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经济新闻:从数据聚合到数据挖掘*

    时间:2023-06-20 15: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肖鲁仁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数字技术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多维而持久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早在300年前在他的著作《政治算术》中指出:“我不采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词语进行思维式的议论,相反地采用了这种方法……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1]8他创造性地将数量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更加准确。无论是经济现象的分析、经济活动的考察还是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都离不开对量的表述和评判。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和工具,是经济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2]95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报道中对数据的处理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数据在经济新闻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与之对应的经济活动、政治局势和百姓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最早的对商业信息的传递到传统的经济类报纸再到财经电视节目,经济新闻报道历来重视对数据的运用。

    首先是通过对数据进行量的描述,准确报道新闻事实,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映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报道的主题。简而言之就是传达经济信息。在新闻学里,信息可以被定义为能消除接受者不确定性的任何东西,一方面,人们不断接收和运用外界信息,以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在这种适应中不断改造环境,从而使人们对外界的认识从零散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到明智,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跃进。在这种数据运用方式下,报道一般会抓住几个核心数据来传达和自身主题相契合的重要信息,以实现借“借数据说话”和提高可信度。例如,2017年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面对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有人对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新成员要如何适应好新的角色产生质疑。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央媒的《金融时报》刊登了相关专家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回顾汇总了人民币的储备货币成长历程,列出一系列人民币地位变化的相关数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信息和信心,也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参考。[3]2017-04-20

    其次也可以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对新闻事物的性质、作用等进行判定,从而揭示经济新闻中事实的价值。如曾获中国新闻奖的《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报道了三年来湖区人民退田还湖的历史转折。文中使用“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554平方公里”等数据,向读者准确传达了“长大五分之一”的确切含义。此外,文章还通过水利专家将洞庭湖当前容量的扩大数据对防治重大洪灾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了新闻事件的价值,也更有利于读者准确直观地认识新闻事实。[4]2001-12-25

    此外,经济新闻中的数据也可以作为辅助性材料,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其他问题。这包括了对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比如说在人民网新闻《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提前开工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中,阅读标题后,被吸引的读者大概率会想知道所谓的“一批”和“重大”等词语到底代表了什么。相应的,文章作者在其后的小标题中也立马给出了答案:“12个重大项目”“投资超800亿元”“900亿元……年底县县通高速”等,这些醒目的数据介绍了新闻的核心,对数据的恰当运用起到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报道内容的作用。[5]2022-07-20

    总的来说,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之前,财经新闻中的数据大多是一种配合主要新闻事实而聚合起来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和含义,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规律、揭示新闻价值、增强新闻说服力和可信度。

    数据挖掘,指通过特定的计算机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揭示数据之间的隐藏的关系和模式,发现新闻事件(现象)的本质及其与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决策者提供新的知识和视角。[6]5在此思路之下,总的来说,我们要超越传统的将经济新闻和数据简单相加的形式,追求实现经济新闻这一特殊的新闻类别在“数字性”“大数据”这一历史条件下的新样态。[7]37-41具体来看,大数据技术可赋予经济新闻可视化、关联性和预测性等新功能。

    1.数据的可视化让经济新闻更“亲民”

    传统的经济新闻大多采用堆砌的方式利用数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受众一眼望去引用数据的部分遍布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从而本能地产生想要逃避对这一部分阅读的想法。尤其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的情况下,这种数据单纯使用且扎堆出现的利用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为了避免用户陷于“望数生畏”的苦恼而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数据可视化,即“以图形、图像、地图、动画等更为生动、易为理解的方式来展现数据的大小,诠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8]73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澎湃新闻的作品《中国人的流动:七普数据大透视》中就使用了数据表、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口的流动。其中柱状图揭示出除了传统的一线城市人户分离人口较多外,一些传统的人口流出地同样达到40%以上,因而满足这些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只是北、上、广、深的任务,压力同样也存在于黑、吉、辽、津、渝等人口流出大省(市)。[9]

    而在澎湃新闻的另一篇关于中国历年最热城市变迁的数据新闻作品中,作者创新地使用了环形柱状图,将中国“火炉城市”的历年变迁、总体温度上升、高温天数占比上涨以及夜间火炉等情况清楚地展现了出来。作品不仅着眼全中国,也从两个重要城市——上海和武汉的夜间火炉情况入手,通过可视化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向读者表达了“武汉在变凉,上海在变热”的现实情况。[10]72此外,可视化不仅在直观上对用户的接受更有帮助,而且在其应用的过程中,对数据使用者和新闻生产者对数据内容的理解方面也存在有益的作用。

