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穿校服争论

    时间:2020-09-27 08:44: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穿校服的争论

     尹湘江

      随着2007年新学期的到来,尹老师接手了一个新班级。这是一所南京市重点学校的普通班,能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全省各个学校的佼佼者,这些学生不仅仅成绩好,而且个性也很张扬。这不,新接班尹老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穿校服的问题。其实,在今天的中小学校,校服已经成为一所学校的标志。对于名校的学生而言,校服无形间成了一种学生身份文化的象征,名校的学生理应喜欢校服,但是尹老师的想法却并没有得到证实。自己班上的这些学生显然并没有买学校的账,反而悄悄演变为一场抵制校服的现象。每天都有一些学生寻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穿校服。这对于尹老师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场消耗战,尤其是对于一个新接班而言,一切都需要上路子,定规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来硬的,采取强制或惩罚性的措施,对于这些个性张扬的高中生而言,显然不合适。有着丰富带班经验的尹老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主意,并在班会课上付诸实施。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幕:

      一场主题为“闪耀T台”的班会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学生们身穿各式自己喜欢的服装一一登台亮相,尹老师也和学生一样,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休闲服装闪亮登场。台下则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每个人登台亮相之后,同学们还自发地把这些服装分为以下系列:热血中国系列、正男系列、广而告之系列、回忆系列、蛊惑系列、休闲系列、运动系列、夏日热风系列、Q版童韵系列等九大系列,其中休闲和运动两大系列又各分若干子系列,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这些服饰系列的命名完全出自学生之手。这次班会成了学生们自己的节日。尽管是每月一次,但是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宣泄和张扬。看到每个学生充满自信和幸福的笑脸,看着一个个充满自信、衣着得体的少男少女的形象,尹老师也感到了由衷的喜悦,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尹老师的预料,其中,一个小插曲引起了尹老师的注意。

      尹老师策划这样一个班会活动的初衷是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个实现自己意愿的空间。那么意愿表达完成之后,学生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觉得还是有人愿意穿校服的。”

      一个当天被评为最ing女孩的学生告诉尹老师,

      “其实当天还是有十几位同学力挺校服的。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不理解。平时大家都说不愿意穿校服,可是今天好不容易争取到可以不穿校服的机会了,这些人居然还死抱着校服不放?”

      原来,班会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这十几位同学被安排首发上场。他们上台以后,台下的一些同学开他们玩笑,说要想个办法“惩罚”他们一下,这个时候“力挺校服派”的一个成员说他觉得校服也不错,挺方便的。

      活动的策划者、主持人汝鸣同学的发言,在同学中引起了很大了反响。他对同学们说,

      “他们的观点也是一种观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应该平等的享有通过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呢?”

      这个时候,教室里陷入了短时间的沉寂,但是几秒钟之后,台下的观众群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而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尹老师一直是在后台静观其变。看到这一切,不由地暗自窃喜。

      在这个不穿校服的日子里,应该是“在这个不必须穿校服的日子里”,(因为这一天不是不允许穿校服,而是不必须穿校服。)换一种说法:在这个可以自由着装的日子里,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在班会活动的总结中,班主任尹老师、也是这次活动的支持者,认真地回顾了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做了如下反思:

      1、 活动设计的缘起是矛盾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存在的。当我们发觉学生的想法和学校的要求存在矛盾时,首先要从心理上悦纳这一现实,至少也应该接纳这一现实。

      但是接纳这一矛盾不等于面对矛盾无动于衷。如果我们面对矛盾不做出任何解决矛盾的努力,那我们终将有一天会被矛盾所淹没。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要求不无道理,那么是什么使这种矛盾变得如此激烈呢?原来在这表面的矛盾之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矛盾,那就是学生认为,有一些观点是应该允许被表达的,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制订的规则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学生与学校发生矛盾冲突的本质问题是能否允许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互相尊重。

      2、活动的发展是不尽的资源

      在新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如果能够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发展中考虑问题,也会对班级工作产生促进作用。活动的发展过程让师生对双方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生认识到原来老师也是可以商量点事情的;老师认识到原来不穿校服的学生还挺有活力。而且让尹老师深受启发的是,汝明同学对于那些坚持穿校服的同学采取了宽容、接纳的态度。

      这次活动之后,尹老师发现,当他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时,学生的反映变得平和了,而不是本能的反抗与抵制。尹老师有一次私下里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同学们说,凡事有商有量的,不用那么着急吧?大约这就是民主管理吧?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班主任:

     王春风(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

     荣建伟(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张红:

