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微循环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时间:2023-01-20 20:3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 珍,宋俊鑫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1]。既往西医多以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方案治疗,但单一用药疗效不佳。因此,寻找更加有效且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2]。研究发现,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故不同抗血小板联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方案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以发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丁苯酞是治疗ACI的常用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脑能量代谢、缩小梗死面积的效果[4]。因此,本研究探讨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微循环、神经损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4)与对照组(n=44)。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证实,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ACI的诊断标准[5];
    (2)首次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
    (3)与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脑外伤;
    (2)伴脑肿瘤;
    (3)伴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
    (4)伴全身性感染;
    (5)伴精神疾病或意识功能障碍;
    (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7)中途退出研究。试验组:男24例,女20例;
    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44±6.1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1~22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5.45±1.72)h;
    病灶部位:小脑12例,脑干14例,基底部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
    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9.80±5.49)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1~20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5.53±1.81)h;
    病灶部位:小脑11例,脑干15例,基底部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6]的建议实施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聚、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
    产品规格:75 mg×7 s)口服,75 mg/次,1次/d;
    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
    药品规格:100mg×30片)口服,50 mg/次,2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
    产品规格:0.1g×24s)口服,0.2 g/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患者在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服药情况,督促其遵医嘱服药。

    1.3 观察指标

    (1)甲襞微循环(NFM)状态:应用XW800型彩色微循环检测仪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NFM状态,在室温下检测,指导患者将左手无名指置于检测槽,并与心脏同高,涂抹配套香柏油后进行检查,采用田氏加权积分法计算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分值越高则代表其微循环越差。

    (2)血清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10 mL,3000转/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待检,应用酶连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电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Glu)水平,应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微循环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FM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FM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微循环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微循环情况(±s) 分

    a表示组内比较,P<0.05;
    b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照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1.61±0.33 0.86±0.17ab 2.24±0.63 1.25±0.21ab 3.22±0.61 1.82±0.35ab 1.57±0.38 1.05±0.23a 2.10±0.54 1.64±0.39a 3.15±0.75 2.48±0.47a

    2.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Glu、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SE、Glu、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情况(±s)

    a表示组内比较,P<0.05;
    b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照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NSE(μg/L)Glu(μmol/L)S-100β(μg/L)40.78±6.90 15.23±3.12ab 176.45±20.37 120.43±9.15ab 1.39±0.27 0.62±0.10ab 40.51±5.66 23.76±4.43a 178.49±22.30 141.04±13.21a 1.36±0.29 0.94±0.18a

    2.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O、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下降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s)

    a表示组内比较,P<0.05;
    b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照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NO(μmol/L)VEGF(pg/L)51.56±5.12 78.70±7.10ab 411.72±37.14 233.91±12.11ab 51.23±4.34 63.05±6.25a 414.76±36.85 301.26±15.12a

    2.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a表示组内比较,P<0.05;
    b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照组(n=44)治疗前治疗3个月Hs-RP(mg/L)TNF-α(pg/L)IL-6(pg/L)IL-8(pg/L)13.27±0.66 6.32±0.21ab 105.82±24.62 52.71±7.19ab 66.29±12.41 41.14±5.62ab 50.42±9.08 28.61±4.26ab 13.34±0.73 8.50±0.45a 105.13±25.56 71.41±11.74a 66.74±12.54 50.22±7.18a 50.25±6.42 37.26±7.15a

    ACI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变化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其生活质量[7]。微栓塞及脑组织低灌注是导致ACI的主要因素[8]。因此,在ACI患者发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清除微栓塞、提高脑组织灌注水平,是治疗ACI的关键。目前,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ACI的重要方案,临床上多采用双抗血小板方案,比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9]。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COX活性,抑制前列腺素12合成,以发挥双重抗凝作用,抑制血小板黏附、活化及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有效清除ACI患者的微栓塞,增加患者的脑组织灌注量,但单用阿司匹林易出现阿司匹林作用不显著或阿司匹林抵抗等现象,导致复发率高,故常与氯吡格雷联用[10]。氯吡格雷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受体节后,抑制其介导的糖蛋白受体拮抗剂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具有脑保护作用[11]。丁苯酞是治疗ACI的新型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消旋-3-正丁基苯酚,进入人体后能够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逆转梗死缺血期的线粒体膜流动性,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减轻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加速氧自由基及氨基酸清除,改善脑血管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12]。

    研究证实,NFM与ACI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密切联系,NFM作为人体微循环窗口,可有效反映人体微循环状态[13]。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3个月的NFM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可发挥双重抗血小板的作用,强化抗栓以减轻脑部水肿,改善脑部微循环。正常情况下,人体脑神经元兴奋及抑制处于平衡状态,但发生ACI后会刺激脑内大量分泌NSE、Glu、S-100β等神经损伤标志物并进入血液循环,Glu会引起神经元兴奋与凋亡,出现兴奋性中毒,S-100β会增加大脑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加速神经元凋亡[14]。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3个月的血清NSE、Glu、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经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损伤标志物NSE、Glu、S-00β表达均下调,反映经治疗后脑组织血供被恢复,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从而降低上述因子水平。AC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处于损伤状态,其中NO及VEGF表达出现明显异常,NO作为血管舒张因子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单核细胞黏附,减少自由基产生,VEGF作为促血管新生因子,可与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在多种疾病中参与病理性的血管新生[15]。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治疗3个月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ACI是炎症相关疾病,炎症因子参与ACI病理过程,本研究提示,试验组治疗3个月的血清hs-RP、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减轻其机体炎症状态,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

    猜你喜欢 丁苯氯吡格雷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22年1期)2022-05-05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17期)2022-04-30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1期)2021-01-26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医学概论(2021年19期)2021-01-2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医药前沿(2020年3期)2020-04-03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保健与生活(2019年21期)2019-11-25《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相关热词搜索: 微循环 阿司匹林 损伤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