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9篇

    时间:2024-01-06 11:33: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9篇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 练习1、2 P18习题1.2 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3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4

    课题

    1.2.1投影与三视图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2.能够判断简单的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简单组合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自主学习

    1.照相、绘画之所以有空间视觉效果,主要处决于线条、明暗和色彩,其中对线条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几何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在建筑、机械等工程中,需要用平面图形反映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在作图技术上这也是一个几何问题,你想知道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吗?

    二、

    质疑提问

    下图中的手影游戏,你玩过吗?

    光是直线传播的,一个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的屏幕上会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的光线叫做投影线,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思考1: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线是有差异的,其中灯泡发出的光线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有什么不同?

    一、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思考2:用灯泡照射物体和用手电筒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分别是哪种投影?

    思考3:用灯泡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同?

    思考4:用手电筒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手电筒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变化吗?

    思考5: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思考6:一个与投影面不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投影的分类:

    把一个空间几何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可以获得一个平面图形。从多个角度进行投影就能较好地把握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选择三种正投影,即正面、侧面和上面,并给出下列概念: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思考1: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哪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还是空间图形?

    三、

    问题探究

    思考2: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3:圆柱、圆锥、圆台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5:球的三视图是什么?下列三视图表示一个什么几何体?

    例1:如图是一个倒置的四棱柱的两种摆放,试分别画出其三视图,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四、

    课堂检测

    五、

    小结评价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三视图的特点:一个几何体的侧视图和正视图高度一样,俯视图和正视图长度一样,侧视图和俯视图宽度一样;

    3.三视图的应用及与原实物图的相互转化。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1、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了空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反映出一个思想方法,即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的互化,尤其是空间几何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该部分内容中有些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认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化归的思想,总结出一般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通过化归解决问题,深化对化归、类比等思想方法的应用。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

    难点:会求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

    1、柱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2、锥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3、台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课堂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 m.xiaozongshi.com 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A. B.ab C.(+)ab D.ab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2π B. C.6π D.9π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      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A.81π B.100π C.14π D.169π

    (五)、 课堂小结:

    求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4)求棱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5)求圆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πrl.

    (6)求棱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7)求圆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2(r+r′)l.

    五、当堂检测

    1、(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A.32 B.16+16

    C.48 D.16+32 网]

    2、(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80 B.200 C.220 D.240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A.6 B.6π C.3π D.6π

    六、作业:(1)课时闯关(今晚交)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你会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

    1、柱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2、锥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3、台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课堂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A. B.ab C.(+)ab D.ab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2π B. C.6π D.9π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      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A.81π B.100π C.14π D.169π

    (五)、 课堂小结:

    求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4)求棱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5)求圆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πrl.

    (6)求棱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7)求圆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2(r+r′)l.

    五、当堂检测

    1、(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A.32 B.16+16

    C.48 D.16+32 网]

    2、(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80 B.200 C.220 D.240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A.6 B.6π C.3π D.6π

    六、作业:(1)课时闯关(今晚交)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你会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6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三、应用举例:

    例二(P94—95)略

    练习:P95

    四、小结

    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

    3、注意: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

    五、课后作业:

    P103第2、3题

    课后小结

    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交换律和结合律;

    3、注意:|a+b| ≤ |a| + |b|,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

    课后习题

    作业:

    P103第2、3题

    板书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7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什么叫平面的一组基底?

    平面的基底有多少组?

    引入:

    1.平面内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点A可以用什么来

    表示?

    2.平面向量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示呢?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高一学生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高一28班共1600人,男生850人,女生750人;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60人,中上等生约180人,中等生约580人,中下生约400人,后进生约380人。

    2、其中特尖班一个(理科),文科导读班一个,理科导读班6个,成绩较好。文科普通班6个,理科普通班15个学习情况一般,而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拓展:高一数学必修4公式

    一)两角和差公式 (写的都要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上面这个余弦的很重要)

    sin2A=2sinA*c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2

    1-sinA=cos^(A/2)*2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篇9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

    2.明确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

    3.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

    教学过程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例1、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思考: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