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时间:2020-09-15 08:01: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1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2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3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高考攻坚:语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河北平泉一中王树德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5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来不及了。看过去的练习题吧。

     第一,先把答题的框架模式记住

     第二,认真对每个框架下的东西分析,想想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第三,如果有心把各个不懂的词查查字典

     第四,问老师

     第五,听天由命

     第六,千万不要想不开

     6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7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8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9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

     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10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11

     (3)结合诗歌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12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3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三)借助节日表示情感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14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五、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

     15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抒情手法:

     16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