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水族传统家族文化及其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3-01-25 14:4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安桂丽,彭建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水族自称“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目前主要聚居于贵州、广西等地。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盛誉。水族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凝聚了许多积极、进步的历史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历史长河的发展历程中,水族形成了众多家族,并留下诸多关于家庭、家风建设、家族、宗族等多方面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家风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水族传统的家族文化属于历史文化遗产范围,但若挖掘、利用、引导得当,形则可以成为弘扬水族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
    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
    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1]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历经历史岁月的文化积淀,其家风建设遗存下来的内涵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家族,在概念上有时候可以与宗族通用,但宗族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家族是宗族的内部组织,源于血缘关系的许多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宗族。所以,家族文化与宗族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联系。文化认同是宗族(家族)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其重尊宗敬祖,重血脉延续,重文化传承是基本核心内涵。家族文化主要包括祠堂(家庙)、族谱(家谱)、字辈排行、族规家训、伦理道德、家族墓茔、族长(族老)、族产祖业、家庭、祭祖活动等。“水族大多聚族而居,同血缘村寨毗连,一个村寨十几户,几十户,多的有百余户,同村寨的成员大多有血缘关系,异姓杂居单门独户的较少。”[2]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具有血缘关系的水族家族世居于一定区域,形成一定地域文化特色。其家族文化因地理区域的相对稳定而获得世代传承之难得机遇,不但保护与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而且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至今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均呈现出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两相突出的特点。

    1.1 族谱(家谱)

    族谱(家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代繁衍、世系传承与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民间历史文献。它对家族的历史渊源、字辈排行、族规家训,以及家族人物与重大事件进行了记载,反映了家族文化的重点内容。“据了解,水族的族谱大约盛行于清朝中叶。”[3]水族族谱(家谱)出现得晚,清代末期,今三都县“三洞乡梅伞村秀才潘文秀整理了水族族谱”[4]。水族族谱(家谱)一般放在祠堂或者族长那里保存。族谱(家谱)通常由家族中有文化的乡贤组织编辑。乡贤编辑、整理族谱(家谱)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素,为了增添家族荣光,难免在编写过程中对家族历史文化进行美化。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历史上,水族族谱(家谱)意识不太强烈,为数不多的古时族谱(家谱)已所存无几,目前所见到的族谱(家谱)大多只有数十年历史。其中,有的家族因为老族谱(家谱)散失而重新编写;
    有的家族以前没有族谱(家谱),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修谱意识大为提升的情况下才修纂族谱(家谱)。水族现代族谱(家谱)虽然存世时间不长,但大多是族长(族老)根据水族传统的家族文化记忆,结合现代社会需要而编写出来的,仍然具有一定价值。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韦氏家谱》(原有清代家谱,现重修)与三洞乡《潘氏族谱》(2000年重编)、荔波县永康乡《蒙氏家谱》(2002年编写)等水族族谱(家谱)的存在,客观上联络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局面。

    1.2 祠堂(家庙)

    祠堂(家庙)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而建构的祭祀祖先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宗族(家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古代时期,水族村落或者家族存在的祠堂(家庙),用以祭祀祖先,开展宗族(家族)的公共活动。水族祠堂(家庙)惜已无存,今水族地区仅存三都水族自治县清代乾隆张氏宗祠碑、光绪烂土永认字碑等宗祠(家庙)碑刻,可窥昔日水族家族文化之一斑。水族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祠堂(家族)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记录着宗族(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文化,是宗族(家族)的圣殿所在。祠堂(家庙)承载着宗族(家族)历史文化,在结构功能上具有教化作用,规范宗族(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又通过祭祖、聚会等公共活动强化亲缘关系,在维系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 族长

