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20XX年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1)

    时间:2020-09-04 08:08: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XX年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⑴

     主动融入,还是茫然无措 ?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努 力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这是在大学生“村官”们任前培 训中和刚刚到村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教诲和叮嘱。到村 任职后,大学生“村官”们深深意识到,认识村民、熟悉村 情是顺利开展农村工作的前提,应该主动创造机会,熟悉村 情民情,加快融入农村。许多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都将 认识多少村民作为阶段性工作目标,通过残疾人信息登记、 外出打工人员信息登记、帮助农民办理阳光信贷等途径主动 去认识村民,拉近与村民的距离。那么,大学生“村官”能不能真正融入农村社会呢 ?得

     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被调查的 487名大学生“村官”中, 认为“能”的占%认为“基本能”的占 %认为“不能”的 占% “说不清”的占%;在被调查的516名其他干部群众中,认为“能”的占%认为“基本能”的占 %认为“不能”的 占% “说不清”的占%。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回答“能”与“基本能”的占了很高的比例,但其构成不尽相同。对于 大学生“村官”来说,认为“能”的多于“基本能”的,表 明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融入农村信心十足 ;对于其他干部群众而言,认为“能”的远远少于“基本能”的,甚至认 为“不能”和“说不清”的也占了一定比例,表明一些干部 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农村信心不足。一些村民和 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早晚要走,最终留在农村的将 是很少数。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较 慢,工作不尽如人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的过程 中,大部人都经历了一个思想波动和心理调适的过程。思想 上的波动主要体现在:一是用非所学,理想与现实有较大差 距。大学生“村官”往往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美好的憧憬,渴 望到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农村相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复 杂的工作环境、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大学生“村官”的心理 预期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落差。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学 生“村官”,开始不太适应。有的大学生“村官”深有感触 地说:“没想到条件那么差,参与排涝工作那么苦。”二是 与在城市工作的同学相比有自卑感、失落感。农村的物质条 件较差,社会交往范围较小,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尽管戴上 了“干部”的头衔,但仍然是“泥腿子”干部,与在城市发 展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一些大学生“村官”产生自卑感、失 落感。三是工作无从下手,不易打开局面。大部分大学生“村 官”由于对村情民情还不太熟悉,一时还难以进入村里的核 心决策与管理层,大事难介入,感觉到自己游离于中心之外。

     有的大学生“村官”虽然跟在其他村干部后面处理一些问题, 但只是听听、看看,插不上话,帮不上忙,对自己的角色定 位、作用发挥感到茫然。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社会,除受种种心理因素 的影响外,他们的“先天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此前,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村官”专业,大 学生“村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目前的大学生“村官” 是从各类专业毕业生中选聘的,他们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 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太熟悉,现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 完全胜任农村工作。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大学生 “村官” 到村任职前,都进行了短期培训,而且在分派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到村时也考虑到了专业问题,尽量做到“村官”的 专业与任职村的产业特点相适应,但是,除了少量发展农业 和其它产业需求专业的毕业生外,更多的是学中文、英语、 体育、音乐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对于他们来讲,在农 村根本用不上所学的专业,要创业或是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 的指导,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我们认为,要 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尽快适应农村,关键在于 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障碍,积极 融入、主动融入;同时,也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和乡村党组织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和培养,帮助他们尽快克服障 碍,进入角色。创业为先,还是立足实际 ?

     近几年,特别是中央提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后,大学生“村官”备受关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 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其中,大学生“村 官”创业是一个重要内容,媒体更是浓墨重彩加以宣传。在 这次走访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各市还分片组织了大学生“村官”参观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虽然有的项目刚刚 起步,规模还不算太大,但对其他“村官”起到了很好的示 范作用。大学生“村官”们的创业热情在问卷中得到了很好 的证明,当问及“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问 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扶持”。事实上,在各地大力倡导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同时, 无形中也给大学生“村官”们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大 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而言,既缺技能、经验,更 缺资金,在没有切实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贷 到小额贷款,“散兵游勇”般各自创业,潜在的风险是可想 而知的。在集中走访后对部分大学生 “村官”的书面调查中, 不少人道出了对创业的真实想法。一些大学生“村官”感慨 地说:“创业可能是每一个大学生村官梦寐以求的最好的实 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有条件 去创业。不少人缺乏资金与项目,创业有点不太现实。如果 有人带领,以入股的形式创业,也许可以尝试一下。所以, 现在只有立足于本身工作,做好村里的事情,以自身知识服务农民,为农民办实事。”

     据调查,截至目前,泰州市 20XX年选聘的大学生“村 官”中,已有一些人依靠当地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创 办了一批项目,初具规模的 20多个,涵盖了设施农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在察看大 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和了解创业意向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一些设施农业项目对任职村村民确实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但也有一些创业项目与任职村一点关系也没有。有些大学生 “村官”依托父母的产业或企业在老家进行“创业”,与任 职村相距较远;有些大学生“村官”投资兴办豆腐作坊或饭 店,可是到村时间得不到保证,成了单纯的创业者,为了创 业而创业,而不是村干部。因此,如何处理好创业与管理村 级事务之间的关系,亟需各地和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 加以正确引导。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有创业的热情和 想法是好的,应予鼓励和支持,但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去创业, 而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差别化培养。安心农村,还是期待流动 ?

