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闻播报”模式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以《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为例

    时间:2023-04-10 11:0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丽萍

    (甘肃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旨在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使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育人功效。当前,各高校在积极开展“思政课程”教育基础上,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各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育内容,而且也让学科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1]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很多,基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专业课程特点,采用“新闻播报”教学模式,即借鉴学习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主题内容进行设计,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现场解说展示,教师再将新闻播报的内容与教育内容对接开展教学活动。”[2]“这种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3],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积极反馈,发挥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新闻播报”选择在开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新闻播报内容主要围绕国内外一周发生的时政热点。播报小组可根据教学周数及班级人数,每个班级分为10组,每组3-5人不等,另每班设专职拍摄视频及照片学生2名,做好教学实践活动记录工作。新闻播报教学活动具体要求:

    第一,做好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新闻播报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小组成员可根据需要选择新闻采编、课件制作、视频剪辑、新闻播报等工作,进行分工合作,注重各环节衔接,加强团队协作。第二,新闻主播男女搭档,优化组合。要求男女搭配、着装正式、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大方自信、配合默契,在规定时间10—15 分钟内完成新闻播报任务。第三,内容精挑细选,注意时效。所选播新闻应及时有效,内容鲜活,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内容包括国际、国内、社会、地方及学校新闻。第四,深挖新闻价值,互动探讨。鼓励学生在新闻播报中,积极进行思考,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凝练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第五,教师积极引导,点评总结。教师在学生交流互动中加以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对各小组新闻播报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从新闻播报中提炼教学导入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一)形式多元创新

    新闻播报从形式上看,借鉴加入央视新闻联播开头和结尾的经典音乐,增加新闻播报完整性;
    男女主播搭档,配合播报新闻,做好分工合作;
    学生融入焦点访谈、时事辩论及政法新干线等专题讨论,就时事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
    采用记者连线、特邀评论员及记者采访等多向交流方式,加强现场互动交流;
    在新闻播报的语言上,不仅加入了大学生熟悉喜爱的流行语,还首次出现中英文双语播报和手语播报等多种新颖方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新闻图片、微视频等,增强新闻播报的有效传播力。

    (二)内容丰富精彩

    新闻播报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聚焦国事访问、外交谈判等国际时政重大问题,认识世情;
    聚焦国家政策、领导重要讲话等国内时政,熟知国情;
    聚焦民生百态,服务社会发展等社会新闻,了解社情;
    聚焦甘肃,心系家乡发展等地方新闻,了解省情;
    聚焦师生热点,展示学校风貌等校园动态,掌握校情。除此之外,学生还加入彩蛋环节,如60 秒打卡国内知名景点: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去看那人山人海;
    全国高考那些事儿——高考记忆;
    走进英语四、六级;
    期末考试,你准备好了吗?甘肃政法大学首部MV献礼祖国;
    天气预报温馨提示等,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动交流热烈

    在新闻播报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次都安排交流环节,台上台下对话互动,提出更多新观点,认识问题更加清晰,有效解决大学生课堂互动难的问题。如设置贴近大学生的问题——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学生们结合当前时代背景,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发言,谈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专栏节目——中美贸易战中,新闻主播阐述观点后,学生们积极表达看法,并向新闻主播提出问题,交流紧张而热烈,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为提升新闻播报的吸引力,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准备新闻播报,互动交流从课上走向课下,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新闻播报教学活动开展,各小组成员通过学习筛选新闻素材、制作PPT、主播播报新闻、视频剪辑等,保证新闻播报的选题精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从新闻播报中创设生动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地交流、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新闻的价值及学习的乐趣。在课后教学反馈中,不少同学认为新闻播报模式非常好,不仅帮助自己了解时事,还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交流互动好,有问有答有讨论,为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点赞;
    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一)激发兴趣,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新闻播报中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对新闻产生亲切感,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大学生喜爱的短视频类的APP 娱乐平台,如分享抖音视频——阅兵时,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各种热点小视频的融入,成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思考的“爆点”;
    网络语言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特点受到追求个性与潮流的大学生青睐,如在连线记者中,有学生未展示自己作为记者的照片,而是写道:“因本人太帅无法加载图片”、回答不上问题时说:“我太难了”、表达开心时就会出现“好嗨哟”等网络热词,学生接受度较高;
    此外还增加彩蛋大放送环节,如各小组的新闻播报花絮,展示学生的幕后准备情况、录制感恩父亲节——给父亲的惊喜表白、校园冬至节——我们吃饺子喽等,深受大家的喜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共情沟通,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没有情感的互动,是不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特色紧密结合,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找到交流互动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课程思政真正地打动学生。结合当下热点事件,学生才会格外关注,从而容易引起共鸣。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周恩来回延安》《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及《中国机长》等一系列红色电影不断涌现,《国家》及《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人人咏唱、万民共鸣的浓厚氛围,掀起了一股学生与国同庆的爱国热潮;
    学校新闻终于等到你——甘肃政法大学、离别之时不说再见——毕业晚会、经典话题——期末考试等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触动内心的青春回忆;
    “阳光这么好,别辜负了今天”“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一直相信,会有一个高度,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等经典走心的语句深得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三)创新探索,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通过引入“新闻播报”模式,融入升国旗、唱红歌及案例分析等生动有趣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展现自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关注新闻的良好习惯,夯实专业课程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世情、国情、社情、省情及校情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4]只有开阔学生放眼望世界的国际视野,对世情有着科学的认识,才能知世界之动态,以不变应万变;
    深入了解国情,识国内之变化,防患于未然,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聚焦社会,明事之所发,做事之所需,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熟悉省情,立足本土,为家乡发展积极做贡献;
    关注身边的事,走进校园,融入校园,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要创新新闻播报形式,尝试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积极营造课程思政育人氛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新闻播报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凸显新闻播报在课程思政中育人特色”[5],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技能,涵养品德,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相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新闻播报就像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大学生睁开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眼,伸出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触角,在观察和触碰中,大学生遇见是非、善恶和美丑,在认知和思考里,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守那份本真。”[6]通过新闻播报积极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专业课堂中科学认识世界,“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获得感,在社会实践中的使命感,在成长成才中的满足感。”[7]在“课程思政”中,促使教师加快转变课堂角色,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和社会变化的热情,帮助学生挖掘个人潜质,明确人生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国家认同感,深化国际认识,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育人思政交流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如此交流,太暖!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政府 为例 播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