     每一位班主任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过了暑假要接一个新班,也有的中途去接班,比如因为某个班主任老师有事去接班,或者是初二、高二文理分科接新班。在遇到一个个新接班的时候,班主任实际上都面临着种种考验,比如怎样尽快建立一个班集体,是从一张白纸做起,还是这一张白纸上已经有了一种颜色,比如说中途接班。案例中的尹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什么呢?正好在他接这个班的时候,学校对于学生的校服做了统一要求,而他将怎样面对这个考验,尽快和班里同学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以及凝聚一个班集体呢?我们来看看尹老师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

     尹老师在他遇到新接班的时候,选择校服来作为一个突破口,当然这个话题也是遇上了机缘巧合,我想问一问荣老师,您认为一个班主任在他新接班的时候,他应该做哪些事情来使大家尽快融洽起来,把一个班级建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荣建伟:

     谈到新接班,我觉得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还有抓人心,平时我们总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要想把这个班级组织得好,首先得把学生的心抓住,也就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经常做的有这样三个活动:

     一是“我讲我的故事”,让学生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和最难忘的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品质,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基础。

     二是“我秀我的名字”,每一个孩子来讲讲自己名字的含义,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名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家长对名字都寄予着深切的希望,所以让孩子来讲一讲,比如我们班宇峰有两个,宇宙的宇,先锋的锋,你能想到家长殷切的希望。还有一个是下雨的雨和山峰的峰。家长说下雨之后的山峰既清丽又雄伟,显得那么高大,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期望。还有就是现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英文名字其实也有含义,比如我们班有叫Angel,他是天使的意思,还有叫Steven,男孩,是温文尔雅,富有智慧的意思。学生在讲自己名字的时候既带着家长的期望,也有对自己努力目标的一种含义。

     三是“班日活动”,就是自己班的节日,是我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的一个惯例,比如我们有一年在团结湖公园开过一次象征着团结的班日活动,那个时候是蓝天碧水,小孩在湖边列成两队欣赏着自己的周记、日记,家长则三五成群在一起聊着育儿的经验,那个场面其乐融融,很快就可以把孩子的心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向上的班级凝聚力。

     张红:

     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离散期,大家互相不了解,彼此之间心也不齐,那么做哪些事情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尽快地形成一个班集体,这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当然任何一个老师带班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是代表学校来管理和要求学生的,这里难免就有统一规定,但是我们的教育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尹老师遇到的统一穿校服的问题和孩子们抗拒这个命令,实际上也是这个问题的反映。王老师您带过的学生里面,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您平常又是怎么来平衡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王春风:

     在我带班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种问题,而且学生开始对校服问题的态度是非常激烈的。后来我就采用了预设性、生成性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我想看一看到底学生是怎么想的,我自己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最终我想一定要让学生服从学校这种有利于发展大局的管理。

     张红:

     那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王春风:

     开班会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学生的讨论结果倒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来想可能学生会特别逆反,但是到最后讨论的结果,学生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谈到服装、发型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个性,个性不是通过服装和发型来表现的,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或者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人内在特质的表现,所以发型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人的个性是通过其他的方面来表现的。知道个性到底是什么,既然校服对于学生整体的管理和培养团队意识有非常好的作用,为什么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个性,而放弃服从学校管理呢?其实这种盲目的追求就是没有个性和肤浅的表现,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以后,他们对穿校服倒没有太多反对意见,而且有的学生说,既然你有个性,在同样校服穿着的情况之下,你能表现你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那才是真正的个性。所以这个班会以后,我班的校服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

     我觉得,有的时候教师可以信任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能力,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有的时候民主是可以让学生来发挥的,用他们自己的思想把问题解决,和校规达成一致,如果没有达成一致,我也想开成一系列的班会,用各种形式最终把教育进行到底。要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必须有,你只能保留你的意见,既然你在这个学校,这个教育系统当中就要遵守,回家再发扬你的个性。

     张红:

     就是说,行为要规范,但思想可以自由。其实刚才两位老师说的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建立规矩是很必要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规矩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很多老师在管理的时候面对的一个问题,包括案例中的尹老师。案例告诉我们,当这一天允许大家不穿校服的时候,反而有很多孩子穿了校服,一开始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是主持班会的同学提出来了,说人家也有这种权利,他可以选择这样做。

     王春风:

     其实老师就是想让同学认识到,让他发扬这种民主意识,而且要尊重同学,尤其是尊重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同学。

     张红:

     我觉得这个是根本。我们通常把统一的要求变成了强制的命令。实际上有时候孩子反对的不是要求本身,而是要求的方式。荣老师您刚才说了那么多好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培养个性,我讲我的故事,我秀我的名字,包括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在个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共性来,就是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反映。当然王老师刚才说得也很有意思,即使这样做了可能还有不愿意的,那我们的底线是行为要规范,但思想可以自由。

     王春风:

     我挺佩服尹老师的,因为像校服问题是很敏感的,而且是班主任不能左右的,有些东西是根本做不了主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学校也不能自主行为,所以说,尹老师以这个作为突破口和同学来拉近这种情感,我觉得是很值得钦佩的。

     张红:

     比较有勇气,但是这种勇气表现在哪儿,是孩子们很关注的问题,很敏感的问题,所以越是选择敏感的问题,越是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反而越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刚才您说了那么多,集中在一点,就是老师要学会倾听,我讲我的故事是孩子讲,老师听,我秀我的名字是我来说,老师来听,这才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我先知道你在想什么,然后再来引导。有些老师习惯于我先说,你给我听着,你给我做到,这是规定,这是要求。这样在新遇到一个班的时候,可能孩子们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老师可能是那种很古板、很专制的老师,就会游离出集体。

     两位老师想集中表达的观点,就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在面临这些任务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方式,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背后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民主的理念。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尽快建立起真正有凝聚力的集体,而不是压制的挤在一个空间上的集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学会倾听。

     荣建伟:

     其实不仅老师要听学生的,学生之间可以多一些倾听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来互相聆听,比如前几年有一个《实话实说》的栏目,现在也可能在做。那么我们班级里也在做,有一次我们搞的主要面向班干部,实话实说自己怎样管理同学,自己的本心是怎样的,那也请同学们来实话实说,当接受班干部管理的时候,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不愿意接受是为什么,我愿意接受是为什么。比如有一次老师开会,班干部管理学生不许出一点声,谁也不许举手,不许出教室,自习上了很长时间,有的同学就起立自动走了。反正跟班干部请假你也不准,那我自己就走了。原因就是想上厕所,女同学不好意思跟男的班干部说,自己就去厕所了。实话实说可以让同学更理解班干部,也让班干部发现学生当中一些具体问题,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

     张红:

     一个现象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我们习惯于把它归结为一个现象就一种原因,然后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点常常是许多老师管理和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的支撑。像王老师您学校里的学生可能个性更突出一些,他们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在这个上面表现得更明显,可能您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王春风:

     像这个案例里面说到的情况,有些同学不太理解其他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平时让你穿校服你有意见,现在让你可以自动活动了,你又穿着校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就是说要尊重同学的不同观点。在我们学校这种情况也会很突出,引导同学尊重别人的个性,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既然大家现在能到一个班级来,那就是有缘分的,要在这个班级里共同生活三年,所以有很多的东西要共同的去包容、去理解,在民主的基础上要互相尊重,同学和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有的时候他们沟通不好的话,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一些指导,这才是班主任真正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张红:

     归纳两位老师的看法就是,当班主任遇到新接班的时候,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建立一个班集体,但这个集体怎样建立,可能每个老师依据自己的特点,方式方法会有不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尊重、包容、相互信任、有凝聚力的氛围,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最终打造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

      

     [对话专家]

     主持人: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专 家: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

     姚梅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张红:

     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分别从民主管理以及新接班凝聚力的建立角度谈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就我个人的观点,任何教育实践背后实际上都是有理论支撑的。三位专家来自不同的学科,我想请你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一下老师的做法。请问姚老师,心理学一直都是教育学非常重要的工具,那么从管理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您认为案例中尹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值得老师们借鉴,或者他背后隐藏着哪些正确的东西?

     姚梅林: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这个案例有几个特点是比较好的。第一是尊重孩子们自主决定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有很多需要,其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自我决定,而不喜欢别人来掌控,有了自我决定这个需要,他在将来才有可能自我负责、自我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尹老师用这样一个班会的形式,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校服这样一个问题,做一个研讨或者讨论,辩论,首先就把主动权给了学生,本身也就满足了孩子们自主决定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对学生是尊重的。

     张红:

     就是把成长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姚梅林:

     第二个特点,老师把校服两难问题,当然也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老师觉得比较棘手的两难问题拿出来讨论,这本身就有助于大家去辩论、去澄清一些观点,澄清之后,辨析之后,他的价值体系相对来讲就比较客观一些,比较容易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和错,或者好与不好的问题。

     张红:

     刚才宣武一职的王老师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举了他的例子,他们班原来也有这种情况,但经过辨析之后,大家忽然发现,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不穿校服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进而他们还探讨了真正的个性是什么。这个认识不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而是孩子们在这种两难问题辨析中自己成长起来的。