    族长,往往由族中最具威望的成年男子担任,按照父子相承的宗法制原则上溯下延。族长是宗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家族内部的管理和各项事务的主持一般由他担纲。族长具有较大的宗法权力,如规范宗族(家族)管理、修建宗祠(家庙)、修纂家谱、执行族规家法等。其地位在古代得到官方的认可。“官方对宗族的认可主要表现为对族规和族长的认可。”[5]因此,族规在较大程度上在民间社会发挥着习惯法的作用。水族村落的家庭纠纷、婚丧喜庆、祭祖仪式、祠庙管理等事务都需要族长 (有的地方称之为 “族老”或“寨老”)主持。族人为了自身或共同的利益,一般推举族内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为族长。族长具有崇高的社会威望,对整个宗族(家族)负责,带领家族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当水族的家族、家庭内部存在矛盾与纠纷时,族长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发挥调解的作用,以使各方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问题,达到宗族(家族)团结、和谐之目的。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迁,族长的权威地位及社会作用大为削弱,但仍可发挥一定的社会调解作用。

    1.4 家庭

    家庭是家族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土生土长的水族人一生中很少离开家庭。在他们的观念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自己地位多高,拥有多少荣誉,都与家庭休戚相关,为了家庭,他们愿意付出。水族家庭通常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封建社会部分有钱人家或官宦人家采取一夫多妻制。以前,水族青年男女大多由父母包办婚姻,讲求“门当户对”。双方家长商量之后,一对新人组成家庭。父权社会观念比较浓厚的水族村落,嫁过来的妻子要顺从丈夫,这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封建伦理纲常。丈夫在外辛苦挣钱,补贴家用。妻子则在家操劳内务,精打细算。夫妻双方在孩子启蒙教育时,多采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形式,以形成良好家风、家教。

    1.5 家庭伦理

    “善”是水族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水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表现,还是水族人民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的“铜镜”。在水族聚居地区流传着众多民间口述材料,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等,其主旨就是讴歌和赞颂“善”,抨击与鄙视“恶”。水族传统的善恶观是引导人们从善弃恶,秉持善念并在行动中加以贯彻。水族宗族(家族)内部互帮互助、和谐待人的观念流行已久,家族成员间构建的和谐氛围,将家族建设成为共同的心灵港湾,依旧是人们的美好目标。家族成员间和谐关系的形成与持久保持对增强宗族(家族)凝聚力有着较强促进作用,因为各要素间的良好协调能产生“1+1>2”的强大力量,进而利于家族整体实力的提高,即“家和万事兴”。当村子里一户人家遇上结婚、丧葬等红白喜事时,通常都有同宗的叔伯婶娘加入“大事儿”筹办、组织等各环节之中,通过宗族(家族)亲人、亲戚间的相互协作来帮助主人完成重大事情。

    1.6 礼仪文化

    水族宗族(家族)的礼仪文化体现在家庭生活、传统节日、传统祭祀等各个方面。在水族社会中,人们闲聊时总会谈论某家孩子懂礼貌,他们把懂得礼仪看作是具有良好教养的表现。水族的礼仪是复杂而具体的。它既可以表现水族人民的传统道德修养,又对族人具有道德规范的作用。

    待客礼仪。此种礼仪活动通常为水族成年男子开展。当有外来的男客人到访,水族家庭中的习俗就是由成年男子进行招待。他们认为,女的是留不住客人的。即使男主人在家里,女的想挽留客人,都是需要男主人首先邀请,而女人随后才能邀请,否则就是逾越了规矩。水族待客以酒为贵,荤菜为主。吃饭前,主人要用筷子蘸酒,滴在桌子上,表示敬奉神灵。随后大家一起喊3声“哟哟哟,干杯”,再喝酒、吃饭。陪客人喝酒的一般是宗族(家族)中有较高地位或威望的长者。水族喜吃糯食,所以糯米饭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当家里办酒席时,礼仪色彩更为浓厚。主人需要准备合乎规格的酒席,使族人、亲戚们吃好喝好。说到喝好,酒自然不能少,当然敬酒仪式也是必需的。主人敬酒,首先敬长辈,要说几句敬酒辞。否则,长辈会加以责备,并拒绝喝酒。当客人告辞,主人要热情地举行送酒仪式,欢送客人,期待客人再来做客。远古酒俗礼仪文化在水族宗族 (家族)中至今影响深远。

