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山西省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时间:2020-10-28 08:43: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山西省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1 山西省奶牛养殖业现状

     山西地处华北黄土高原,属农区,80%为山区丘陵,20%为平川。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且干旱少雨。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奶牛养殖业历史悠久。

     山西省是我国奶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总产75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约30千克。农民人均奶业收入近200元,占纯收入4.6%。规模化养殖程度只有35%,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2013年,全省奶牛存栏42.21万头,同比增长0.24%,在全国排名前10位。品种全部为荷斯坦牛,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朔州、大同、忻州、晋中、太原等5市,其奶牛存栏38万头,占总存栏数的90%。奶牛存栏3000头以上的县(市、区)26个。其中,山阴县、应县、朔州市朔城区、阳高县、大同市南郊区、忻州市忻府区、祁县、怀仁县、晋中市榆次区、平遥区、浑源区、定襄区、太原市小店区、天镇县、大同县、翼城县、广灵县、太谷县、右玉县、繁峙县、新荣区、清徐县、灵丘县、阳曲县、平鲁区、尖草坪区的奶牛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88%。2013年,全省生鲜乳收购价平均为3.72元/千克,平均交售价格为4.12元/千克,分别比2012年增加0.45元/千克和0.52元/千克,增长13.6%和14.4%。

     2014年全年山西乳制品产量480,786.96吨,同比下降10.02%;2014年全年山西液体乳产量451,533.96吨,同比下降8.07%。可见,山西的奶业规模化、现代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但奶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如何在山西发展奶业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山西省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2.1山西省发展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优势条件

     2.1.1自然条件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技术扩散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山西地区通过种植粮食来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就极为有限。同时山西为玉米大规模种植省份,丰富的玉米秸秆为奶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有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奶牛养殖业大部分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广人稀,有利于奶牛循环经济一体化公司的建设。

     2.1.2社会经济条件

     山西省是全国的煤炭基地,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生产者群体素质高,劳动力资源充足,农户人均收入潜力较高,自筹资金能力强。交通便利,邮电通讯设施较齐全,为我省奶业的大发展和循环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2.1.3政府政策支持

     2013年,中央财政在山西省安排奶牛良种补贴资金540万元用于奶牛良种补贴,改良18万头,发放冻精36万份,其中省内18万份,省外招标18万份。全年共改良奶牛18万头,平均每头奶牛年增产约300公斤,增产直接经济效益0.54亿元。2013年中央投资2300万元在山西省进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性质为改扩建,建设内容以养殖场水、电、路、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生产性能测定采样等配套设施设备及饲草料基地为主。政府的政策支持减轻了企业建设循环一体化经济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公司有资金、有能力在现有公司规模上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2.1.4养殖成本低

     奶牛育种有限公司大部分分布在山西省农村地区,公司通过高价收购带棒玉米秸秆,比农民直接卖玉米粒收入更为可观。因此公司可以方便的取得奶牛养殖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奶牛养殖公司雇佣当地农民,农民的机会成本为务农所得,且山西整体工资水平不高,因此雇佣成本不会很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养殖成本。

     2.1.5消费市场广阔

     2013年,全省生鲜乳收购价平均为3.72元/千克,平均交售价格为4.12元/千克,分别比2012年增加0.45元/千克和0.52元/千克,增长13.6%和14.4%。其中,规模牛场收购站生鲜乳的交售价格为4.4元/千克左右,效益较高。

     山西省奶类人均占有量为33.7公斤。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糕点、奶及奶制品消费性支出为308.62元,占食品消费性支出构成的2.34%。山西市场销售乳制品的品牌主要为本土品牌古城和外来品牌伊利、蒙牛、夏进等;巴氏杀菌奶主要有入户、商超和奶吧销售三种形式,平均价格为12元/公斤,市场消费量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消费市场的扩大增加了企业的盈利,使公司有能力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同时也就拥有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2.2山西省发展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劣势分析

     2.2.1饲养分散规模小

     2013年底,饲养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户存栏奶牛18.6万头,规模养殖率44%,全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户、奶牛存栏、牛奶产量情况分别为:存栏1—19头的有5.21万户,存栏19.72万头,产奶51.17万吨;存栏20—49头的有742个场户,存栏量2.48万头,产奶7.76万吨;存栏50-99头的有198个场户,存栏量1.41万头,产奶3.98万吨;存栏100-199头的有101个场户,存栏量1.59万头,产奶4.75万吨;存栏200-499头的有217个场户,存栏量7.40万头,产奶21.61万吨;存栏500—999头的有90个场户,存栏量5.76万头,产奶17.10万吨;存栏1000头以上的有27个场户,存栏量3.85万头,产奶12.93万吨。

