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关于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0-11-04 08:04: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杜俊洁,李思贤,罗俊来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农民”是其身份,“工人”则是指其通过契约从事非农产业。在中国非城即乡的格局下,重庆“城乡统筹”的改革试验代表了国民经济的全局意义。而作为该项改革的焦点之一,返乡农民工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解决之道一直备受关注。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
    就业;
    创业

    中图分类号:     F33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28-2

     

     

    我国农民工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群体,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流动状态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点,其返乡行为始终与外出行为长期共存。

    1 重庆市合川区返乡农民工现状

    1.1 人数众多

    根据合川区劳务办统计的数据来看,自2008年10月以来,全区累计农民工回流人数为21.81万,占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53.1%,直接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仅有1.32万人。至今年3月底,全区返乡回流农民工中有转移就业愿望暂未找到岗位的有4700余人,占回流总数的2.15%。

    1.2 综合素质低下

    返乡农民工普遍以低学历、无技能或技能单一者为主。根据合川区的统计,小学学历及以下7.85万人,占总回流人数的36.0%;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回流人数17.75万人,占总回流人数的81.4%;
    大专学历及以上0.83万人,仅占回流人数的3.8%。将回流人员是否接受培训做个分析,未接受任何培训的回流人数与接受过培训的回流人数比例为2.37∶1。这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是他们很看重的,即使面临着裁员的危机,也是有着轻重与先后之分的。

    2 农民工集中返乡产生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对自身乃至整个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负面影响。

    2.1 增大了农民工经济和心理压力

    根据合川区返乡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来看,以31-40岁的壮年为主,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负担着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子女的教育等开支。因失业返乡失去经济来源,势必增加经济压力,生活陷入困境。

    农民工失业返乡,生活方面一下子从原来的充裕变得拮据,一时不能适应。想外出工作又因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想提高素质又舍不得花钱花时间进行培训,这在心理上必然会背负巨大的压力。

    2.2 增大了重庆就业市场的压力

    重庆是我国新兴的工业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各区县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劳动保障、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等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实现返乡农民工“二次就业”难度大增。因此,农民工大规模地集中返乡行为无疑会加剧农村劳动力剩余的趋势,使重庆就业市场面临巨大的压力,延缓我国城市化进程。

    2.3 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方面,由于返乡后失去收入来源,同时又缺乏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和流民,如果对其安置不当,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习惯和留念城市生活,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农村,部分将陆续外出寻找就业机会,但在再就业空间狭小的情况下,许多返乡农民工将滞留重庆市主城区内,影响主城区治安的稳定。

    3 返乡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困境

    3.1 就业能力偏低,年龄结构不占优势

    市场对招聘农民工的岗位做了调查,85%以上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5%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6%以上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据就业局统计,重庆市778万农民工中,受过各种培训的仅有174万人,占总数的22%左右,其中持有各类技能资格证的更少。同时,全市农民工年龄结构也不占优势。数据表明,全市农民工中年龄在30-45岁者有421万人,占54%。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其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都有所减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我市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技能缺乏,年龄结构不占优势所以就业能力相对较低。

    3.2 务农障碍

    大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或转让给他人,因合同的期限问题,短期内很难收回。且部分出租转让行为属于私下交易,没有签订正式的契约和合同,容易造成土地纠纷。土地资源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载体,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农民工有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强烈愿望,也因无土地资源不得不另谋出路。

    4 对策及解决方案

    4.1 扩大就业容量

    一是充分利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吸纳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使部分返乡农民工在扩大内需中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是依靠产业发展和现有企业充分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容纳能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拓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空间。三是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林业、养殖业,提高农业本身的吸纳能力。四是抓住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机会,加强区域合作,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4.2 开展技能培训

    坚持分类指导,以各区职业学校为主要阵地,组织学校讲师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厨师、裁缝、管理、保险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结合市场需求把讲坛搬到社区,建立校村联合办学、“以师带徒”、异地培训、夜校等培训模式,让返乡农民工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就业技能,提高就业机会。

    对于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返乡农民工,各区的农业、畜牧业等专业高校、科研所等都可以对其进行种植及养殖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务农技能,并给予技术扶持和种子、鱼苗。

    4.3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4.3.1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 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招聘会,组织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为农民工就业搭建平台。坚持专长招聘与综合招聘相结合、大型招聘与小型招聘相结合、主城招聘与进镇招聘相结合、岗位介绍与创业项目推介相结合,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现场招聘会,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

    4.3.2 建立了“三送”下乡活动长效机制 开展为农民工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三送”下乡活动,把岗位、政策、培训和维权服务送到农民工家门口。

    4.3.3 开展重点帮扶 将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到人,提供“一帮一”或“几帮一”的个性化服务,帮助其就业。

    5 建立完整的就业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两大功能版块,一个是企业信息版块,是全国各企业最新招工信息,按最新更新的方式逐条显示其内容,包括岗位要求和限制条件。劳务输出部门工作者只需每天查看有无适合该地区农民工的岗位,如果有与就业意向相匹配的,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他们,将工作岗位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当然农民工也可以自行浏览此网站,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取招工信息。另一个是农民工简历版块,各个劳务输出办公室可为每个返乡农民工登记其完整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特长、资历、联络方式返乡前从事行业,以及就业意向等真实信息输入电脑,制作成求职简历。它可以按照类别将需要求职的农民工信息快速准确地搜索出来,以供企业在岗位出现空缺的时候能按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该岗位的人员。

    6 进行长期性心理疏导

    由于重庆市为扩大内需开设了的6个重大项目投资,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影响,农民工对重庆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积极的,但仍有部分返乡农民工没有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比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心理问题。对此,我们重点搭建了“两个平台”,千方百计化解返乡农民工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杨云善.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J].社会主义研究,2007,(3):108-110.

    [2] 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8,(3).

    [3] 韩俊,崔传义.农民工回乡创业热潮正在兴起[J].农村金融研究,2008,(5).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