    丧葬礼仪。丧葬礼仪关联生者与死者,是死者生前活动与其构造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展现,也是超度亡人的重要礼仪。“水族丧葬的规矩,在水族各地大体是一致的。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点穴地、择吉、移柩、安葬、成服、立碑、除灵罢服9个阶段。”[6]水族丧礼各环节均有着传统的礼仪要求。无论宗族(家族)里面的男女去世,其至亲之人都要向族人报丧,同时还要告诉已经出嫁的女子。“娘家夫家两族人全部忌荤(除鱼外)吃素,直到落土为安。”[7]这是三都县板告寨的水族丧葬礼仪。“吊丧食素成为维系亲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标志。”[8]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很多水族村寨对于丧俗中的“忌荤吃素”已经没有强制要求,但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循。水族宗族(家族)中的长辈一般会向年轻人教授丧葬礼仪文化。当然还需要年轻人在实践中自觉遵守。“在临出殡前的深夜,孝家在灵前摆好祭奠的美酒佳肴(鱼、豆腐、糯饭和窖酒),邀请族老和舅家代表到灵前围席端坐,孝子哀戚立于旁,外围挤满亲友,先由族老主讲念唱《洁俄牙》,其内容多是古规古训和祝颂或怀念死者的言辞。”[9]这是对死者表达尊重与不舍,同时也是水族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蕴含着深刻的家族文化教育意义。

    2.1 水族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代代相承的生活作风。它是其成员较长时间秉持,并最终固定下来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等价值观念,是每一位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家风作为一种家族文化、家庭文化的产物,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优良家风熏陶而成长起来的孩童一般拥有更加优秀的道德品行。水族家庭的家风建设受到历史上儒家文化的熏陶,讲究“仁、孝、忠、义”。它以培养家族、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行为规范为基础,家长教育孩子遵照家族、家庭的道德规范,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时常进行口头引导和训诫,以理服人,使孩子对道德行为、是非善恶有所认识,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言传身教不论在何时,都体现了主流价值判断。水族人以自身经历告诉子女,做人要勤劳、善良、勇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10]这一点在水族家风建设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水族传统家庭盛行许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童谣。童谣《训儿歌》即是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事物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来启发子女的智慧。封建社会时期,仕宦人家还会请文化人编写家训书卷,教育子孙后代严格遵守。在水族家长看来,家庭如果没有正气,培养的孩子也不会有正气。同时,水族人还秉持正确的善恶观、勤俭节约、重义轻利、团结和谐等传统观念。勤劳的水族人民经常从事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活动,其崇尚劳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代代相传。这些传统观念既是水族的伦理道德约束,又是家族文化的精髓凝练。水族孩子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可以获得较好发展。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成员如沐春风,家庭就会兴旺发达。

    2.2 当代启示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是家庭成员幸福其中所在,是游子月下追思的远方。千万小家组成大家,而如何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社会中,我国家庭建设面临着不同于传统的新问题,重物质而轻精神的趋势日益显现,出现了如家庭精神涣散,家庭信仰的迷失,家庭教育的错位,家庭责任的缺失,家庭凝聚力的下降,家庭情感的淡化等矛盾现象。”[11]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传承传统的家族文化时,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注重家庭、家风建设的大背景下,水族传统家族文化对于当代家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水族历史上积累下来的众多关于家族、家风建设的宝贵经验,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今天引导社会道德风尚、重塑社会规范、净化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水族传统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等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当代水族的家风建设仍然具有较高价值。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质。水族家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革故鼎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将水族传统家族文化应用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树立良好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族谱水族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18期)2022-05-11水族敬酒歌黄河之声(2021年18期)2021-12-14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福建茶叶(2020年2期)2020-12-22上帝的水族馆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8年2期)2018-01-29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宁夏画报(2016年5期)2016-06-28吴有春海峡旅游(2016年5期)2016-06-01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2期)2015-04-17
    相关热词搜索: 水族 家风 其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