     姚梅林:

     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来辨析,会让大家更客观的认识这样一些看似简单或者有争论的势不两立的观点,实际上互有融合之处。还有一个特色,这个案例反映的就是给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毕竟这个老师不是特别熟悉这个班,在刚接手之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各显神通,老师可以借这个机会了解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而学生之间也可以换位思考,也是一个不错的沟通交流。

     张红:

     尤其对于新接班来说特别重要,促进大家相互了解。

     姚梅林:

     对,这是第三个特点。第四个特点,他在这里没有提,但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副产品,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更高端的心理品质,比如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创造性,还有审美、自主管理等等,借助这样一个校服的讨论问题,可能会给大家一些机会来展示这方面的心理品质。

     最后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建议吧,校服的讨论,班会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更主要的,有的时候不一定在班会上,像这样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培养孩子自主性、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意识应该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常规教学里也应该体现这样一种思想。

     张红:

     是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

     姚梅林:

     从发展的角度,就是着眼于学生群体的发展。从教师管理角度来看,就是培养一个自治、自主的人,而不是让人来管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把握好这个度,这也是这个案例里要凸显的一个问题。

     从教师本人来看,关键是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如果你认为学生都是要驯服的,都是桀骜不驯,或者都是懒惰的,是需要管制的对象,我们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一个样子,假如说我们认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是有自主性的,那我们的管理模式又不一样了,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生观。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这个案例里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就是教师的效能感,他有没有一种掌控的能力,他可以放手,但是在一定时候他又能够掌控住,不至于让学生发散开了,或者偏离主题,偏离大方向,我觉得跟教师的效能感有关系。在管理层面上,就是教师怎么授权,其实教师站在那儿就已经有权利了,教师这样一个职位就决定了你有一些权利,但这只是你职位决定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经验,然后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职位的权利可以淡化,在管理的时候不要以教师自居,要多些平等,平等的背后并不是说我不如学生,或者我要甘拜下风,而是说教师有独特的东西,是要学生发自内心来听从你的。

     张红:

     更多发挥专家权威。

     姚梅林:

     依靠教师的专家权威和个人的魅力,管和不管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显,看上去是放手,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或者在更深远的层次上对学生有一种掌控能力。

     张红:

     老师们经常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你要对他民主一点,他们马上就上天了,各种各样的要求都提出来了。尤其是新接班,经常有老教师告诫年轻教师,一定要先管后放,专制有的时候很有效,非常高效。程老师,从管理学的角度,您也给老师们一些具体的建议,什么时候专制一点好,什么时候可能民主一点更好,这两者之间如何求得平衡?

     程凤春:

     关于专制和民主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我觉得要把它说清楚很难,我尽量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来说。就这个案例来讲,从内容来看没有给我们特别多详细的资料,所以我得抛开这个案例来说一点。目前关于专制和民主问题,大家在理解上有不太正确的看法,如果把专制理解成个人说了算,武断,其实专制是不好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好,没有什么时候应该用,不应该用,他就是不应该用。但是如果把专制理解为做事果断,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可能是中性的,应该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民主也是一样,如果你把民主看成是一种程序,大家参与进来的程序,我觉得是中性的,大家可能有一个选择的问题。但如果你把民主看成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更好的执行,那他可能是好的,什么时候都应该民主,我觉得这有一个理解的问题。

     我觉得民主,或平时大家经常说的民主管理,其实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对所有的人来说,民主就是他有权利,民主管理就是方方面面的事情,日常工作大家都可以来说,大家都可以来做,大家都可以来管,如果按照字面上来理解,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大家谁都可以来管,谁都可以有权利来做这个事情,这都乱套了。严格意义上的民主是从决策意义上来说的,很多事情在形成议案,比如我们的规章制度,大政方针,我们的计划,在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倾听大家的意见,但是定完以后,再怎么执行,就不能再民主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不管在任何时候,严格讲民主都是很好的,就看你怎么用它。其实我觉得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民主,我不叫专制,我叫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应该是结合的,不应该割裂开,比如在一个班形成班规的时候,定班级大政方针的时候,甚至定这个班级一年或者两年发展计划的时候要民主。大家坐在一块讨论,和学生一起把它定下来,定下来以后这就是班级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是不折不扣,必须果断,这时候就不能再讲民主了。可以把班级的工作分成几种类型,或者分成几个阶段来做,不是说班主任我是新来的还是晚来的,其实新来、晚来都应该这么做。特别是新来一个班主任,还是要看一看人家那个班原来有什么样的班规,不能轻易说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新来就是按照我的规则,我定下来你们就得执行。其实班级严格来讲,不是像一个严格组织,有点像一个群体,这个时候民主更重要。

