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0-10-31 08:46: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师外出听课的心得体会

     前言: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做哪 些准备、开展哪些工作 , 提高听课效率 , 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 水平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 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3月 2日,我们政治组老师一行 5人前往桂江二中,参 加南海区思想品德同课异构观摩课的听课学习。在整个上午 的时间里,三堂不同类型的观摩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其中来 自石门实验中学的郭美霞老师,以其巧妙的课堂构思 , 流畅 的结构设计 , 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在场 观众的一致好,也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奉献了一堂高质量的 观摩课。回来以后我们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认识到上好政 治课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备课的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 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 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 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 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 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节课中,石门实验中学 的郭美霞老师的《特殊保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 节课虽然是初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郭老师通过生 动有趣的案例素材,巧妙设疑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了什么 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当中教师的 语言是那么的亲切,照顾到全班同学,给每位学生表达的机 会,老师随机出现的练习题又符合学生实际,大大调动了学 习的积极性。虽然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却处处得以体现。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 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就如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到的 “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 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 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 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 不曾预约的精彩 ! ”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 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思辨的氛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 染。由此,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 堂”提供了条件。

     例如,郭美霞老师的 《特殊保护》 一课中, 虽然是法律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但郭老师一上课 就用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就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 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自主思考探究、说 一说、猜一猜的方法逐层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 口总结出了法律的特征,整节课教师的教的轻松,学生学的 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 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 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 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 教材,了解课堂, 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 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 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 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 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我想,这不 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今后我们会不断进取,不断超 越,让政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也很感谢中心校能给我们这样 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学区内优秀教师王静老师的中年级 语文课《画杨桃》 ,王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教 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 学习。在本次的教育活动中, 李老师很好地把一堂生动活泼、 充满自主性的语文课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带领孩子们充分阅 读文本 ,从不同形式 ,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 , 感悟人生, 从“读” . 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听后感慨万千,从中受益 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和收获: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要扎实,语文 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例如: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 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中的“想 当然”,在我们看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对于三年级的 孩子来说就是不容易理解的,老师要进行伸入引导,王静老 师在这里做得很好,她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解释这个词 语。而且利用课件把这篇课文中难以见到的杨桃展示给大家, 更有利的学习,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不再枯燥。对于教参的 重难点把握很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安排有 序。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 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从这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 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王 老师指导学生解决生字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 有艺术性。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 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记忆生字的技巧,在自我总结中掌握生 字新词。要引导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中感悟 , 读中品情。

     读,是开启智慧之前的钥匙 ; 读,是学生理解 , 感悟思考的前 提。王静老师反复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从读书中感悟 课文主旨,这样要比老师满堂灌更有效果。利用学生之间的 语气对比,引导其他同学都带着感情朗读,真正把课堂还给 了学生。要扎实掌握 4+4n 的教学模式,情境引入要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静老师利用图片展示,提高了同学 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展示目标要明确,而且本节课要围绕 目标进行教学,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综合训练是对本节课进 行一个验收,看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也有利于学 生课下进行复习。王静老师第一课时采用听写生字的方式, 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的课堂小节,交给了学 生,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又可以提醒他们课下 复习的重点。在 4n 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圆满完成 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对我们这些年轻 的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一如继往地兢 兢业业地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 身、自己的心。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是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 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 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 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全 部的光和热。本月14?15日,江苏省初中思品、高中思想政治优课 评比分别在在泰州市二附中、泰州中学举行,笔者听了 14节高中课,感想颇多。现正在头脑中梳理,先有选择地谈几 点自己的感想。

     一、省教研室每两年开展一次初高中优课评比的初衷或 指导思想,是为了探索高效思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和 实现途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 发现和培养人才,选拔 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 ; 为一线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教学 技能、水平、艺术展示、亮相的平台。事实上,我们已经有 一批教师通过此类赛课走上了名师之路或领导岗位。这次, 参赛选手总的来说是很珍惜这种机会的。因为课题早在四月 份就已经告知了各大市,选手们的备课时间应该说是很充分 的。但从我这个听课者的感受来讲, 有的选手似乎准备不足, 所准备的素材或事例、怎样提问等好像没有认真推敲,教学 效果一般乃至较差,这就让人很费解。笔者边听课边在想: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的确不容易。

     一堂合格课应该有哪些要求 ?一堂好课有哪些要求 ?怎样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那么能不能上好呢 ?相信和我一起在 台下听课的同行老师们也在想这些问题。第一,教学设计要坚持“两个结合” 。即学科知识与生 活现象相结合,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这实际上是新 课程明确提出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 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 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要立 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 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 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 ; 要引领学生 在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 感受经济、 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 关 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 见《课程标准》 )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思考、搜索、排查、选取最贴 切的实例和鲜活的生活素材,以使学生理解感悟教材观点。