     由于散养户进出奶牛养殖行业比较容易,在饲料成本、生鲜乳收购价格相对稳定,饲养奶牛有一定效益的情况下,散养户从较小规模场购牛进入奶牛养殖行业,从上面数据中也可看出,山西省奶牛养殖饲养分散规模少,多为农户个体经营,极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也不利于养殖主在现有养殖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实现奶牛养殖的循环经济。

     2.2.2生产水平低

     2013年,全省成母牛产奶量平均年单产4 458 kg,41个生产性能测定牛场平均日单产21.36 kg,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13%和14.88 %,省内部分县区饲养方式落后,饲料质量低劣,奶牛产奶量年单产水平不足3 000 kg。

     同时由于山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许多中小型奶牛场,由于地理位置、劳动报酬、生产环境等因素,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先进的科学技术很难落实到位。且由于组织管理措施不到位,多数养殖小区仅实现了“一分三统”,即只有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却没有统一服务,小区的农户各自为阵,由分散“散养”转变为集中“散养”,仍沿用原始粗放的方法经营管理奶牛,年产奶量维持在4 000 kg左右。更多的散养户则以自产饲草和自配精料饲养奶牛,年单产水平不足3 000 kg 。

     生产水平低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山西奶牛养殖的竞争力,奶牛养殖者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2.2.3优质粗饲料严重短缺

     目前,虽然大同四方、山西古城、阳曲四海、永济超人、临汾富华等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依靠饲喂首藉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等措施,产奶量年单产水平已经超过7 500 kg,但绝大多数中小型牧场还是以玉米黄贮及其秸秆为主要饲料。养殖小区和广大农户仍以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的玉米秸、麦秸饲养奶牛,这些场户为了提高产奶量,日粮中使用大量精料,结果是瘤胃酸度增加,代谢疾病增多,胎间距延长,生产成本上升,奶牛淘汰提前,利用年限缩短,经济效益下降。

     2.2.4奶牛育种作用有限,牛奶质量提高受限

     近几年,国家和省级政府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对提高奶牛群体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山西省许多奶牛养殖企业的育种改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改良效果十分有限。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育种方案,只选择奶产量性状,没有针对体型外貌、牛奶质量等其他性状进行有效改良;二是没有建立育种档案或记录资料不全不准,无法开展科学的选种选配,难以准确判断牛群的遗传改良效果;三是对后备牛培育重视不够,供给幼犊的(初)乳量、或供给后备牛饲草料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以致不同月龄育成牛的体尺、体重达不

     到培育标准,造成育成牛体格偏小,瘤胃发育欠佳,乳用特征较差,优良的泌乳基因难以充分表达,最终影响其一生的产奶性能。

     由于育种作用有限,使得牛奶的生产质量提高和产量增加受到限制。没有高质量和高产量的保障,使得山西奶牛养殖业在市场中缺乏话语权。

     2.2.5山西奶牛养殖面临国内市场竞争

     近二十年来,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很快,黑龙江省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和“世界玉米带”的范围内,具有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从资源优势上看,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又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耕地数量多,草原面积多,发展奶牛业有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优良的自然资源和长久的发展历史,使得黑龙江省在养殖技术,养殖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山西省奶牛养殖发展历史短,质量提高受技术限制,使得奶产品缺乏竞争力,在拓展国内市场时遇到的阻碍较大。市场竞争力的缺乏使得山西企业的收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且由于循环经济建设需要巨大资金,山西省奶牛养殖业循环经济由于资金有限发展缓慢。

     2.2.6山西省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存在成本—收益矛盾。

      ①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成木一收益在统计范畴中的矛盾

     在当前的GDP核算体系中,对循环经济的收益中的环境改善部分是没有包括的,而对它的成本支出却构成GDP的减项,造成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在奶牛养殖产业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市场价值都算做该区域的GDP,而环境基木上是作为一项免费投入,故没有纳入区域GDP。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支出,却减少了该区域的增加值,即区域GDP减少。而在微观层面,对企业考核只注重常规的财务报表,只关心实现的产值。而对企业实现产值所耗费的资源、资源的利用状况、污染的排放等涉及环境因素的指标不加考核。结果,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核算收益小于实际的成本支出,严重打击了区域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②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在空间范畴的矛盾

      从空间范畴上看,循环经济的收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其成本却基木上只能有该企业承担,挫伤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不仅仅对当地有好处,而且对其他地区都有好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循环经济的成本基本上是由企业承担的。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收益外部性与其成本的内部性的矛盾,决定了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发展的局限。

