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究

    时间:2023-04-11 13:1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焦鹏昊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树立目标导向、加强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含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最终目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体现高校科技综合实力。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近年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与区域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紧密度极高,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掌握大量的应用技术成果,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理论上具有更加突出的技术转换优势和更为鲜明的技术应用特色。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够完全体现出技术转化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与国家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转型的定位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新定位自身的服务角色,根据自身掌握的教育资源做好人才、产业、教育和创新等多种链条的有效衔接,将“软硬兼施”的平台建设与保障建设相结合推动研发成果转化,构建一条科学合理的转化路径。

    (一)研发实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的大多高职院校侧重于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主体工作仍然以教学为主导,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力量不足。教育管理部门和地方财政在科研投入上相较本科院校偏少,行业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动力不足。这些都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基础较差、能力相对薄弱,技术转化成果水平不高,与自身的发展定位、社会期待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教师自身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行政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科研,长期如此甚至一定程度上远离了自己的研究专业,过于碎片化的时间也导致无法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能够做深做强;
    教师大多缺乏理论向实际转化的能力,工程问题和理论问题之间的转换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帮助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能力不足。

    从科研环境来说,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中倾向“单打独斗”,尽管有些教师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同领域同专业人员缺乏科研学术带头人的引领,无法形成科研能力互补的课题组团队。加之职业院校本身的号召力在申请高水平项目中处于劣势,已承担的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时能力相对不足,教师无法在行业企业中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难以吸引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技术研发。

    (二)产出的科技成果时效性和流通性欠缺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在这一因素影响下,虽然我国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产教融合推动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又将人才培养的地位不断提升,企业与学校之间在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众多难点和痛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时效性层面,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时代背景下,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更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技术创新产生更加迫切的需求。一旦校企之间未能建立起迭代快速、反应灵敏的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的成果研究必然造成滞后。同时,如果企业未能及时反馈相关诉求,高职院校又无法及时捕获相关产业信息,即便自身已经研发和掌握的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但由于未能意识到这些科技成果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对成果时效性不了解的情况下无奈堆砌,“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有需求却无法获得相关的技术信息与获取渠道。

    流通性层面,学校普遍缺乏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路径。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但由于站位和角度的不同,缺乏商业化的思维和运作体系,而目前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之类的平台来打通市场、资源和人才等通道,也未能培养出数量充足的、具有市场运营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实属遗憾。

    (三)科研管理尚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比如天津的职业教育,行业办学是它的一大鲜明特色,这就更加突出了服务地方和行业的重要性。尤其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一项考察指标。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能充分体现自身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科技研发定位模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科技研发的重点在于应用型研究,同所在区域的企业生产实践具有紧密关联,对科技成果的关注点在于实际应用和再开发,而非普通高校的基础性和理论性研究。且科技研发管理主要借鉴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管理模式,科技研发从导向上缺乏清晰的定位,部分参与科技研发活动的教师,在某些成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选题上,未能向应用和开发等层面倾斜,而是偏向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

    科技成果形式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匹配度不高。高职院校现有的科技研发活动重心大多是为了完成各级发布的纵向课题相关研究,论文撰写和知识产权的申请也多服务于此,论著也偏向教材等方向。很少放在迎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科技研发投入上,因此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所占比重不高,相关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难以产出与企业发展需要相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科研成果。

    科研管理体系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整体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欠缺,在开展制度建设中的长期规划时未将知识产权纳入其中。当前高职院校中,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在“破五唯”的背景下已经逐渐摆脱唯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立项级别等指标的考量,但尚未能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指标纳入进来,导致教师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足够重视,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仍然将精力放在发表论文和教学改革类纵向课题的申报上。更深层次来说,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过程中有时为了相关指标或填报数据的“亮眼”,过度追求知识产权数量,而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专业性、适用性、创造经济价值的可能性缺乏考量,由“量”到“质”的追求尚且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未能倾向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益评估和提升途径的探索。

    想要摆脱科技成果转化的以上困境,高职院校科技研发亟须找准定位。为了履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使命要求,在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类型化的发展背景下,应当从根本上意识到高职院校的明确定位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转化上,需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其重心应当在帮助企业工艺改善和技艺提升上,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软硬兼施”的路径来实现。所谓“软硬兼施”,一是体现在平台建设上,打造完善的硬件和软件配套的科研平台;
    二是体现在保障建设上,完善硬性制度和软性管理相结合的双重保障体系。通过“软硬兼施”的建设路径,明确院校自身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准确定位,推动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形成职业教育独特的优势。