     或者说在定大事、定规定的时候要民主,执行的时候就要果断,要严格,要严谨。这样的话,作为班主任可能更容易融入这个班级,而不能强硬地说我给你定下规矩,那原来还有规矩,你们的冲突怎么办呢?所以处理得好,实际上是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

     张红:

     首先是准确地理解民主和专制的内涵,然后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起来。谢谢程老师。管理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发展,那么王老师您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了,这个案例中的尹老师他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您认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这种方式包括讨论,它和我们常规的很多老师习惯于不自觉的要求灌输和命令相比,他好在哪里?

     王海燕:

     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面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又和学校规则之间有冲突的时候,老师采取的方式还是比较开放、民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教师对待学生教育问题上一种基本的思想,我觉得从理念上、方式上还是比较先进的。

     张红:

     就是姚老师说到的学生观的问题。

     王海燕:

     应该是比较好的。而且我们看到了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当中不是完全靠专制、权威、生硬的去要求,而是更多回到了教育本身要干什么,就是刚才你说到教育是要让孩子发展,那么既然是要让孩子发展,他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在体验、感受过程当中,把发展变成真实的行动,所以我觉得老师是创设了一个平台,而在现实当中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有对校服的排斥,所以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

     这个案例我觉得他的这种真实,也让我们看到班主任可能在面对学生,指导学生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对校服这样一种态度,以及我们该怎样去引导,这个过程也让我们看到,我们以为大部分孩子或许不喜欢穿校服,但是并不是这样。孩子的选择和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当把多样化这样一种选择展现给孩子和让孩子自己去发表意见、看法时,一方面是呈现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思想,更多的是培养了孩子一种自主的判断,他的选择,甚至和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进行对话,实际上思维也好,价值判断能力也好,道德情感等等都有一个培养,也是很真实的平台。所以从这个案例本身,让我们看到可能引导班级的这种建设,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老师,这种全面负责可能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而更多的是搭建平台,让孩子体验到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来作为教育的主人。

     姚梅林:

     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误解,就是我的内容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他不知道,就案例中的孩子们来说,有的时候不是反对你的道理,而是反对你讲道理的方式;他并不反对要求本身,但是他反对你居高临下让他必须遵从这个要求,实际上归根到底是一个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问题。

     王海燕:

     所以我特别同意刚才两位老师说的,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他对学生的一种认识,我们通常说的学生观,你要真正激发孩子发展,可能要满足他几个需求,比如说归属感,安全感,你尊重他,他也一定会回报一种尊重,同时你要给他机会和权利,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也使得孩子能够切身体会到他被尊重,同时他也会尊重你,所以责任也好,尊重也好,遵守规则等等,并不是靠口头的指令,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的。

     张红:

     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感谢三位老师,下面请三位老师分别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您的观点。

     姚梅林:

     尊重学生自主决定的需要,培养自治自主的学习者。

     程凤春:

     从班级管理来讲,形成班规要民主,执行班规要果断,或者如果说专制这个词也可以用的话,其实也可以用专制。

     王海燕:

     班级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很难得的社会体验,应该让那种体验伴随孩子一生,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体验。

      一、如何理解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与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而言,是否需要具备民主意识与民主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新接班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开展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教育是大势所趋,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作为新接班而言,另外一项紧迫的任务,却是如何尽快地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那么,作为新接班的班主任,如何在建立班规和民主管理之间保持平衡呢?

       在一个新接班形成班规的过程中,通常存在这样几种情形:

       一是班主任的硬性规定,即班主任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自行规定新接班必须遵守的若干条规矩。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很多规定因为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班规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由同学自定班规,即班主任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写出大家认可的

     自己的班级里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样做既可以达到迅速形成新班规的目的,而且有民主之名,容易推行。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定班规,是否科学、可行呢?什么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民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呢 ?

      二、面对学生与校规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呢?

