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况浅析

    时间:2021-01-25 08:04: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近年来,我县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紧紧抓住沿海产业换代升级带来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产业内移,通过外引内聚,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饰、玩具为主的“三来一补”加工业,以水泥、钢材为主的建材制造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业,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经验及成效

        (一)所取得的经验

        1.打造园区平台,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园区是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的载体,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宁远工业基础薄弱,历来是县域经济的“短腿”,为此,我们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以承接工业项目为重点,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为沿海工业项目落户宁远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一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聘请3家有资质的单位,对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估以及矿床压覆、地质灾害评估等,系统地对工业园区的现状、园区定位、建设目标、园区布局、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前景等作了全面论证,科学编制了“一园三区”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完成了 3.8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并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要求,将十里铺一带规划为加工型工业区,将华石盘一带规划为建材型工业区,将县工业老区规划为资源型工业区。另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借贷、民间集资、以地生财、自筹资金等渠道,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在短时间内构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针对榕达钢业和莲花水泥两家企业用电量大的实际,新建了一个11万伏变电站,平整了22万立方米的土地,搞好了建材工业区的水、电、路、讯以及排水沟等基础设施。针对工业老区房屋老化、道路不畅,水、电、路、讯等严重滞后的问题,新建了一个3.5万伏变电站,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修整了原瓷厂、高螺厂的厂房,修建了1000米长的水泥路面。针对十里铺加工贸易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平整土地200万立方米,修建地下管道排水沟4条、园区道路6条,以及长1500米的自来水管道,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程控电话、传真及有线电视网络均已进园入户,园区内11万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由于完善了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硬环境,仅2006年,工业园区就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现已有4家建成投产。

        2.扩大招商引资,拓宽产业承接渠道。我们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渠道,瞄准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和港澳台地区,利用多种形式,扩大招商,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一是以亲招商。我们在沿海地区宁远籍同乡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同乡联谊联络机构,并借助在外地工作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板和“同乡会”的社会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倾情宣传、牵线搭桥,争取了一些大的项目和资金。如打工能人张进德,在返乡投资兴办了台宁车绣厂后,又引进好朋友台商许益彰先生投资400万美元,来我县兴办了伟明服饰公司;
    打工能人李国安,引进自己原所在工厂的香港和东莞老板投资300万美元,在十里铺工业区兴办了东明手袋厂。二是以诚招商。坚持以诚为本,以信为盟,以诚恳的态度、诚信的环境和真诚的服务赢得外商的信任和投资。经济能人、全国进城务工十大杰出青年欧吉太,在牵头开办莲花水泥厂和莲花大酒店后,有意创建一个大型水泥集团。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出面邀请专家可行性论证,并帮助办理相关重要报批手续。终于使投资2.6亿元的100万吨干法水泥厂落户宁远。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厂区内基础设施和办公楼建设,厂房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7月份可试投产。三是以商招商。狠抓政策兑现和优质服务,通过以诚待人,促成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台湾老板郑滋银在宁远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展源纸业、展源米业后,2006年引进自己的韩国朋友来我县工业园区投资500万美元,创办了格林玩具厂。通过大力招商,近年来,全县的外引内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3.坚持多措并举,延长产业承接链条。为了使本地既有条件和基础,尽可能地与沿海转移产业实现成功对接,我们针对客商和项目的不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成沿海产业向本地转移。一是改革国企,引进外资买断经营。结合国企改制,对“企业无资产、生产无技术、产品无市场”的“三无企业”,均向社会公开拍卖,一些客商取得企业产权后,通过改造,使企业恢复生机,县工业园内的13家工业企业改制后,引资新上加工、电子等企业26家。二是提供厂房,引进外商租赁经营。我县在工业园区兴建厂房4万平方米、职工宿舍和综合楼等配套设施2万平方米,同时,对部分原国有企业的厂房进行修缮,对一些愿意出租办厂的私人房屋进行登记并帮助联系,通过这些途径,向外商提供现成的厂房,外商根据其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厂房租赁生产。如广东东莞赵秀兴和香港客商陈文敏合资租赁工业园内的现成厂房兴办东明手袋厂,总投资达400万美元,去年已投产。三是保障用地,引进外商独资开发。对愿意来我县兴办工业、科技项目的外商,我们按照“符合园区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要求,允许外商通过出让或租赁方式取得项目建设所需土地使用权,并给予优惠,吸引外商开发办厂。如台湾伟明服饰公司,总投资500万美元,在我县购地50亩,目前已建成投产。四是利用能人,引进外商联合办厂。充分发挥我县打工能人多、与外界的联系广的优势,引导和鼓励他们返乡与外商共同创业,实现优势互补。如我县打工能人胡绵仁与台资企业东莞三星灯饰有限公司合资开发三星聚成灯饰项目,目前已在工业园区购地200亩,正在兴建厂房,预计年底可投产。

