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时间:2020-11-14 08:07: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传统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认为由于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需求结构变化拉动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拉动了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要靠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需求拉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关键词: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演化模型
     
        一、经济增长理论
     
        从19世纪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开始,经济增长毫无疑问是经济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卡尔多(Kaldor,1961)最早指出经济增长有赖于生产效率的增长。麦迪逊(Maddison,1979),罗默(Romer,1986)随后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道瑞克,诺伊(Dowrik , Nguyen, 1989)的跨国比较研究证实投资-产出比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识字率和入学率衡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同样有正相关关系。出口占国内产出份额较高的国家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越多的国家产出增长率越高。一国的经济规模及该国制造业占其GDP份额与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的政府政策也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业绩。政府投资较多的国家有较高的增长率而政府消费较多的国家增长较慢。库兹涅茨(Kuzmets,1988)总结了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高速增长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这3个国家(或地区)都鼓励企业发展,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管制与限制。外向型政策的国家比内向型国家的年均产出增长率高。
     
        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增长率长期存在的差异,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由资本积累决定。索罗(1956)发表了名为《对经济增长的一个贡献》的文章,说明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能够在投资和增长的过程中带来劳动率的提高。但是,如果生产活动呈现出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那么从长期来看,投资动力将会因无利可图而丧失。阿波罗默维茨(Abramovitz,1956),索罗(solow,1957)和丹尼森(Denison,1967)将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增长之和。这些研究表明,约有一半以上的增长是无法用要素投入解释的,这就意味着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格雷戈里·曼昆等(Gregory Mankiw,David Romer,David Weil,1992)对索罗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认为索罗模型中应该考虑人力资本或熟练劳动力的影响。从此,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引入了分析框架。
     
        二、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着重于建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模型。但同时也强调了没有技术进步也不会出现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着重于探讨导致技术进步背后的经济因素。保罗·罗默(Paul Romer,1990)在《内生技术进步》一文中给出了创意带来技术进步的案例。创意与大多数其他商品不同。创意是非竞争性的,创意与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紧密相连。总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要求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因此,在缺乏产权保护时,创新者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缺乏从事研究开发的激励因素,因此就不会有研究进行。而没有研究,就没有新的创意出现,技术就会保持不变,在经济体中的人均产出也不会增长。正是专利权和版权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发明者能够从其发明中获得利润,从而弥补了其在发明新创意上所耗费的初始成本,使得世界经济在人口、技术、人均收入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因此,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创新行为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之间存在差距,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新机制以鼓励研究开发。
     
        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变迁。产业结构的变迁也就是不同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变化,或者说,不同行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对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费舍尔(Fisher,1939),克拉克(Clark,1940),科洛维茨(Kravis,1983),鲍莫尔(Baumol,1985),赛尔奎因(Syrquin,1994),梅特卡夫(Metcalfe,1998,1999)等对产业结构的变迁做了实证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7)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在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和按人口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会有所变动。钱纳里(1969)则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口数据作为外生变量构造了经济发展形式的“标准结构”。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产业结构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增长。赫希曼(1958)认为,发展中国家首先应当发展那些关联强度较大的产业,通过前项关联和后项关联的波及效应,可以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罗斯托(1960)也提出了与赫希曼相类似的观点,认为主导产业部门会通过“不成比例地高速增长”,从而达到带动整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1957)认为,如果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该产业可以创造出较大的市场需求。
     
        由以上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认为一国的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结构主义学派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结合新增长理论有关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研究,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
     
        尽管产业结构变迁的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然而传统的经济学工具箱只是用来分析均衡增长而不是产业变迁。熊彼特(Schumperter,1928)、杨格(Young,1928)、库兹涅茨(Kuznets,1971,1989)都对产业结构的变迁特征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内生增长模型放弃了单一行业经济的假设,在多个行业组成的经济框架下考察了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另外一些学者(Vernon,1966;
    Audretsch,1987;
    Klepper,1997)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变迁,认为行业增长率由于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同。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就业人口由农业向制造业继而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也存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一些学者对北美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生产率差异广泛存在,甚至在同一产业内的企业间仍然存在;
    不同企业、产业的相对份额的变化影响了总生产率的增长过程。
     
        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模型来说,经济增长就是市场经济移动均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持续地提高了投入的生产率,资本存量相对劳动投入也得到增长。因此,作为衡量增长标准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得以提高。演化经济理论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形成共同驱动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变迁的演化理论而非假定连续均衡的新古典理论。熊彼特(Schumpeter,1976)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发展了一种内生的技术进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来源于企业打破或追赶竞争对手而进行的投资。纳尔逊和温特(Nelson & Winter,1974)建立了正式的演化增长模型。在演化模型中,成功的技术创新为实施创新的企业带来利润,导致资本形成和企业成长。企业的成长速度通常足以使就业超过由于生产率的增长而带来的单位产出就业的下降,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这又提高了实际工资的上升速度。在演化模型中,具有较高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技术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对低生产率技术的替代。一种机制使使用高生产率技术的企业得到成长。另一种机制是具有高盈利能力的技术被其他企业竞相模仿和采用。企业是技术的载体,新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扩散使整个产业的生产率上升。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变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直接结果。
     
        四、结论与启示
     
        演化经济理论根据生物基因的遗传变异传导机制产生了群体模仿行为,其中具有某种特征的遗传因子的适应度(fitness)表现为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个体数目在群体中的增长率,其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而且依赖于其它个体采取的策略在群体中的分布状况。经济发展如同其他演化过程一样,是一个经历变异、选择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创新为实施创新的企业带来利润,导致资本形成和企业成长。首先是企业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的创新,然后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过程,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相对比重发生变化。能够满足经济需要的“更好的”产业部门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比重增加,经济结构因此发生了变化。梅特卡夫(2005)认为竞争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系统转变,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又是竞争过程的核心。同时,创新活动把经济发展同企业和一般知识的增长联系起来。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基于演化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变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直接结果。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要靠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需求拉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Kaldor,Nicholas.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of Capital[M].Macmillan,1961.
        2、Kuznets,Paul W. An East Asian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apan, Taiwan, South Kore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88(36).
        3、Solow,Robert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
        4、Mankiw, N. Gregory; Romer, David; Weil, David N.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
        5、Romer,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
        6、(美)西蒙·库兹涅茨著;常勋等译. 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商务印书馆,1999.
        7、(美)钱纳里等著;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8、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9、W.W.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商务印书馆,1962.
        10、(日)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Z].一桥大学经济研究,1957.
        11、Schumpeter,J. The 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J].The Economic Journal,1928(38).
        12、Young,A.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The Economic Journal,1928(38).
        13、Schumpeter,Joseph.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George Allen and Unwin,1976.
        14、Nelson, Richard., Winter, Sidney. Neoclassical Versus 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Critique and Perspective[J].Economic Journal, 1974(336).
        15、J.S.Metcalfe,R.Ramlogan. Competi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45).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结构 变迁 技术进步 理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