       这个案例中,师生接触时间不长,但是矛盾冲突很典型,班主任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值得我们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尹老师班上校服问题的处理过程。

       很多老师都有体会,校服问题一直是学校和学生矛盾比较尖锐的一个问题。

       校服的穿着在很多学校都是有强制要求的,学生也有很多反对的呼声。其实学校和学生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又何止校服问题呢?如果是在老班主任带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尚可考虑利用自己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消弭这些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新接班的班主任,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因为没有感情基础,学生不能接受的一些政策往往难以施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新接班的班主任开动脑筋了。尹老师解决的是一个校服穿着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用心分析,可以用来指导解决很多问题。

       1、尹老师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民主管理的基本模式:有矛盾,坐下来谈,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很多学校,穿校服是一个制度问题。在尹老师的这个案例中,貌似教师在规章制度上退了一步,但是实际上在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上前进了一大步。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我们”不仅是学生,更是我们老师自己。

       2、师生发现问题后,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路是:不穿校服我们也挺美;老师的思路是:合理的意见应该采纳。

       3、讨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发生矛盾的时候,师生坐下来共同讨论,双方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民主管理的必经之路,民主管理是泾渭分明地区别于一言堂的。

       4、师生通过这次活动,体会到了民主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和谐生活,也锻炼了师生民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尹老师的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会带来一定问题,如对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对于其他班级可能会产生效仿作用,对于一个新接班的班主任而言,如何在发展学生个性与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之间保持平衡,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遵守规章制度之间度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年轻班主任而言,无疑是是检验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一个挑战;倾听学生心声的做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因与学校规章制度发生冲突引发学生与学校的更大冲突,班主任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应该事先有所考虑,才能防患于未然;

       2、对于像尹老师这样的年轻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尽可能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对其做法和能力予以充分信任,这也是建立在平时对该教师的全面考察基础之上的,这对于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考验。

     (评析人 尹湘江 齐学红)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了自己

     陈宇

      李老师带班快十年了,从没像今天这样窝火——从接了校长的那个电话开始,心情不能用不好来形容,作为一名“老班主任”,遇到这种新问题,应该是相当的没有成就感。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李老师现在才觉得有点不对劲,有点赶不上趟,有点茫然——而在昨天,在研究学生资料时,还自信满满的。

      带了一个多学期平行班后,李老师终于等到了一个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比一届差……”这种感慨,似乎挂在很多老师嘴边,李老师也不例外。高一新接班,带得不是那么顺风顺水,一路磕磕绊绊,尽了全力,也只把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评比的分数维持在年级的中游,至于学习成绩,还落了下风。李老师憋着一股劲,不肯服输,前面有实验班,尖子生都在别的班级,自己的班自然比不过人家。“把那些好学生给我一些,我带得不会比任何人差!”

      现在,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因为学生的高考选修科目不同,学校将重新编班,同时,为保护班主任带班的积极性,鼓励竞争,不再设实验班,全部变成平行班。重新洗牌的结果,必然是每个班学生的成绩都旗鼓相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给每个班主任大展宏图提供了新的平台。

      拿到了重组后新班级的学生资料,李老师好好研究了一番,当然是喜大于忧,生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批原来实验班的学生来到了自己班,自己班原来的一批“尾巴”,自然也分化到了各个班级,阵容整齐多了。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重新开始,我要带给大家看看……”

       李老师想着。

      因为是资深班主任,经常会有年轻教师向自己请教带班的经验,李老师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几天,面临接手新班,李老师再次向年轻班主任传授了自己的经验。

      “带一个新班级,一定要在最短时间里建立自己的权威!开始管不住,学生不怕你,只会越管越乱。”

      “那怎么树立自己的权威呢?”

      “让学生上规矩!不要有任何让步,否则他们会上天。注意观察学生中的领头人物,先把他们管好了,其他人自然好办,所谓擒贼先擒王……”

      面对年轻教师狐疑的目光,李老师却是异常坚决,毕竟是资深班主任,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在一开始就控制住局面。

      班级分好后,第一次集中,班主任进班讲话,李老师已经为此想了多时,也准备了精彩的就职演说。李老师一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已然心中有数。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女生的身上。这个女生姓冯,学习成绩不错,但很有个性,自己认为正确的,哪怕家长、老师都认为不好,也要坚持。很有主见,是典型的我行我素型。过去的班主任根本控制不了她,只好随她去。

      李老师看到冯同学,就知道这是一个挑战。小冯光是外表就显得很有个性,很成熟,很社会。虽然不能像社会青年那样打扮自己,但在高中生里,已经很是突出,眉毛、眼睫毛都是修饰过的,虽然没带耳环,但耳洞是穿过的,一件校服外套里面,低胸的衣服有意无意地展现了出来,最显眼的是头发,染得有些黄,披肩散落,公然在挑战学校仪表着装的规定。

      “这样的学生,不把她管住,还得了?”

      李老师想着。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从小冯烧起。李老师相信自己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所以,说话的口气不容置疑。

      “小冯,今天我是第一次进班。你的仪容仪表完全不符合学校规定,我限你在一天之内整改,如果明天你还是这样,就不要来上学了!”

