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下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0-11-14 08:04: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潮流给绍兴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绍兴发展应有效避免不利的极化效应,充分利用其积极的辐射作用。通过提高资源的可获得性,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绍兴主导产业竞争力等方式,转变思想,加强政府统一有序的规划,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积极发展绍兴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生产性服务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参与区域分工、国内分工、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成正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绍兴经济发展的辉煌与不断提高的对外经济依存度直接相关,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节能减排压力飙升的约束下,在纺织产业生产利润不断降低的困难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趋势给绍兴空间发展战略和产业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是加快融入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潮流与绍兴发展的新机遇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都市经济圈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区域发展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近年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都市经济圈主要有: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
    以杭州为核心的杭州都市经济圈;
    以宁波为核心的宁波都市经济圈;
    以金华、义乌为核心的金义都市经济圈等。在现有的城市规模、交通、产业等约束下,这些都市经济圈与绍兴形成了或强或弱的连接关系。比如上海、杭州、宁波与绍兴的发展日益密切,对绍兴有积极的辐射作用,也有不利的极化效应。极化效应体现为核心城市利用自身优势造成对周边地区优质要素的吸附,对周边的发展具有弱化作用。
     
        与极化效应同时存在的是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向腹地转移;
    核心城市要素的溢出。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逐渐丧失,引起部分人才、资本、技术向周边地区迁移。
     
        这两种效应哪个更大,取决于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腹地城市所采取的战略举措。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使绍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能为企业和居民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绍兴发展的机遇
     
        1、降低要素的流动成本,提高资源的可获得性。一体化带来的交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顺畅,使上海、杭州的科技、信息、金融、人才等要素向生活成本较低、生活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要素价值提升的近距离城市流动,从而消除了绍兴企业发展的高级要素瓶颈。
     
        2、利用融入都市经济圈的契机实现绍兴大城市的目标。以绍兴都市区整体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既可以避免省域城市群规划将上虞中心城市纳入余慈都市区的可能,又可以接受杭州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通过市场的力量防止上虞“脱绍入甬”。同时以绍兴都市区整体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还可以弱化浙江省强县扩权的推进对绍兴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削弱,整合绍兴市域资源,做大绍兴中心城市区,提升绍兴城市竞争力。
     
        3、有效承接上海和杭州的产业转移。(1)有利于承接杭州的产业转移。杭州第三产业增长势头迅猛,绍兴第二产业增长强势,说明杭州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迈进,杭州将有部分第二产业需要转移出去,绍兴可以承接杭州转移出来的部分产业。(2)通过杭州有效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产业转移的方式是有序进行的,总是沿着梯度差较小的方向进行。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为第一梯度城市,杭州为第二梯度城市,绍兴属于第三梯度城市。多个都市经济圈的存在使绍兴接轨上海的路径缩短,现实性增强。
     
        4、有利于提升绍兴主导产业竞争力。绍兴市纺织业发达,但由于上游研发、设计滞后和纺机及其零部件生产相对比较薄弱,行业利润率较低,没有出现工业化中后期的利润分布向两端延伸的“微笑曲线”状。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为绍兴产业链衔接和延伸提供了机遇。
     
        使上述机遇变为现实利益的前提和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视域下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绍兴优势产业的新定位
     
        一个地区提供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地区则该地区在该种商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杭州和绍兴地价、房价差距较大,杭州的房价是绍兴的两倍,绍兴是距杭州最近的地级市。一体化发展,轻轨相连使两市车程缩短到15分钟左右,同城效应以及绍兴固有的文化城市优势及获得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奖等殊荣,使绍兴宜居城市优势凸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
     
        (二)梯度转移理论与绍兴迎接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准备
     
        经济发展梯度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状况。高技术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初级产品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衡量梯度高低的主要标志。在长三角城市中,上海、杭州、绍兴分为一、二、三梯度城市。梯度转移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的起飞和发展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绍兴纺织业不仅在长三角、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比较优势,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杭州、宁波、义乌等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将使绍兴纺织业集聚进一步增强,强烈呼唤提升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现代物流,否则,优势产业优势效益难以体现。
     
