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统计体制

    时间:2021-01-25 08:02: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呈现出经济生活的市场化、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点。统计工作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好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以政府统计为主、部门统计为辅、民间统计为补充的大统计调查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作用。
         
        一、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统计工作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也是统计价值的体现。近几年,统计工作始终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通过加强管理,加强评估等有效工作,使统计数据质量逐年提高。从当前数据质量的总体状况看,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是基本准确可靠的,和经济运行趋势基本吻合。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政府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数据仍不排除有“水分”,不可否认,基层数据确实存在着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的问题。综合近几年统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随意干扰统计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泡沫”经济成份加大,助长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新型腐败行为的滋生,严重影响了统计部门的形象,践踏了统计法律的尊严。

        2、统计体制存在一些弊端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统计体制存在较大问题,一是政府综合统计体制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从现状来看,这一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与地方统计部门的关系不顺,尤其是在人、财、物管理上不能统一协调,影响了整个统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地方统计工作独立性越来越差,统计工作受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的行政干预比较严重,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依法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难以得到根本的保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造成统计信息“不准”、“不快”的主要原因,因而使统计的生命,即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特别是用于行政决策的宏观统计数据信息质量面临严峻挑战。二是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密切。一方面政府综合统计负责的“统计范围”太宽,干了许多本应由部门统计干的事情,忽视了对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政府综合统计对部门统计又缺乏有力的管理、协调手段,一些部门的统计工作在近年处于不规范、混乱的状态中,部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妨碍了部门统计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政府统计工作有很大影响,导致重统、漏统、数出多门、局部统计数据失真的现象,降低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三是民间统计得不到充分发展壮大,不能构成对政府统计的有益补充。四是统计干部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当前,统计干部管理权限都在当地组织部门(除国家调查队外),而大部分地方考核领导干部的依据之一就是该地区的某些经济指标数值,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强制性干预问题,统计局局长的“乌纱帽”往往与统计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有一个县因统计数字的原因统计局局长五年时间换了三任。
         
        3、统计产品滞后市场经济发展

        以往统计的服务对象主要就是政府决策,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职能都在向服务社会方面转变,统计服务对象也应面向市场主体、面向全社会。统计产品也有同其他产品,受市场需求的制约。计划经济时代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就是说统计部门提供和发布的统计信息是独一无二的,市场需求大体上也是一致的,占有相对有利的地位。当市场经济建立以后,“买方市场”相继形成,统计产品则应由买方(使用者)来决定,也就是使用者需要什么,统计部门就应该提供什么,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统计工作对象,政府、企业和农民都是我们统计工作的“上帝”。但是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统计资料不精和统计信息不快滞后于时代,与国情、省情、县情结合度差,统计信息产品结构与政府决策和各类市场主体的需要不适应,追求全面统计,把大量用处不大,甚至已经过时的统计数据统统收集上来,既不能很好解决实际问题,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缺少先进的统计预测手段和方法,使统计产品价值大打折扣。
        
        4、统计基础建设相应薄弱

        目前,基层统计力量普遍薄弱,完成正常的数据上报及各项调查任务已成为难题,更难在质量监督方面再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一是统计网络不完善,机构不健全。现有的基层统计网络远远跟不上当前统计工作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业因受利益驱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把统计这一职能在改革和转型中化为乌有;
    乡镇统计网络建了又辙,辙了又建,不少乡镇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些乡镇设立的综合统计机构,也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统计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认为统计工作枯燥无味,没有前途。统计教育工作不到位,基层统计业务培训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县级以上统计部门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亟待更新的问题。三是统计经费短缺,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地方统计经费一贯是地方财政拨付为主,上级弥补业务经费为辅的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全面且行政式的报表方式将逐渐由普查和抽样调查取代,而这种调查方式的巨大变化,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运作,否则无法顺利进行。而且目前地方财政存在一定的困难,作为基层统计部门申请经费的难度相当大。因此,统计经费的不足已严重影响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进程、影响各项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创新统计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必由之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为手段,以夯实统计基础,提高统计工作效能,扩大统计服务领域为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统计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统计体制改革刻不容缓,统计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在改革中要坚持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一致,统计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与垂直管理”相结合;
    以政府综合统计为主体,部门及民间统计共同发展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统计体制。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业务统计以及民间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以及民间统计之间的分工,切实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尽可能减少重复统计,建立和完善互为补充、协调、高效的统计协调机制是降低调查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方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必由之路。    

        1、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履行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

        政府综合统计综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负责重大国情国力的统计,同时依法管理和协调应由部门及民间统计承担的内容。在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对部门统计工作应进行分类管理。对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实行垂直领导、自成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定期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有关财务和统计资料的制度。对上下基本自成体系、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由政府统计部门下达综合性任务,有关部门负责统计调查;
    或由有关部门与政府统计部门联合布置,以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对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管理:属于宏观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统计信息,基本国情国力的统计信息,由政府统计部门组织调查,或由政府统计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调查。除此之外,皆由部门或民间统计自行组织调查,但要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提高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水平,强化对统计调查项目的检查和管理,严格统计调查制度的审批程序。     

        2、部门统计履行部门的基础信息和专业统计职能

        部门统计要在同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按照“统一管理、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原则,使之健康有序地协调发展。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辅助,既是行业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需要,部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妨碍了部门统计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政府统计工作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规范、调整。首先制定新的管理框架和配套措施,同时着手健全管理的基础。然后按照新的管理要求对部门调查项目进行规范和筛选,保留下来的项目严格按照新的要求执行,重复、混乱的项目要被淘汰掉,要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部门调查项目基本规范、合理,使部门统计人员接受新的观念,部门统计走上健康轨道。对部门统计的调整、规范工作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对矛盾问题先缓解后根治。通过法制化途径强化管理,通过有效机制巩固管理逐渐调整关系,使部门统计在大统计格局中的扮演好新角色。 
         
        3、民间统计应成为政府统计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统计部门缺乏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实行脱离地方政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重要建议。其实,要真正维护和保障统计的独立性,“垂直管理”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根本的途径,而真正彻底的解决在于:推动和促进民间统计的发展。 “民间统计”既然是以“民间”为前提,那自然就具有最大程度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讲,民间统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意识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要优于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统计活动经费完全由统计产品使用者买单,统计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如目前推行的统计代理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而随之产生的一种提供统计中介服务的代理制度,统计中介服务机构属于民间统计,经有关部门批准而自发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有委托和接受委托而提供统计业务服务的供需双方;第二,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有偿合同关系;第三,供需双方都须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统计创新步伐较快的沿海和中部省份,统计代理制已经初步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如果民间统计得到充分发展壮大,不仅能构成政府统计的有益补充,而且通过民间统计与政府统计,民间统计与部门统计,以及民间统计内部之间相互的借鉴、参照、竞争,能起到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和准确性的作用,确保其社会公信力。而除此之外,民间统计的另一个明显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凭借其更加独立、直接源自民间的特性,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
       
        毋庸置疑,政府主导的统计工作因统计数据收集的全面、权威,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辅以部门统计以及民间统计的有效补充,则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公众饥渴的信息需求也将有效得到满足,一个基于信息充分供给、选择、交换的信息社会将形成并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条件下 浅谈 市场经济 体制 统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