        4.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承接“洼地”。沿海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的“洼地”。为了吸引沿海客商来宁投资办企业,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一是优化政务环境。成立了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二十条意见》,对外商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用地、用电、收费、交税、贷款、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未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任何单位和部门进厂只许检查、不能罚款,只许交办、不能查封。同时,建成了高标准的县政务服务中心,全县39个具有审批和服务职能的部门与单位集中办公,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切实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方便了企业办事。二是优化人文环境。结合开展“道德之乡讲道德”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扩大招商引资,注重加强对投资者和客商的感情联络,使“亲商、爱商、护商”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为投资者和客商提供方便、舒适的经营和生活条件,使其能够心情舒畅地在宁远这块热土上投资兴业。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偷盗抢劫、恶意刁难、阻工挠工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分子、社会黑恶势力和地痞地霸,切实保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引回了资金和项目。2003年至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4230.5万美元,内联引资21.0亿元。利用外资从2003年的10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940万美元,利用内资从2003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56亿元,分别增长了19.4倍和3.89倍。四年间,共引进外资项目19个,内资项目509个,其中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

        二是壮大了工业总量。规模以上外来投资企业和沿海产业转移企业由2003年的3家、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98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3家、完成工业生产总值57490万元;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232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85366.5万元,四年间增加了3.7倍。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01年的42∶15∶43,调整到2006年的33∶20∶47,工业经济逐步壮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是提高了工业整体素质。转移产业项目主要是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林纸、有色金属。一方面使工业内部门类更加齐全,另一方面提高了宁远工业发展的科技、效益水平。

        四是扩大了劳动就业。2000—2006年,全县共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其中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增就业1.7万个;
    2006年,全县新增就业5500个,其中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增就业4600个。

        五是增加了财税收入。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直接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和沿海产业转移企业的税收合计1350万元,有力地推动财政增收。

        二、当前沿海产业内移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企业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当前沿海企业内移,在转移的形式上,将由以前的试探性开办分厂(分公司)在3—5年内向企业整体内移、产业内移和产业链整体内移。在转移的产业和行业上,将逐步由初期的简单加工、生产半成品过渡到多工序高加工度、生产成品;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度到高技术密度型产业,在转出地区,逐步由华南向中部转移,逐步过度到华东、长三角地区向中部转移。具体方式上有如下几种:

        1.兴办分厂。一些沿海的大企业,在初步掌握我县的投资环境后,先试探性地来我县设立分厂,或先将部分生产工序放在宁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觉得这里适合其做大做强,再逐步内移,扩大规模。

        2.企业整体内移。一些外商看中宁远的劳动力充足、软硬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大等优势,一次性将企业全部迁到宁远。

        3.产业转移。某些产业如烟花炮竹产业、毛织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在沿海一带被限制发展,而我县有发展这些产业的传统优势和现实优势,因此,这些类型的产业就有整体转移进来的趋势。如我们在禾亭镇野鹿岗村征地100亩,兴建厂房1.4万平方米,承接东莞市区的泰华出口烟花公司等7家企业投资办厂。

        4.产业链抱团内移。一些关联度大的企业,在上游产业内移后,配套的下游产业跟进内移,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内移,如我县在谈项目五金电镀城,项目签约后,将有15家电镀厂抱团内移,并将带动其下游的36家五金企业跟进。

        三、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

        1.交通条件。永连公路于2003年12月、九疑大道于2005年9月竣工通车;
    全县17个乡镇的通乡公路得到改造,基本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完成200多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建设;
    宁嘉二级公路已开工建设,宁道二级公路、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段均已立项建设,二广高速、厦成高速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宁远成为永州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已初具雏形。但因为我县没有铁路,几条高等级公路也大多要到“十一五”末才能建成通车,加之受广东清远至连州高速公路改造等因素影响,近几年的可进入度还不十分理想。

        2.产业基础。我县历史上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三产弱县”,三次产业结构很不合理。通过承接沿海工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1亿多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2.2%,拉动GDP增长5.73个百分点。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9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8%,拉动GDP增长3.19个百分点。不足的是,目前我县的旅游产业“蛋糕”尚未做大,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利税过500万元还很少。