        (三)极化效应与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中心的区域布局
     
        极化效应理论说明,高梯度城市具有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天然优势。因此,绍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应放眼整个长三角,形成阶梯状。比如绍兴主导产业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性的解决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宜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研究机构可以设在上海、杭州等相应高校和研究院所集中的区域;
    个体企业遇到的较大的技术设计等问题可以通过课题招标方式,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大学和研究院所承担,通过生产性服务外包,借助外脑提高效益;
    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大量的普通技术性需求由当地生产性服务机构承担。总之,各层次生产性服务业应按比较优势在不同区域布局。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绍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举措建议
     
        (一)改变观念、转换思想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专业化分工深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生产链条延长的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与企业分工的加深、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必须转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积极实施主辅分离政策,改变各类企业自成体系、“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将企业的资源主要配置在生产经营的最有竞争力的环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消除“被迫融入论”,站在长三角都市圈联动发展的高度上,寻求积极的合作策略,从上海、杭州的优质要素中“借势”发展,发挥自身优势。
     
        (二)加强政府统一有序地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三角是一个城镇高度密集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有合理有序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作为支撑。基于城市功能定位和合理分工基础之上的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及产业组织网络是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升级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为避免超大规模无效投资和恶性竞争,绍兴在融入长三角过程中必须解决自身与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及等级序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和配置相应的生产和基础设施项目。
     
        (三)以差异化姿态走出产业同构误区,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
     
        目前,长三角各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除舟山市,其他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部分在0.97以上。高度的产业同构将会使长三角地区失去产业布局的层次性和互补性,加剧地区的竞争程度,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利于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的发展。因此,绍兴在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必须以差异化的姿态走出产业同构误区,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突破口。
     
        1、依托产业集聚优势,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绍兴块状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依托产业集聚的优势,传统货运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它们具有健全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管理经验,应鼓励它们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要在货运企业中导入现代物流理念,倡导货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业;
    积极配合货运企业对有益于物流企业塑造的改制、资产重组等工作,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
    通过规费税收优惠减免、技改资金支持等措施,全力扶持货运企业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实现物流市场运输环节的有效供给;
    支持货运企业创立品牌,建立长三角区域性物流联盟。从近期看,可以主动接轨杭州国际空港物流经济园,推进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内陆直通关”,着力在建设高效便捷的轻纺城国际物流体系上取得突破。在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内已有的以上海港和宁波港为中心的双重物流体系形成的大型港口双子星格局中,积极挖掘绍兴内河的运输潜力,争取形成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
     
        2、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培育壮大金融和中介服务业。围绕产业升级和市场提升,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切实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合理有序引导企业投资金融服务业,建设金融机构比较密集的金融街区,为产业提升发展提供强大融资平台;
    并努力在引进证券公司和跨国金融保险机构上有所突破。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拓金融服务市场,稳步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完善适应市场经营户需求的支付结算体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融资担保、信托、典当、租赁等新兴业务,拓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创新产品,积极为中小企业、现代家庭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使金融机构更加齐全、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重点发展为布类、袜业、五金等本地特色产业提供服务的设计研发、纺织品检测、会计审计、知识产权保护等中介服务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化、大型化、国际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生产性和生活性中介服务业齐头并进,努力构建种类较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3、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完善现有解放路老商贸集聚区的功能配套,规划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加快引进整体经营面积上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百货商场,积极发展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主的专卖店、旗舰店等个性化“第三代商铺”,加快建设以迪荡为代表的新型商贸中心和龙头。重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商贸。积极吸引本土企业及外来企业在中央商务区设立地区总部,以此带动中央商务区及辐射地带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4、搜寻会展经济激活路径,凸显会展品牌优势。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为20-25%,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 ∶ 9。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具备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有发达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等几个基本条件。从这几方面的条件衡量,目前绍兴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已达第28位;
    绍兴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纺织、珍珠、袜业、领带、伞业等等,这么多的“单打冠军”为举办高而精的专业化会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绍兴在交通、城市开放度等方面优势也是明显的。而从实践操作看,2001年绍兴市区第一家会展公司绍兴市商贸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绍兴会展业更是迎来了辉煌。仅市区就有首届汽博会、首届信息技术产品博览会等9个节会,商品成交额超了10亿元。目前,国际纺博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纺织品盛会之一。因此,绍兴应紧紧抓住会展经济这一亮点,积极规划建设展览馆等硬件配套,不断凸显绍兴会展业的品牌优势。
     
        (作者单位:绍兴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