      ③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在时间范畴的矛盾

      发展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成本投入几乎是一次性投入,然而它的收益要很长时间才表现出来,特别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这是因为,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废料回收、减少污染的设备,需要随工厂建设一同开工,并且这些设备的价格不匪。但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恢复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对企业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普遍面临资本不足的制约,资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流向见效快的项目。并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投入的成本容易变成沉淀成本,阻碍了资木的流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发展奶牛养殖生产的建议

     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山西奶牛养殖业在发展适度规模、提升奶农合作组织服务能力、发展优质粗饲料生产、推广奶牛育种改良技术和解决成本—收益矛盾等5个方而有待突破。

     3.1支持或引导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

     奶牛规模养殖是实现奶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支持或引导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一是进一步增强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引导农民发展奶牛规模养殖生产,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生产基地;二是根据需求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在挤奶厅、粪污处理等需要重点扶持的建设内容上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在发展方式上,一是要在奶牛养殖集中的专业乡、专业村进行统筹规划,新建一批规模养殖场,解决散养奶牛入区难的问题;二是支持具备发展空间的规模场进行改、扩建,以较低建设成本增加容量,吸纳周边的散养奶牛尽快入区饲养,扩大奶牛群体规模;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规模资本,采用奶牛入股专家养牛的方式,实现规模养殖;四是鼓励乳品加工企业自建或以收购、入股、租赁、委托等形式经营管理奶牛养殖场,实现乳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有效衔接。

     3.2建立或提升奶农合作组织服务能力

     政府有关部门或协会组织应按照相关法规,引导或支持奶农建立奶农合作组织,在坚持自愿合作和利益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繁育配种、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饲料配送、统一修建维护设施”等全方位服务,指导奶农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奶牛养殖技术水平,提高奶牛养殖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3.3大力发展优质青、粗饲料生产

     奶牛的生产和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优质青、粗饲料在日粮中的重要意义。青、粗饲料占日粮的60%一100%是奶牛高产、稳产的关键。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青、粗饲料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奶牛饲养成本,而且是增加产奶量、维护奶牛健康的有效途径。

     3.4大力推广奶牛育种改良技术

     坚持奶牛品种改良是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要建立奶牛育种改良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奶牛育种组织,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育种目标和发展规划,配备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二是要坚持育种改良记录制度。记录包括犊牛育种系谱、初生至初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成母牛繁殖性能、生产性能、体型外貌等各项要素,并进行分析,用于奶牛育种改良或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三是加强后备牛的饲养管理。要严格按照犊牛初生及其后不同生育阶段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方法培育后备牛,为奶牛健康、适时配种、保证高产奠定基础;四是要建立奶牛良种核心群,通过优选优配和淘汰低劣牛等措施,优化牛群结构,提高牛群的整体素质。

     3.5建立新制度,解决成本—收益矛盾

     3.5.1把环境因素纳入GDP的统计范畴,建立绿色GDP

     为了建立绿色GDP,首先要对当地的环境资源现状进行仔细的核查,再每年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这样就可以得出环境的余额。然后根据一定的比率关系,把环境的余额存量换算为货币值,纳入到传统的GDP中。相应地,在微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考核体系,主要指标包括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等。这样,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带来的收益一环境的改善,就不会在GDP核算中得不到体现,相反任何活动造成的损害环境都会减少该区域的绿色GDP。结果,无论是区域内的政府,还是企业,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都会大大增强。作为区域内的政府,会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意图,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加强监督。作为区域内的企业,存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利益刺激,在生产中自觉贯彻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生产的再使用和废弃物的再使用的“3R”原则。

     3.5.2中央设立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中央可开征环境税,筹集资金,设立发展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然后根据各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进行适当的补贴,以缓解收益的外部性与成本的内部性的矛盾。在这个环节中,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进行评价、监督,中央据此对企业进行补贴。对企业或政府进行适当的补贴,一方面缓解了收益外部性与成本内部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污染排放征收环境税与补贴发展循环经济并举,增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收益,更是刺激了企业的积极性。

     3.5.3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解决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回收期长的问题带来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就要建立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化解行为短期化。首先要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包括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监督。为此建议建立环境期货市场,用来贴现未来环境的改善。环境期货市场的最大功能是,在未来和现在之间建立联系通道,企业可以随时把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带来的远期收益贴现为现期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多的资木投入到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从而化解它的成本一收益在时间上的矛盾。

     

     5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