      李老师把要求很具体地告诉了小冯,让她放学后就去搞头发。

      小冯看了看李老师,什么话也没说。

      “小冯,你是第一次和我打交道,可能还不了解我的脾气。我今天和你好好说,但如果你不听,别怪我不客气……”

      第二天,李老师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一方面看看昨天第一次班会提出的要求学生有没有遵守,更重要的是看看小冯有没有变化。昨天整整一节课,都在给学生上规矩,特别是小冯这种情况,是作为重点谈的,话说得也很重。李老师一早来到学校,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小冯整改的结果。在他的想象中,小冯会给他、给全班同学一个崭新的面貌。

      小冯姗姗来迟,虽不至于迟到,但也是踩着钟点来的。看到小冯的形象,李老师不由得怒气横生——小冯没有做任何整改,和昨天一模一样,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

      “你给我站住!”

      李老师的语气异常严肃,

      “就冲你的头发,我今天也不会让你进教室!”

      “我的头发怎么了?中学生守则上有对学生头发的具体要求吗?”小冯的语气倒是很平静。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我昨天已经说了,你的这个发型不改,我不会让你上课的!”

      “我昨天作业太多,没来得及去理发店。头发我会慢慢弄的,现在我要上课。”

      “不要找理由了!我说出去的话,不可能收回,你马上回家处理头发去!”

      “现在理发店都没开门,你让我怎么处理?我先上课,回头再说嘛。”

      “没有这种可能性。你必须停课整改。这是我的规矩,我是班主任,我就这样说了!有本事你到校长那里告我去!”

      “你没有剥夺我上课的权力!”小冯的口气居然毫不让步,声音虽然不高,但很坚定。

      “我就有这个权力!你看你这个样子,像什么?不是来上学的,我说难听点,像社会上那些……(李老师还是忍住没往下说)你马上滚回家去,我不会让你上课的,我马上通知你家长,你不走,我要他们来接你。”

      说完,李老师在教室门口,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小冯一顿训斥。

      教室里一片寂静,胆子小的同学埋头看书,大气不敢出,其实什么也没看进去;胆子大一点的,在观察着这场师生间的交锋。李老师声音很高,可能整个楼层的人都能听见。

      李老师发泄完心中的怒气,把小冯赶走了,回头对班上的学生说:

       “我们班刚刚组建,绝不允许把坏风气带来!今后谁再敢违规,就试试!看看是你狠还是我狠。冯××就是例子。”

      回到办公室,分管年级的主任找过来,对李老师说:

      “刚才你说的我都听见了,你今天刚接班,我没有直接过来干预,但我还是要告诉你,这件事你处理得不妥。无论怎样,不能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力。现在孩子走了,她出不了校门(因为出校门需要班主任的条子),不知道在哪里转呢。你赶紧想办法找到她,好好和她谈,用这种高压的方法,对她不见得有效……”

      李老师义正辞严:

      “我带班十年了,我有我的工作方法,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不这样杀不住他们。她是领头的,必须先把她压下去。你们相信我的能力,才把这个班交给我,既然相信我,就不要干涉我的管理。”

       李老师给小冯的家长打了电话,要他们来学校处理问题。电话那头,家长没有多讲,只是说马上过来。

      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李老师转了一圈,班级的课堂纪律很好,李老师很满意,心想今天若不是把小冯赶走,哪里会有这种效果。这个班级的整顿,就从小冯开始。

      正想着,校长的电话来了:

      “李老师,你今天把一个学生赶出了教室,而且对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现在学生和家长都在我这里,投诉你随意停学生的课而且侮辱学生人格。这样,我先和他们谈谈,你先不要过来,等家长的气消一点,我让他们来找你,你好好和他们谈谈,态度要好一点,该坚持的原则坚持,但该认错的地方要认错。你们谈过,再向我汇报……”

      李老师坐在办公室,郁闷之极。

      “道歉?我凭什么向学生道歉?我带班这么多年,还从没有向学生道过歉。再说,我哪里错了?发型不合规定不能进教室,这是我定的规矩,过去也有不听的,但还没有碰到为这事投诉我的。”

      半小时后,小冯的家长带着小冯来到李老师办公室。小冯的父母都来了,李老师一看,就知道这样的家长很难沟通。父亲五大三粗,叼着香烟,脖子上的金项链很粗,膀子上绘着纹身,很像电影里的黑社会;母亲浓妆艳抹,说起话来声音很尖。李老师不禁有点心虚,心想,早知道她父母这样,就不这么强硬了,有这样的父母,孩子的表现也能理解了。

      李老师让家长坐,家长没有坐的意思,小冯在旁边哭——很奇怪,刚才李老师训了她那么长时间,她一滴眼泪也没掉,在办公室却哭得很伤心,一副无辜的样子。

      小冯的父亲开口了:

      “李老师,你教育孩子我们没意见,孩子的头发是不好,但你也不能不让她上课啊!”