    总的来看,经济新闻的可视化一般可以分为静态可视化和动态可视化两种,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静态可视化,其在报道中多表现为数据图表,可以有“关系图、流程图、地图(热力图)、时间轴、气泡图、柱状图、饼图以及散点图等”[11]72。除此之外,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是动态可视化,其可以拥有视频、网页、动图、虚拟现实等多种更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因而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2.大数据可以充分反映不同经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总体来说,关联性可以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例如将正向相关的用电量和GDP相关联,反映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2]相对的,也可以将清洁能源和城市pm2.5关联,反映其负相关关系。

    具体地看,关联性经济新闻可以是媒介关联,即在具有关联能力的网络报纸、广播语音、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媒介之间谋求实现互联互通,为不同受众提供其需要的不同的产品。关联性经济新闻也可以是输出互联,即所谓的“多屏融合”,借助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不同的终端设备,实现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13]3-6此外,关联性经济新闻还可以从生产角度入手。经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经济新闻多局限于对单个行业经济情形的报道,而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可以做到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关联性,例如《卫报》关于英国骚乱的数据新闻,其结果正是以社交媒体上所获得的非结构性数据而得出来的。[11]70-73+86借助关联性思维方法,深度挖掘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新闻真相,经济新闻将可能实现对视野局限的突破,站在更高位置上俯瞰经济现象。

    3.借助海量数据强化经济新闻预测性

    经济领域的相关人员长期以来都在追求通过准确地分析现有信息等手段来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走向的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是建立在大型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之上的深度经济揭示与解析,是西方学者所说的‘数据新闻’或‘数据驱动的新闻’。”[13]3-6随着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发展,经济领域内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熟,而经济新闻也将在逐渐提高其预测能力的同时不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例如龙文等人进行的“基于多层级新闻的股价预测与交易策略研究”,最终的模拟投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个股新闻能在股价趋势预测中发挥作用,对应的子行业新闻和行业新闻也能在股价趋势预测中发挥作用……验证了该方法(基于多层级新闻的MKL模型的交易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14]14

    或许,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拥有相对权威信息来源和较稳定资金供给的传统媒体如果能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将会在预测性经济新闻方面占据主动。

    技术的发展呼吁应用领域的创新,相应的,在经济新闻方面需要新的报道手法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以实现行业水平的提高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各行业提供优质且有益的产品。但新技术的应用常常首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那么,认识这些问题,想办法解决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尽力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数据背景下经济新闻创新手法面临诸多障碍,既包括单纯技术层面的,也包括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匹配措施跟进层面的。

    1.大数据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和深度开发

    5G技术所支撑的万物互联可通过全社会无所不在的传感器所生成的海量数据来表达,这些数据主要表现为三大块:位置数据、行为数据和关系数据。[15]54海量数据使整个世界处在另一种虚拟世界之下,这个虚拟世界实质上是由数据版图所构成,无论用户偏好还是市场动态,无论需求升降还是供给侧调整,都可通过数据来描述、分析和判断。在大数据年代,谁真正掌握并拥有数据价值的挖掘能力,谁就拥有认知、把握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以前我们常常将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新闻评价为“技术开发”有余,“人文关怀”不够,把大数据分析中的“人本路线链条”缺失归结于“大数据原罪”。[16]50其实,对大数据技术的误判最大原因是数据收集不齐、挖掘深度不够。比如,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口基数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但我们多年来忽略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红利,以及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环境下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变化。

    应该承认的是在大数据年代传统经济新闻内容生产包括专业媒介内容生产和用户内容生产逐渐下降,而机器生产内容包括传感器生产内容和智能推送内容将逐步上升。同时呈现的另一种反向趋势的是传统的资讯类内容将逐步下降,而社会传播中的关系内容(微信、微博等)和功能内容(购物、导航、交通等)将逐步上升。[15]54-57可惜,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海量数据没有被社会关注,或者说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关注不够深刻。否则,近年来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发展在宏观层面就不会受到因政策管控而遇冷的局面。

    在大数据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要想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及时准确地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相关财经信息,从而采写更能反映时代变化的经济新闻报道。比如路透社、彭博社、《经济学人》等都建立了自身可靠的数据库,每当新闻事件发生,后台分析师就会紧密配合,充分利用自身数据库将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相应的趋势图、表,让受众能够直观地看出数据背后的发展趋势。[17]63-65