     这次参赛的 14 节课,老师们在这方面动了许多脑筋,想了 许多办法。例如,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共 6位老师选取了这框内容 )老师们想到了 30年前 的深圳、盐城、泰州和 30 年后的深圳、盐城、泰州,并下 载了视频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些城市飞速发展的原因、 途径、 状态。还想到了汽车的发展历程,最初笨拙的汽车、现在人 们普遍使用的以消耗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将来可能大量使用 的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素材、实例就比较恰当,也容易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参与热情,实现学生 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新事 物 ?为什么说它是新事物 ?新事物的发展途径为什么前途光 明、道路曲折 ?用好这些事例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教材观点。但有的选手,所举例子明显地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 相结合的理念。下面我们就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 课为例。有位选手举了一个体育特长生考上北京大学的例子, 试图说明新旧事物的区别、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道理及关 系,费了很大的劲,结果还是很难解释清楚。还有的老师尽 管举了深圳、泰州等地 30 年的巨变,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事 物总是变化发展的,但老师没有在这里点明什么是新事物、 什么是旧事物,学生怎么能理解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 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呢 ?它的成长发展而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呢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新事物我认为是不准 确的,把特区说成是新事物也是很容易牵强的。应该说特区 的经济体制创新了,率先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 以才有了腾飞,进入了全球城市前 100 强。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相对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就是新事物, 这就很好解释新旧事物的区别、新事物的发展途径。这启示 我们,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事例、素材与教材观点 的适切性,防止举例说不清道理。附带还想说明的是,除了在备课时要准备恰当事例以外, 还要思考问题的恰当性或适切性。有位老师在讲这个课题的时候,其他的创意很好,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度也很高, 互动真实有效。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让人很有点摸不着头脑 的感觉,例如:为什么要一村一大学生 ?你认为大学生村官一上任会遇到哪些困难 ?讨论:国家大力推动与社会纷纷质 疑等,让人觉得问题很随意,学生也茫然,其实稍微想想很 简单,你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否是一个新事物 ?为什么 ?他当好了村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这需要老师常想想理论逻辑 和生活逻辑是否能统一 ?当然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还可以,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请大学生村官谈感想体会,请学生面对 面提问题,谈个人的职业理想等,都较好地引导学生动真情 说真话。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新版本的 QQ 取代旧版本的QQ的原因是什么?试图说明新事物的概念,似乎 也不很贴切。

     再来看四位老师上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 课。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来看,有的选手也是动了一番脑筋 的,很有创意的。例如,有位选手在“白板”上展示了辽沈 战役示意图,请学生分析这一战役中包含了哪些矛盾 ?哪个矛盾是整个战役的主要矛盾,为什么 ?再说说主次矛盾的关

     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感悟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这位老师还请学生选带进课堂的饮料,并讨论你选饮料抓的 主要矛盾是什么,其他还有哪些次要矛盾 ?作为生产饮料的企业,其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又有哪些,成功企业又 是如何处理的 ?请学生写和说,这就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 解感悟。但这 4 节课给人留下的遗憾比较多。一是举例、提问不 适切。例如,猎人如何把狼、羊、菜都安全地带到河对岸 说“羊”或“狼”是主要矛盾,听者就不大明白,羊和什么 构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呢 ?教者没说,估计学生也不明白。