      “我昨天就让她回去处理了,她根本不听,第一天就违反校纪……”

      “我请问你,校纪里哪条规定头发不符合要求就停课的?再说,发型的标准是什么?是你看着不顺眼就不符合规定?我在校长那里查了,没有这项规定。再说,你用难听的话讽刺打击我家女儿,课没上成损失谁来补?你今天不说清楚,我要到教育局告你去!”

      别看小冯的家长长相粗鲁,说起话来还真一套一套的。

      李老师当了十年班主任,从来就是教训学生和家长的份儿,还没有被哪个家长这样教训过。到底是世风日下还是自己出了问题?停课、喊家长,向来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法宝,难道自己一直就错了,只是没有人指出罢了?这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没烧着别人,倒是将了自己一军。

      办公室的同事想来打圆场,一下就被家长挡了回去:

      “我家女儿的事,班主任不处理,要你来管?你是我家孩子的班主任吗?你帮他,说明他无能,不能当好班主任。你要管就管到底,不然就别在这里打岔。”

      李老师实在是尴尬得要命,但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岂不是在学生、同事面前威风扫地?如果坚持,家长真的去投诉,不管什么后果,麻烦就大了。

      李老师现在有些后悔了:新官上任第一把火,该不该这么烧呢?坚持了近十年的做法,就一定正确吗?看来,真得好好反思了……

     如何抓好新接班的班集体建设

     深南中学 郭鸿薇

      新接班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起始班,一种是中途班。

       在我国中小学现行的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授课的教学体制下,班集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影响他一生的生活取向。然而健康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并非一照一夕之功,而要靠班主任积极思索,勤于建设;更要抓准时机,把建设的基础打好。

       班风对一个班的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利的,积极的,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们将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一个散漫落后的班集体,对学生影响无疑是不利的,消极的,学生也会渐渐变得消极落后,懒散厌学,自私狭隘,缺乏集体荣誉感。因此,班主任要努力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始年级的班集体建设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起始年级可塑性大,教师注意引导,较易形成良好的班风;另一方面,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起始班的班集体建设,虽不能一劳永逸,但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这对班集体学生今后三年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

      1、重视学生集体生活中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的印象,往往令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班主任应借助记忆的这种心理特点,力求使学生对初中生活的各方面的认识是全新的,美好的,高起点的。

       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班主任就要精心准备,力求给学生一个完美的印象:仪态大方、衣着得体,讲话观点鲜明,有理有力。既平易近人,又令人敬畏,为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师的威信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后的一系列工作,班主任都要十分重视“第一次”,尤其应当重视学校的大型集体活动,如第一次军训、第一次主题班会、第一次运动会、第一次文艺表演等,使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中,树立起热爱集体,力争上游的信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使新生在新环境、新集体中得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塑造自我形象。在这一系列“第一次”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为集体争光光荣,为班级抹黑可耻”的集体荣誉感和力争上游的进取心,使他们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是自豪的,并自觉地珍惜它,努力地维护它,整个班集体就会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凝聚力。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胜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灵活多样的组合形式开展,如按学生的兴趣、专长组成各种活动小组,举办多种形式的小竞赛,鼓励团结协作精神;还可让有某项专长的学生与此项能力较弱的同学搭配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奖励的设置也要讲究策略,设立优胜奖的同时,也要设立进步奖,既使优胜者得到肯定,也使落后者充满希望,紧紧跟上,起到鼓励先进,激励推动后进的作用。

      3、实行科学的日常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初一学生刚脱离小学,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安静上自习等许多好习惯均未养成。班主任仅仅靠自己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方法,去规范学生中的不良行为,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静止的机器,班主任却只有一个脑袋,一双眼睛,哪里管得了学生中的每一件事呢?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尽快地培养一支可靠、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还要与学生商量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班规。管理中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到班上人人有事干,班级事事有人干。在互相督促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每周总结报告一次情况,每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依据班规加以量化——加分或减分。这种由学生参与的、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法,对自制能力不强而又较为好胜的初一学生来讲,有着良好的效果。

      抓住时机,在学生中学生活的起始阶段,从“第一次”做起,使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实行科学的日常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健康良好、蓬勃向上的班集体,使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为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