        3.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等。用工方面,我县有农村劳动力44.8万人,每年的剩余劳动力在25万人左右,加上近年开展的多种培训,农民中的技术工比例逐渐增多,劳动用工十分充足。用地方面,近年我县在工业园区储备了1000多亩土地,为承接沿海产业内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受用地指标限制(今年我县仅15公顷),加之审批征地费用上涨,去年亩平仅5万元左右,今年已上涨到亩平8万多元,今后的新工业企业用地难度将增大。用水方面,县城现有一个日供水量4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筹建一个日供水量达6万吨的自来水厂,县城工业和居民用水都不成问题。用电方面,目前我县已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加上即将开工建设的永州南500KV变电站,电力“瓶颈”已逐渐解除。但由于去年以来国家用电政策变化较大,对我县的高能耗企业冲击很大,如榕达钢厂目前24小时用电均价已超过0.65元/度,难以实行满负荷生产。

        4.自然资源。第一,我县山多,林地面积比较广,大约有250余万亩,现在有林面积达180余万亩。利用这一资源,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和生物质能源林,目前北京菲菲集团已在我县租赁两个国有林场种植构树。深圳一集团也正在洽谈洋塘林场的租赁合同,准备种植桉树,并引办一家大型木材加工厂。第二,我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九疑山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四、如何做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作的想法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把加速工业化进程作为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首选战略,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突出实施“12345”工程,即建设“一个工业园”──宁远工业园区;
    “两条产业带” ──永连公路、宁嘉公路沿线工业企业走廊;
    “三大支柱”产业──建材制造业、资源开发业、“三来一补”加工业;
    “四大基地” ──水泥、钢材生产基地、农林产品加工基地、“三来一补”企业承接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基地;
    “五家产值过亿元骨干企业”。力争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加强交通建设,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尽早开工建设二广、厦成高速,加快建设宁嘉二级公路和县内全部通乡公路,抓好乡镇客运站场建设,完善客运总站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各种交通枢纽站场,加强与跨区域交通的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缓解县城用水供需矛盾。重点是抓好水市水库引水入城工程和工业区供水工程建设。三是抓好电网改造,缓改供电压力。完成城网改造和三期农网改造,提高城乡用电质量。逐步优化电网布局,早日建成永州南50万伏变电站。加快小水电建设进度,不断增加发电量。四是加大通信设施投入,扩大信息网络覆盖。对工业园区和其它落户企业,要迅速解决通信不畅和信息闭塞问题。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县工业园建设,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延长产业链,促使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使园区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洼地”。要着力抓好工业用地征用,并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力争两年内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同时,把县工业老区纳入新一轮工业发展规划,抓好老区扩园。

        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工业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生产性服务互动共生。按照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抓住交通大改善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建好县物流中心。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好宁远工业信息网,为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开辟便捷通道,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制定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入驻园区,引导民资和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产业链对沿海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4.完善要素市场。重点是解决“地难批、厂难建、工难招、款难贷”问题。积极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扫尾,促进国有资产与沿海企业的联姻。加快建立土地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完善土地和矿产权市场,增强土地资源的吸纳容量。建立宽松、公平的人才和技术吸纳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氛围。围绕工业生产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各类劳动力,为企业输送足够的熟练工人。抓好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力。

        5.优化投资环境。一是要优化政务环境,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把全县所有具有审批职能和重要服务职能的部门集中办公,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要优化执法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三是要优化市场环境,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市场经济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要优化人文环境,弘扬舜帝道德文化精神,大力倡导宽容友善、和谐共处的社会风尚,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6.创新招商方式。一是要放开资源市场,注重产权招商和产业招商。把旅游、水能、林地、中小型水库、闲置国有资产等优势资源推向市场,吸引投资者开发经营。根据沿海产业转移的特点,科学定位突出发展服装、灯饰、纺织印染、电子、玩具、手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产模式,促进“买卖成行”、抱团引进、形成集群。二是要完善激励机制,以领导招商带动全民招商。县委、县政府要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要给予记功和重奖。各级领导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职责,除主动联系客商、跟踪落实项目意向外,还要派出县级和乡镇领导到沿海挂职,研究产业转移情况,提供信息,引进企业。通过领导带头,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三是要搞好跟踪服务,促进以情招商和以工招商。对所有签约项目要实行跟踪调度、责任考核,抓好合同项目的落地实施,促使更多的合同项目真正转为开工建设项目,提高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履约率和开工率。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强化扶持服务,主动帮企业开绿灯、解困难、保平安,以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通过老板找老板,通过旧客商引进新客商。同时,要整合好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基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产业承接的需要,抓好对口培训,培训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和劳动力生力军,吸纳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宁远落户。

     

    相关热词搜索: 宁远县 浅析 沿海 承接 产业转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