     又如,你对孔子、老子了解多少 ?孔子为什么还被后人尊为 孔圣人 ?给听课者的感觉比较别扭。还有,请用矛盾的主次 方面原理分析说明一下上海世博会的成就与不足,发展低碳 经济的主要矛盾该抓什么 ?“有脚没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题词 的等,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你让学生怎么回答 ?让听课 者很费解。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很好地思考和推敲,连一般干 部都回答不了,我们老师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政治见解 都无法适应,例如,请你对如何搞好沿海大开发献计献策, 恕笔者愚昧和浅薄,这类问题我也答不出,或者稍微狂妄一 点的话,答不好,因此,千万不要拿这类问题难为我们的学 生。二是如何突破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个概念,以及与主次矛 盾的关系,笔者没有听到恰当的事例。学生对这两组概念, 头脑中多半仍然是一团浆糊。三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到底有哪些要求 ?难道就三点要求吗,抓主要矛盾,也重视 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 以为,首先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承认矛盾、 正确地对待和分析处理矛盾,可惜,教学中没有一个老师有 这样的综合思考,这也是选上其他两框内容的老师都存在的 共性问题。有四位老师选上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教学 设计的角度来看,有一位老师的设计是很高明的: (1) 展示 “七彩板拼图” ;(2) 展示某市老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 程 ;(3) 探究如何看待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排练与可能影响学 习的矛盾。应该说,用好了,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 了起来,一定很精彩。遗憾的是这节课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 成了两张皮。有一位老师请学生思考歌曲《国家》蕴含的哲 学道理,一位老师列举了沿海大开发战略是如何体现部分与 整体关系的,一位老师播放了爬墙游戏的视频。后面 3 位老 师的设计对学生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尚可,但本框教 材的难点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两层含义,学生往往只知其 一,也不懂整体是一,部分是多 ; 第二是系统优化的概念及 要求。听课的结果是我觉得参赛者在突破两个难点上没有成 功。有的老师列举了“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系统优 化的道理,我认为既不贴切,也难以说清楚。有位老师请学 生说说泰州医药城的设计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超越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学生能答出来吗 ?教师又能说清楚吗?笔者边听边想,我们的选手怎么就想不到神舟载人航天 飞船的例子呢 ?通过图片、视频,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是 很容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第二,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说具体了,就 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这需要靠 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就是要让学 生始终处于“我想说” 、“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 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 成。思考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 的,例如,视频、音频的清晰度,教学语言的适应性,特别 是借班上课、 异地上课, 你的语言是否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 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应,等等。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 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 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以一位“七彩板老师”的课为 例。第一步,是否可以请学生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说 一说。问题分别是:你看这幅拼图是 (像) 什么?请你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释一下这幅拼图,并说出这个概念有几层意 思。试着移动或去掉某快板, ( 老师表演或请学生边表演边 说) 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包含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请你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别举一些例子。

     第二步,请学生看视频:某城市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程。请 学生想一想,在这个视频 什么是系统 ?哪些是要素 ?系统有 什么特点。这个工程对我们今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有哪些 启示 ?第三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 求?第四步,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某同学怕参加 文艺演出排演影响学习的思想问题。那么这节课就相当地完 美。再以“大学生村官”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坚定地引导学 生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其发展的趋势为什 么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村官 你认为该做好哪些量的积累 ?再加上请村官现场谈感想,请 学生面对面对话,谈怎样立志成才该课就更为生动活泼,直 击学生的心灵。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语言、老师的提问、走动、板书、布 置的探究、作业、小论文等。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作为上课者,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节课自己有多少“这个” 、 “那么”的话搭头,自己提出了多少个问题 ?有哪几个问题学生是很投入思考的,哪几个问题学生是茫然的,哪几个问 题是没有价值的,学生照书回答的,自己走动了多少次,走 动的目的效果怎样,自己的板书学生关注了吗 ?有用吗 ?自己有几次吆喝学生们鼓掌,什么意思,有必要吗 ?但作为听课 者是明明白白的,有许多都是无效的行为。在这里笔者谈一 点个人看法,对老师要求学生给发言学生鼓掌的做法很不以 为然,你要相信,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同学们是会自发 鼓掌叫好的,犯不着教师吆喝,制造虚假的课堂热烈气氛。

     又如,用多媒体上课,教材的主干知识都列举全了,还在黑 板上再搬一次,明显多余无效。再如,你让学生思考大学生 村官下派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一个小孩悄悄地说,对象难 找,你的走动没有任何发现,也没让学生大胆表达,就悄然 地消失了。有多位老师请学生谈未来的职业理想,笔者也不 大理解其必要性,学生也只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在这次赛课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个别老师仍然停留在 简单提问,学生照书回答,齐读概念、一分钟读背等死教教 材的做法上,和新课程理念南辕北辙。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 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说到底,这样的问、读、背, 学生并没有实现理解感悟,更不会运用分析实际问题。这样 的设问和教法最多只是在学生的思维系统上轻轻地划了一 道痕,或者说学生在思维的水区淌徉,压根儿就没有实现学 生的心动和情动。死教教材死记硬背的教法可以休矣。最后,笔者想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感想或看法仅代表个 人,手头也没有各位参赛选手的具体教案,评价很可能挂一 漏万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好课的评价界定也不全面。还 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位老师可能会说,你上一节课 给大家看看, 笔者也真没有把握。

     但是,我们大家总该努力, 克服一些硬伤,如举例的适切性,提问的恰当性,引导的合理性,还是可以做好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