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当代出版社品牌战略之我所见

    时间:2020-09-26 08:09: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国现有出版社570多家,每年的出书品种有十几万种之多,有时甚至会突破二十万的大关,而每一个品种的图书有十几种,甚至几十、上百种的同类产品,图书市场的竞争几近白热化,出版社要想在图书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中突出重围,树立起一面面高高飘扬的胜利旗帜,恐怕最好的突围之路就是树立品牌意识,实施自己的图书品牌战略。
    在市场化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许多知名企业早已意识到,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图书虽然有着精神产品的特殊性,但它也是商品,因而从根本上说,出版社也是企业。我们从不同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经历过“资源竞争——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的阶段。随着出版产业化的进一步加深,整个出版行业竞争的焦点必然会转向品牌竞争。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贯穿于出版物开发和出版社运行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品牌战略决策——要看得远
    什么是品牌战略?有专家定义为:企业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建立起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使消费者给予推崇、认可,达到长期占领市场的一种战略。还有专家定义为:探索一个品牌如何选择、界定业务范围及特色、明确品牌目标、供应采购、资源分配,如何进入市场及为顾客创造最大效用,以及赢得利润等行为,是一个不断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利的完整决策系统。
    可见,品牌战略具有宏观性,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到图书出版业,品牌战略决定着出版社将创立哪些图书出版品牌,这些图书出版品牌的目标是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对这些品牌图书进行传播与推广,如何对品牌图书进行营销,如何管理与维护这些品牌图书,如何对这些品牌图书进行延伸,等等。
    品牌决策是生产阶段产品决策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
    1.确定对象。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必须建立品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潜力的图书作为建立品牌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产品品牌的对象时,应和出版社的机构品牌保持一致。一般来说,出版社的品牌由低到高呈现四个阶梯,即单本(或单套)书品牌——丛书品牌——类别书品牌——出版社机构的品牌。从产品品牌到机构品牌是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所选的图书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类别定位,形不成规模,还是达不到量的积累,更谈不上质的飞跃。
    2.品牌设计。主要是设计图书品牌的形象及提炼其内在意蕴。品牌是一个易于区分的名称和符号,品牌的个性越突出,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越深刻。具体到图书上,如果有一个叫得响的书名,有别出心裁的装帧,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蕴,这样的图书自然会在众多的图书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3.品牌规划设计。品牌战略包括品牌的内部规划和品牌的外部推广。出版社在注重外部推广的同时,还要注重内部规划,要考虑到出版社的内部流程,出版社的营销系统,甚至出版社员工对品牌战略的认同,等等。品牌的内部规划制约着品牌的发展与成功。
    二、品牌定位——要抓得准
    在对品牌进行定位前,首先要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地位。出版社在制定自己的品牌战略前,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这些问题:
    1.读者购买图书时,是否考虑买本出版社的图书——了解出版社的品牌知名度。
    2.有多少读者喜欢本出版社的图书——了解出版社的品牌美誉度。
    3.本出版社在读者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和感受——了解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4.读者是否愿意购买本出版社的其他图书——了解出版社的品牌忠诚度。
    在准确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出版社才能根据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地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出版社在品牌定位上存在两个误区:出版社虽然也考虑到定位问题,但往往凭经验的成分多,而不是扎扎实实地通过调研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结论;
    定位后不能坚守,随意性较强,很难形自己的特色。目前的出版业,尤以第二个误区的表现更为明显。
    要买名著,我们会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要买词典,我们会首选商务印书馆;
    要买学术性著作,我们会首选三联书店;
    要买外语类图书,我们会首选外研社……探究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出版社各有自己明确的定位,长期以来,他们据此潜心开发各具特色的图书产品,形成产品品牌的叠加和积累,保持着产品品牌和机构品牌的稳固,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前出版社普遍存在跟风现象。《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图书市场上便“奶酪”成堆;
    教辅书好卖,图书市场上到处是“考试宝典”、“黄冈密卷”;
    《那小子真帅》热销,图书市场上充斥着一片“那小子”“那丫头”。英语类图书火爆,出版社便出英语类;
    励志书火爆,出版社便改出励志书;
    青春小说火爆;
    出版社又改出青春小说。如此一哄而上,“全方位”进军市场,甚至涉足与自己的品牌不匹配的领域,不能根据自身定位进行战略取舍,既不可能打造产品品牌,更谈不上建设机构品牌。
    打造品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我们沉下心来,以明确的经营目标、准确的市场定位来运作品牌,就能赢得读者对品牌的长期认同和忠实信赖。
    三、品牌推广——要放得开
    品牌不是自封的,而是消费者接受与认同的结果。要想让品牌深入人心,必须进行品牌推广。
    1.品牌形象是品牌推广的基础。品牌的整体形象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简洁醒目、易于识别的标志图形;
    构思精巧、耐人寻味、内涵丰富的出版社口号;
    风格独特,和图书相得益彰的装帧风格等等。这样的品牌形象更易于被读者理解、记忆,品牌推广的收效会更好。
    2.营销是品牌推广的关键。产品最终要在销售中实现价值,图书同样如此,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图书无任何价值可言,更谈不上成为品牌。要让足够数量的读者认识并记住这个品牌,出版社必须充分地“广而告之”,进行全方位的品牌营销。如: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广泛传播相关的品牌信息。另外,作者签名售书、出版社无偿赠书、创办读者俱乐部、免费培训等,也是很好的品牌推广形式。而且这样的推广成本低,但收效很大。如外研社在最初推广《大学英语》教材时,便采取每年免费培训大学英语教师的方法,使自己的图书很快占领大学英语教材的市场,掘得第一桶金。
    四、品牌维护——要走得稳
    品牌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品牌推广建立品牌后,并不意味着品牌战略的结束。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再次投入使用,但品牌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对品牌维护得好,使用得当,它就会不断增值,就会保持长久的影响力;
    反之,它的价值会不断递减,甚至可变为零,因而对品牌的维护一定要扎实而稳妥。
    1.确保质量。毋庸置疑,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中国图书商报》曾选择51家出版社进行了一次品牌读者认知度调查,商务印书馆高居榜首,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研社、三联书店等也都名列前茅。读者认为这些出版社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理由中,“历史悠久”、“作者资源实力雄厚”、“图书质量好”较为突出。当前图书出版的节奏加快,品种增多,一些出版社往往注重了对外宣传,却忽略了增强内功,导致图书质量下滑,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砸牌子。虽然通过大量广告宣传、公关活动能迅速提升图书品牌知名度,但如果没有高质量作基础,最终还是会失去市场。
    2.品版延伸。品牌书一经形成,是可以进行品牌延伸的。品牌延伸是指利用已获成功的品牌来推出新产品或同类产品,使新产品投放市场伊始即获得原有品牌的优势支持。如商务印印务馆依托《新华字典》,延伸出《新华词典》、《新华成词词典》等工具书,三联书店开发成系列的学术书等。品牌延伸可以不断加深读者对品牌的记忆,加强图书的品牌认同力和品牌识别力,保持了品牌对读者的持久的影响力,也就赢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3.品牌创新。时代在变,读者的需求也在变,原先的图书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其认可度、美誉度就有可能下降,出版社应作出相应调整,如图书的装帧、图书的品牌标识等更符合时代审美观;
    更换陈旧的知识;
    赋予图书品牌以新的时代内涵等。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出版品牌,出版社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品牌的生命力。
    打造品牌非一时一事之功,品牌战略需打持久战,需要认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稳步发展,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突出重围,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              希望出版社 傅晓明
    相关热词搜索: 所见 品牌战略 当代 出版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