    (一)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牢固的“软件+硬件”平台和载体

    科技成果不会凭空而来,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硬件条件的支撑。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需要相结合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之“源头”。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科技研发和转化也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活动,并最终构建完善的研发生态系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打好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基础。高职院校应当花费力气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方便新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应用难点和痛点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联合企业打造研发与服务契合的高效协同创新团队,将研究方向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收集企业需求信息确定研发方向,集中优秀研发力量和优势专业,必要时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共同建立技术应用中心,提供足够的实体场所和配套设施等硬件保障。以教育园区和产业园区等为依托,共建产业联盟,加强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成果的创新性、时效性和流通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以国家和地方政策为依据,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建设,用市场化的运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

    2.利用科技研发“双创”平台“开源”,拓展科技成果开发思路。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众创空间、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工具,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相结合,着力于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发现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和技术革新方向的“双创”项目,分析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坚。利用产业环境中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新产品及商业模式进行市场验证和迭代,通过企业实体运营将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双创”对产业发展的价值贡献。

    3.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平台的建设与产业化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联系。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组建工作,在上文所述产业联盟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加强知识产权和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搭建开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分享成果转换信息,以信息技术“揭榜挂帅”等形式将校企双方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共建科技园,以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流通,并对高职院校提供成果转化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服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科技研发水平、运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

    (二)为科技成果转化以“硬制度+软管理”保障体系保驾护航

    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过程中,亟须深化内涵。相关保障体系同样需要软硬兼施,以“硬”制度为前提,辅以“软”管理,从而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坚实保障。众所周知,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纵然再完善的软硬件平台,一旦缺乏制度支撑和体系保障也难以发挥其效用。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方向引领,但落到实处仍需高职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激发高职科研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完善“硬”制度,打造积极的科研氛围。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力气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体系,完善科研业绩认定办法,适当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权重,对取得重大研发成果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将奖励的重心适当向成果转化倾斜,形成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导向。

    高职院校应当出台相对完善的科研业绩评价制度,既要照顾到团队的整体利益又要兼顾到个人利益,将专利授权、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到款金额、成果转化收益等能够反映出成果转化效果的量化指标纳入至教师个人或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中,并将评定的结果与职称评定、部门科研奖励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挂钩。

    鼓励设立科研人员专岗,并为兼职科研人员提供充裕的研发和实验时间,可在设定的绩效评定中将科研业绩一定比例折算成教学课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规范,培养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科研人员培养、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研究条件的完善提供资金支持,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增强校内培训,持续帮助科研团队提升科技研发水平。

    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和完善科研带头人的专项培育和引进政策,打破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使用界限,为科研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拓宽科研人员视野,发挥带头人引领力量,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2.优化“软管理”,营造舒适的科研环境。以科研项目驱动科技成果转化,重视校级课题对基层教师和新晋教师的培育作用,鼓励尽量多的教师们参与到相关校级课题申报和研究中去,以高数量的校级课题筛选高质量的培育课题,为更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做好孵化工作,也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孵化工作。对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类横向科研课题,凡是正在或即将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的,需加大力气对其重点投入资助,采用提供技术支持、追加配套经费和提供奖励绩效等方式激励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将其做好、做深。

    在校内管理环节制定灵活精简的管理流程,执行课题负责人权责范围内的“一支笔”式管理模式,使科研人员不用受困于烦琐的“跑签字、跑流程、跑报销”等科研管理执行环节,营造舒适的科研环境。

    在“提质培优”“双高建设”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二十大召开以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是高职院校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还存在诸如研发实力不强、产出的科技成果时效性和流通性欠缺、科研管理尚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等困境,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找准自身职业教育特色定位的基础上“软硬兼施”,既要为科技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打造软硬件平台,又要实行硬制度和软管理的保障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形成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现实路径。在施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高职院校制度的建设,必须贴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在求发展求提升的道路上守住红线和底线。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不可“揠苗助长”“杀鸡取卵”,保障科研人员依托院校在积极的氛围中水到渠成的推动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从而形成职业教育独特的优势。

    猜你喜欢科技成果院校高职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科技成果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科技成果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科技成果航天器工程(2014年4期)2014-03-11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路径 成果转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