我有钱啊。”我有些不解。“你在这儿等着,看好行李就行了。那边那么多人。你一个女孩子家的跟人家挤什么挤啊?”母亲自顾自地说着,起身向店里走去。
      听着这话我有点想发笑:我知道她怕我吃亏,不过女孩子家怎么了?就不能去挤一下了?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于是坐下,心里有点愤愤的感觉。
      不过看着眼前这拥挤的人群,我总归有些担心她,于是站起来向店里望去,只见母亲瘦小的身影努力地挤进了人群,又努力地挤到柜台前,跟营业员说了些什么,接着营业员给了她两个杯子,母亲举着两个杯子艰难地转过身,侧着身子,逆着人流挤出来,脸上热得红红的。她生怕被人撞着,将手中的杯子举得高高的。那一瞬间,我好像回到了默片时代,周围的一切都凝固了,只剩下母亲那高举着两杯奶茶的艰难的身影在眼前鲜活地闪动着。
      母亲回来了!“喏,喝吧,那儿人真是多,要是你去的话,他们肯定欺负你人小……”母亲絮叨了很多,可是后面的话我已经听不清楚,我强忍着快流下来的泪水,低头拼命地吸着奶茶,奶茶冰凉冰凉的,沁人心脾。我明白母亲为什么不让我去买:她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我受一点委屈!
      周围的嘈杂声似乎小了很多,我有点累了。便靠在母亲的臂弯里,母亲轻轻地拍着我。
      那一刻,在母亲的怀中,我就像一只小鸟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下,备受呵护,感到安逸,感到温暖。
      这篇作文最光彩照人的是细节:一是很细腻,譬如写我不耐烦母亲又不想拂她心意,母亲侧着身子在人群里挤进挤出,这些地方都刻画到细微处了;二是很真切,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神态,我的心理、我的动作,都符合当下的母子关系,契合“90后”青春期女孩的特点。尤其主体部分的第五、第七段,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较强的情感力度,具有激发共鸣的催泪效应。
      对课文熟悉的同学,可能会从本文取材的角度、情感的表达中,读出对朱自清名篇《背影》的模仿;课外阅读多的同学,还能发现开头的题记和结尾的比喻,出自于冰心歌咏母爱的诗文;而我还要提醒大家一点,开头一句“吵闹的候车大厅挤满了人”,写得很大气,其实脱胎于作家阿城小说《棋 王》的第一句“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
      你看,一文三仿,又似浑然。这就是模仿的圆熟境界。而如果仿而不化,或者把握不住度,就容易有抄袭的嫌疑。这几年不断有这方面的反面例子,愿同学们戒之。
      呵 扩
      2009年江苏扬州一考生
      2009年6月16日 晚上10:00
      “丁零,对不起,我是小朱,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儿子啊,听说现在有个病叫‘猪流感’的,是不是跟猪有关系啊?那么今年咱家的那几头猪可能卖不出去了吧!你现在可好啊,要多多注意身体啦,千万别出事,你妈妈和我很想你啊,你早点回家吧!”
      2009年6月17日 凌晨4:00
      “丁零,对不起,我是小朱,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小朱。我是你女友啊!最近过得咋样啊?新闻上说你所在的城市有几例甲型H1N1病例了吧!那病很厉害的,得了只有死哆。现在别说见你一面了,就连听你说句话都这么难。你要多注意身体。不要为了钱伤了身体,要早点回来,我在家等你。”
      2009年6月17日 下午6:00
      “丁零,对不起,我是小米,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小朱啊。这几天怎么又不去上班啊,经理已经要炒你啦。赶紧回来上班。还有最近我们这儿出现了几例甲型H1N1病例了。你得多注意,要勤洗澡,少上街,别到人多的地方去。千万别去凑热闹,好了,就这样了,有事呼我啊。”
      2009年6月18日上午7:00
      “丁零,对不起,我是小朱,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儿子啊,怎么总不在家啊。原来那不叫‘猪流感’,跟猪没关系。昨儿我把家里三头猪卖了,一共2400元,知道你在城里不容易,明儿我给你汇过去啊!就这样了。”
      如果单看这一篇,你会佩服作者的创造力,亏他想得到,无论电话留言的形式,还是时间点的安排,都可谓匠心独运。但如果你读了下面一篇满分佳作的片段,你对作者的佩服度就会降低很多,而且会略略生出一点遗憾来。当然,本文作者无疑是聪明的,他移花接木的本领不错,内容基本上还算贴切。但无论如何,这样投机性质的模仿总是不宜的。
      附2003年广东深圳满分作文《留下》片段:
      2003年2月10日 晚上10点
      “丁零……”“你好,我是小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喂,小惠呀!我是妈妈,现在都十点了,你怎么还没回来呀?晚饭又没在家里吃吗?你这孩子,一个人呆在外地,怎么这样不注意啊。你……老婆子,有完没完,说正事呀!来,我说。小惠,我是爸爸,听说你们广州现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蓝根和白醋都长到上百元了,你现在怎么样了,也不来个电话报个平安,爸妈都很着急呀!回来后,打个电话到家里,听到了吗?老头子,让我来说说嘛!孩子,你要注意千万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别在外边吃东西,知道吗?好,就这样吧,记住回电话!”

    相关热词搜索: 模仿 看轻 只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