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论森林重庆与生态文化建设

    时间:2020-12-15 08:09: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把重庆建设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大城市,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9月作出了“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的重大战略规划。其总体思路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以统筹城乡林业发展为主线,充分体现兴林富民;
    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坚持科技进步,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努力提高绿化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坚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兴林,优化森林结构,做大林业产业,培育林产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倡导生态文明的思路,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推进城乡绿化大发展。总体目标[/B]是:到2012年,森林工程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新造林1100万亩,改造低效林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林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农村粮林结构调整到7∶3;
    建成2000个绿色小康村,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达到500元;
    森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城乡绿化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都市区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城市,部分区县(自治县)建成市级森林城市。到2017年,森林工程继续巩固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森林品质更加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农民在林业上的收入人均达到1000元以上,把重庆建设成为林业产业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重庆”。

            重庆人口较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历史上长期混乱、人口的增长和政策的失误,重庆的生态环境同全国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遭到破坏。建国后,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我国进入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而重庆作为我国西部的重工业城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重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严峻的生态环境事实和频发的环境事件,重新唤醒了重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减缓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但伴随着重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改造的快速推进,就目前总体而言,重庆同全国一样,生态环境仍然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的发展战略,就是强调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对于重庆经济持续发展、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增强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重庆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在建设森林重庆过程中,人们对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不同的评价,但对于大部分生产经营者来说,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往往高于生态效益的评价,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往往是受利益调节各驱动的。同时生态环境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对其破坏和改善并不会直接和全部计入到具体的生产经营成本或收益中,这就使得如果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取得更大的直接经济利润,那么生产经营者往往会为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实施森林工程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森林重庆建设,人们就会无条件地、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而应该对生产经营者在建设森林重庆过程,因保护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给予及时合理的补偿,这就要求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森林重庆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同时,建设森林重庆不是简单的多种几棵树,多造几片林的问题,而是应该据此营造与建设森林重庆相适应的生态文化。否则过不了几年,又会因人为破坏而处处荒山。这是因为现时人们普遍缺乏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缺乏稳固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缺乏与建设森林重庆相适应的生态文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只能直到一定的补偿作用,法律法规只是最低的规范要求,且有空子可钻,因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是较低层次的调整。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行为的自学需要一种文化上的变革和建设,只有从文化的层次上对人们的理念进行调整并构建与之适应的文化支撑体系——生态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养成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真正实现重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保证森林重庆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巩固森林重庆的建设成果,为森林重庆建设提供社会精神基础和体制保证。

    ­

            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取代以人类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而征服自然界及自然环境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其基础和核心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绿色生态运动、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生态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不现于其它类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建设生态文化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平等原则,即要合理利用环境,保证当代利益,也要兼顾子孙后代的利益;
    ②平衡原则,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环境达成最大限度的平衡,和谐共生;
    ③可持续原则,要彻底扭转以自然界为征服对象的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力。

    ­

           当前,在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市级有关部门应该在国家制定的生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的生态政策体系,同时在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生态政策的前瞻性和远见性,不能等到生态问题成了堆才制定相关的生态政策,生态政策的正确与否,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巨大的。生态政策的错误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破坏,往往不是纠正错误路线就能解决的。中国沉重的人口包袱和全国生态破坏的现状,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二是加强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教育,把生态政策和生态政绩作为考察我市各级干部政绩的首要标志,在建设森林重庆的过程中,广大干部应树立生态立市的理念,这样有利于各级领导在决策中保证环保资金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三是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把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大学教育中,让大学生从理论高度充分认识全国及我市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建设森林重庆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以便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四是借全市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之机,进行广泛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岗位和技术培训,使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上升为全市甚至全民的意识和行为准则,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

    ­

            总之,生态文化建设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森林重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森林重庆建设,巩固森林重庆建设成果,实现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我市的森林重庆建设工程,只有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才能在全市树立和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意识和精神,从而促进重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

    ­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 文化建设 生态 森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