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中国当前文化发展主题

    时间:2020-11-08 10:07: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国当前文化发展的主题

     摘要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党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本文第一章将叙述中国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介绍介绍了文化发展战略的由来及涵义。第二章将重点讨论了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对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制定和实施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阐明了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第三章提出了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本章从构建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要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第四章讲述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从党的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五章是结束语。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发展;科学发展观;文化体制;

     1.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

     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对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一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理念又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开辟了道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并首次提出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和制定国家在战略机遇期的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既是文化建设实践的集中反映,也是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纲领。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科学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文化部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文化发展规划的规范性文件《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指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同时也己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将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之后,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文化产业的短期文化发展规划,表明我国开始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渐次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2003年,《中国文化报》七、八月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这些文章站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中华文化崛起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文化发展战略的历史坐标,时代坐标,方向选择以及文化发展战略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四大基础性战略,即:文化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战略,保护性开发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战略。由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课题分为4个子课题: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文化走出去;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指导方针及文化创新战略。课题组表示,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将注意加强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学术性,战略性和建设性,使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的一项具体措施。

     2.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及迫切性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工作要求、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许多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计划经济的痕迹。面对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方面与国外文化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有了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深入研究解决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探讨战略机遇期加快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战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确立文化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战略机遇期,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为此,要统筹规划文化发展问题,统筹考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新和文化安全等重大问题,保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物质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确立文化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客观需要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国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还不够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增强中国总体文化实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要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统筹兼顾城市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和区域文化建设,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统筹国内文化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分门别类又相互协调的具体战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

     确立文化发展战略,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竟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对外文化交流实现的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日益凸显的国家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趋重要的地位相比,与五千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很弱,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很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还相当严重。如何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扩大我国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提高我国涉外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面对我国与国外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的发展差距,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出和价值观念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文化安全战略已成为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中国文化发展的思想

     3.1.新的文化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的思想。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新的文化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文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突出的贡献,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的文化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我们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

     3.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会议强调,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

     这是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法,它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改革才有新局面,有创新才有新突破。要使文化建设有大的发展,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让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让文化资源和各种文化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使文化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3.3提高建设杜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决定》认为,党要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必须牢牢把握典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经营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具体说来,党要在以下六个领域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一,应当切实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 第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方向,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第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第四,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第五,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第六,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不断提高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总体来说这些能力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不断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第二,遵循和适应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掌握文化建设规律的能力;第三,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断提高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能力;第四,继承,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第五,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营造团结稳定局面的能力;第六,为党和国家的外交大局服务,不断提高开展文化外交的能力。

     3.4建设和谐文化,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4年9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命题,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系统阐述。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变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从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继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又一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

     4. 中国当前文化发展的规划

     文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这个指导思想中,最核心的是树立和坚持“新的文化发展观”。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新的文化发展观是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相统一的发展观,是关于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格局和文化发展目的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体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和谐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新的文化发展观就是构建新时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新的文化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从文化地位和作用来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文化的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己成为各国提升国际地位和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指标。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建设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文明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把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在社会建设上,建设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都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从文化发展方向看,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0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复杂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斗争,面对人们社会生活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为了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感召力和控制力,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指导,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正确处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文化繁荣。

     (三)从文化发展动力看,要始终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是我们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和根本经验,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我国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原有文化体制和机制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的矛盾也凸现出来。文化发展的许多方面仍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战略机遇期走上繁荣之路。

     (四)从文化发展思路来看,要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两个轮子。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是党中央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思路"文化事业是保障国家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着重解决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的普遍文化服务问题,着重解决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承载的传承文明、引导社会、教育群众的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公民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保障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产业是为满足受众的文化消费和审美需求所从事的经营性行业,主要是按照市场要求,按照价值规律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化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应对国际文化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互区分又互相促进,二者统一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事业。按照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高度自觉。

     (五)从文化发展格局来看,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市场格局。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市场格局,必须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领域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六)从文化发展目的来看,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全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文化不仅有意识形态属性,即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还有商品和产业的属性,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经济功能。我们既要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还要正确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点放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5.结束

     以上文化经济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支持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正在向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的良性机制的方向转变;扶持文化产业的经济政策正在向通过适时调整文化产业领域的准入、融资、税收等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向转变。在文化建设的新时期,继续执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是扩大文化建设规模、优化文化结构和增强文化实力的助推器"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与文化法律一道将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新世纪我国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中华民族经济的崛起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的崛起,中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必然要求以文化发展战略指导"可以预见,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成果,为新世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将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稳步推进并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产生强大而深远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6.参考文献

     [1]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 2010-2-4.

     [2]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10-7-24.

     [3]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0-3-16.

     [4] 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10-8-1.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

     [6]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6).

     [7] 刘云山在山西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10-8-1.

     [8] 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系列报道[N].光明日报,2010-8-26.

     [9][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

     [11] 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系列报道之八:农家书屋带动农民读书热[N].光明日报,2010-9-12.

     [12] 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系列报道之七 :电影放映工程:农民可坐家门口看大片[N].光明日报,2010-9-9.

     [13] 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系列报道之二:“村村通”惠民连心[N].光明日报,2010-8-24.

     [14] 文化体制改革提速 影视动画片年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8-20.

     [15] 温家宝、李长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EB].www.gov.cn,2007-6-9.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