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时间:2023-03-11 08:4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白国成

    (河北省沧县杜林二中,河北 沧州 061000)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语言简练,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是一字一音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学艺术的精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中、高考开始涉及对联题目。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多渠道、多层次的知识运用很重要。我认为作为文化精华的对联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极强的艺术概况力,它以精炼、短小、富有哲理与个性见长,讲究平仄对仗,生动活泼,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恰当地引用对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优秀的对联是集哲理、诗歌、书法、美术等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结合体,它启迪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长久的艺术感召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了深厚的对联艺术熏陶,无形中会激发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在平时生活里就会不经意地关注搜寻一些对联,并进行品评。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就会由课外负担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了。课内和课外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学生们还会把一些看到的和搜集到的对联拿来与全体师生共同欣赏。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例如在单元拓展链接中,讲冰心的《繁星》《春水》时,我让同学们提前在课下搜集了一些关于冰心的对联。上课时,还真的有好几位争相站起来发言,并展示了冰心创作的一副对联:

    世事沧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梦中飞。

    我不禁对同学们的表现大为赞赏。接着我说:“老师把冰心的这两个诗集也写到了一副对联中,请大家品析一下如何?”我在黑板上竖着写下了两行字:

    冰融春水繁星耀;
    心有闲情往事幽。

    “大家看这副对联,是我业余时间创作的。上下联第一个字嵌了‘冰心’俩字,上联中嵌了《春水》《繁星》两个集子,下联中嵌了《闲情》《往事》两个集子,大家看好不好啊?”大家齐声叫好,现场气氛也上来了,对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优秀的对联大多能当场背诵。不仅对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内涵,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还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从中受益匪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了兴趣,便形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就自发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学习,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的任务,而是变成一种享受。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统一,其本质是交往与互动。教学过程应是师共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的运用对联,会产生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对联会散发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精华。有些对联对景物、名胜做出了精确的概括,且形式短小,对仗精工,读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用了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副描写雪的对联: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大家读完以后,都认为很是贴切,把雪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以此作导入,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所要讲解的课文中。同学们对课文掌握的很到位,学起来感觉很轻松。

    我们进行作文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亲近汉语言文字。亲近文字的最好方法就是文字游戏。中国的文字游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灯谜,另一种便是对联。但灯谜是纯粹的游戏,而对联因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到今天已经发展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样式。把对联视作文字游戏其实是将其贬低了,在老式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学生学诗作词的必备手段。而进行对句教学,又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吸引学生。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在很短的几年中,能够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当然我们现在学对对子已经不是为学诗填词来打基础为根本目的了,而是把它来作为激发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组织语言的一种手段。

    对联篇幅短小,对课的内容简单,使学生容易掌握,对对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但它是作文形式的一种延伸,它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新的尝试。

    比如,有一次,轮到作文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唉声叹气,于是我灵机一动,不如由对对子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出了一个上联:“包子”。大家可乐坏了,这都什么呀,于是课堂上热闹起来,同学们对得五花八门:馒头、面条、花卷、米饭等,还真不少。我顺势又出了一个难度大一点的上联:“做人要堂堂正正”。这下同学们三一群俩一伙的想对子呢。五分钟后,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有的人对得相当的不错,例如:“写字需工工整整”,“生活应开开心心”……,我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这样气氛也活跃起来,同学们学语文,写作的积极性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了。

    可见把对联知识引进作文教学当中,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体现出了对联的游戏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事实证明,学生在好奇心及好胜心的驱使下,就会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各类知识,想尽办法努力对出下句,时间一长,孩子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文章的语言应该简炼准确、活泼生动。对联语言精炼,表现力极强,可以说是反复锤炼的结晶。这样,学生们在乐趣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优秀的对联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极大魅力,并积极吸收并热爱它。

    如在学习《渔家傲秋思》一词时,我运用了这样一副赞扬范仲淹的对联: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作为导语,强调“甲兵”、“忧乐”两词,指导学生在行文中理解体会范仲淹心忧社稷,关心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操,定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华。

    在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前,我用了以下一副对联作导语: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让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学们加深了对苏轼的印象和理解。学生们的心灵经受了洗礼,道德情操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对联高度融合了先人的智慧和古代的文明,以及名人志士的高尚道德情操。一副恰当的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点的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引进对联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对文字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这是一种崭新而有效的尝试,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冰心对联同学 吹泡泡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9年40期)2019-11-22迎“春”冰心快乐作文(1.2年级)(2019年2期)2019-09-10《寄小读者》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8年5期)2018-11-02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21世纪商业评论(2018年9期)2018-09-20对联知识小问答对联(2011年2期)2011-11-19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对联(2011年22期)2011-09-19我怎样教写对联对联(2011年8期)2011-09-18『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对联(2011年6期)2011-09-18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故事作文·高年级(2009年2期)2009-02-23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对联 辅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