    2.“数据黑箱”的存在使网络传播滋生出“有毒数据”副产品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它是对那些被形容为不为人知的、不能打开、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的隐喻。[18]49-53在将大数据应用于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算法就是一种黑箱。具体来说,这种黑箱是一定量的作为“原料”的信息被投入大数据的算法“车间”,算法根据其被设定的特定方式挑选、加工并分发信息,而广大用户在大多数新闻提供商以商业机密等为由拒绝公开算法具体运作模式的情况下,往往很难真正了解其内部规律,从而容易形成用户被沦为算法或者新闻内容提供商达到特定目的的牺牲品的现象。

    黑箱的存在虽然在结果上短期内可能难以发现有害的影响,但却是对公众信任的一种挑战。当前数据在某些领域的实际应用已然因为黑箱的存在引发了诸多问题,也正因为这种数据使用方式具有的黑箱特征,才需要“算法的透明性或解释性机制”。[19]2但与对算法公开化的呼声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对算法作为一种商业机密不应完全公开而要加以保护的主张,这种观点认为“算法由编程者设计,进而给网站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因而本质上属于“智力财产”[20]66-71。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冲突将是在经济新闻报道领域使用大数据和算法挖掘分析数据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而且因为经济新闻和金融工作的敏感性,解决冲突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有两种不同立场的观点分歧的存在,才让对具有黑箱性质的大数据算法的管理遭到了重重阻碍。

    丽莎·吉特曼认为看似客观公正的对数据逻辑分析的结果,实际上处处体现着价值选择[21]59。推理后不难看出,受众既可以从中找到真相,也有可能被伪装成“真相”的假象所迷惑。[22]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各种数据混杂在一起,难免出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前几年,魏则西事件中的“数据寻租”与“数据误导”就是典型的案例[23]。

    3.数字技术催生了大量非专业传播者,从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乌合之众”是网络时代对传播主体的一种描述。美国传播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尔认为,大众参与了信息的生产和发布,造就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即“大众自传播”(mass self-communication)[24]238-266。大众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渠道,以“我”为中心生产内容,传播信息,成为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络的节点之一。“它既具大众传播的特征——因为全球网民都可能成为某一信息的潜在受众;
    又是一种自传播——内容自主生产(self-generated in content)、接收自主选择(self-selected in reception)、发布自主导向(self-directed in emission)”[25]43。由此可知,以数据技术推动的“大众自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行为规范相较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所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且复杂,因为传统大众传播时代所确立的一套新闻伦理规范,已经完全不适合于数字时代大众媒介所具备的多元性、广泛性和复杂性[26]58-61。

    除以上几点外,经济新闻在大数据时代追求手法创新还存在其他阻碍,对于这些阻碍经济新闻业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来处理,例如在数据采集和挖掘中,要注意数据来源、数据可信度、数据覆盖面以及数据采集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后续数据漂洗、过滤以及结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27]51-52+55可以通过要求算法“I-T-O”全公开以解锁其全流程、基于人工的逆向工程学的严密观察推断和发掘以及在此基础上更关注用户“能看懂”的“可理解的透明度”的手段以求打开黑箱。[28]84-88+159此外还有目前已在迅速发展的在各个渠道开设官方账号,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和官方话语宣传,整合并引导公众舆论,实现对非专业传播主体的“以疏代堵”监管模式的建立。[29]28-42总之,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这些障碍的影响,将为在大数据背景下实践创新经济新闻的探索开创良好的条件。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新闻要追求新的发展,不能再满足于单纯对数据的聚集和堆砌,而要从新闻生产、分发到反馈的全流程入手,实现数据思维的渗透,数字时代的生产主体将不再只是记者,而是在数字技术连接下的在不同层面上“重新分配生产资源和要素的网”。[30]8对于身处这样时代里的新闻人而言,“用数据说话、用图说话,将变得与新闻写作同样重要”。[31]8为此,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尝试可视化新闻、关联性新闻和预测性新闻等创新路径,充分发挥专业媒体机构、互联网新兴平台和广大社交媒体用户等各方力量,从而实现对新时代新挑战的突破,推动经济新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经济“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分享经济是个啥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5期)2017-01-25拥抱新经济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相关热词搜索: 数据挖掘 聚合 数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