     大学生“村官”至U村任职后,泰州市各市从大局出发, 克服财政紧张等因素,确保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不折不 扣落实到位。各乡镇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生活,统一安 排食宿,及时置办办公用品,不少乡镇还配置了电视机、空 调、自行车等生活用品。电信部门免费安装宽带和长途电话,各村远程教育设备交由大学生“村官”管理,方便大家网上 学习、交流沟通、联系亲友。各地在确保物质待遇落实到位 的同时,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开设QQ群“村官论坛”, 开通“服务热线”,提供政策资讯、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 ;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搭建平台,供大学生“村官” 相互交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关心备至,为 大学生“村官”们“待得住”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大学生“村官”们是不是就能安心农村工作,还 有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村官”最 为担心的问题中,担心 3年后出路的占%担心政策变化的 占%担心国家就业形势的占 %担心干不出成绩浪费青春时 光的占%我们在调查中感到,3年后的出路问题是大学生“村 官”最为关心和担忧的问题,不少人等不到 3年期满,就已开始谋划今后的出路。

     事实上,中组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对大学生 “村官”三年后的去向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一是鼓励担任村 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 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面对各种去向,大学 生“村官”又将如何选择呢 ?调查中,对“三年后您的首选 的去向”的回答,高达 %勺大学生“村官”选择报考公务员, 仅有%选择留在农村继续当“村官”,还有 %选择考研,%选择自谋其它职业。一些大学生“村官”认为,“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公务员岗位都以基层经验作为重要条件,我们 3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报考公务员的砝码,与 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将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调查情况来看,三年后,选择继续留在农村的大学生

     “村官”只占极小比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将

     “村官”作为一个比较有保障的过渡,内心深处期待着“跳 农门”。不少基层干部也认为,“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 大学生“村官”留不住,迟早是要走的,有的甚至还因此对 他们不放手、不压担。我们认为,从大学生“村官”个人的 长远发展来看,期望他们留在农村不太现实,也不可能,而 要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规定,让大学生“村官”合理有序地 流动,从而建立起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又“流得动” 的机制,使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能够健康地进行下 去。关心眼前,还是谋划长远 ?

     “当人才使用,当子女关爱”,是泰州市镇村干部关心 大学生“村官”的真实写照。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 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对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成才,担当 重任,泰州市各市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帮 带培养。一是创新机制多帮扶。各地建立了“三带一”导师 培养制度或者“ 4+1 ”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学习和生 活等多个方面予以指导帮带,促其健康、快速成长。二是交 办任务多压担。各地均适时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一 些中心工作,让他们接受锤炼,积累经验。三是组织培训增 见识。多渠道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教育培训,增长 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本领。镇村干部及周围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也从问卷 调查结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对“各级部门以及周围干部 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关心程度”问题的回答中,认为“很关 心”和“比较关心”的占到 %但是,尚有 %勺人认为各级部 门和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只是“表面上关心,没有关 心到实处”。那么,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实际困难需要关心 帮助呢?调查显示,缺少创业资金、与本地群众沟通困难、 工资待遇问题、恋爱婚姻问题等是眼前大学生“村官”们遇 到的现实问题。在其他一栏中,部分大学生“村官”填写的 现实问题有:基层问题比较复杂、对村民村情了解不够、缺 少创业项目、缺少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 ;部分干部群众填写的现实问题有:缺少创业项目、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 群众缺乏真情实感等。

     图表显示,大学生“村官”与其它干部群众的回答有一

     定的区别。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讲,最大的现实问题是缺

     少创业资金,其次是工资待遇问题。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 刚刚参加工作,自身没有任何资金积累,所以,资金支持成 为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一些大学 生“村官”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多多在创业方面加以扶持 和指导”。而在其他干部群众看来,大学生“村官”遇到的 最大问题是与本地群众沟通困难,其次是缺少创业资金。我 们认为,与其他村干部和乡镇工作人员相比,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已经够优厚的了,不应成为影响大学生“村官” 的主要问题,而他们要在农村站稳脚跟,干出成绩,迫切需 要解决的应该是与本地群众的沟通和融合问题。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展好大学 生“村官”工作,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 更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来 自基层后备干部,加快农村发展的长远之策。 20XX年底,习近平同志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切实关心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 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流得动。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眼前 问题,又要关注他们的长远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机制,使大 学生“村官”工作得以健康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照 中央的要求,我们认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有以下 问题:完善选拔培养机制。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 要,选聘好大学生“村官”。为了避免用非所学,让大学生“村官”学以致用,在设置选聘条件时要以农学、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等专业以及发展村镇工业所需的专业为主 ;同时,为了缩短适应农村的过程, 尽可能选聘本土的大学生 “村官” 就近任职,防止和避免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影响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官”。为了防止大学 生“村官”成为“花瓶”、“看客”和“高级杂工”,不仅 要给他们明确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 任务。在大学生“村官”基本了解村情民情后,要大胆放手 让他们单独负责一片或一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各地 要从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目标出发,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实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个性化、差别 化的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和创业 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建立考核管理体系。为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 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各地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 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管理措施,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 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量力而行扶持创业。大学生“村官”应该有多种发展方 向,各地在鼓励他们创业时不能“一刀切”,应正确引导, 不能给他们造成压力。大学生“村官”创业不能单凭热情, 而应立足本村的实际,结合个人所学的专业和经济实力,选 择起点较低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全程跟踪帮扶,不仅要提供 资金扶持,而且要加强培训、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销售问题, 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风险降到最低。切实畅通流动渠道。为了让大学生“村官” “流得动”,

     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各地应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进一步 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 动早作准备。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在让大学生“村官”正 常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人扎根 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