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小学家校微信群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22-12-09 17:4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熊思灿,闵秀珍,叶瑾蔚

    (1.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2.昌北第二小学,江西南昌 330013)

    小学家校合作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教育生态平衡的基础条件[1]。家校微信群作为一种虚拟平台,在实现小学家校互联互通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被普遍采用[2-3]。通过微信群,教师可以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分享给家长,家长则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并配合教师做好相关督学和导教工作[4]。但是,也有学者从家校微信群发布内容过于单一等角度,指出家校微信群正在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5]。尽管如此,也有调查表明,65.51%的教师认为微信群能有效实现家校互动[6]。对家庭和幼儿园共育中微信群的使用调查也表明,教师和家长都对微信群持很高的认可度[7]。吴艳等对家校微信群回复一般为妈妈的观察,得出家庭教育父亲缺位现象普遍存在的结论[8]。然而,现有研究鲜有对家校微信群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探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笔者所在小学班级的家校微信群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揭示微信群在实现家校合作中的现状、效率和沟通模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数据采集自笔者所在小学六年级的家校微信群,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20年5月6日5时49分59秒至2020年11月20日18时43分31秒。所在班级学生小学毕业时间为2020年7月。本研究共采集到有效数据4736条,内容包括发信者ID,与孩子的关系(含教师、爸爸、妈妈、爷爷和叔叔),发信时刻(精确到秒)以及所发文本信息内容等。实体班级学生共有51人,微信群共有98位成员。其中,微信群成员包括教师4位、爸爸34位、妈妈47位、爷爷1位、叔叔1位和学生11位。为了方便,我们对98位成员按照如下规则编制唯一识别码(简称为ID)。其中,学生ID按照学生姓名的拼音排序编制而成,分别从“S01”至“S51”。家长ID按照其与学生的关系,分别在学生ID后面添加D、M、Y或者Q,依次表示爸爸、妈妈、爷爷和叔叔的不同身份。教师ID按照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分别编为“T001”至“T004”。

    所有分析均在SPSS26.0、Gephi 0.92及Excel 2016中完成。

    (一)信息数的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统计了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发布信息条数的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98位微信群成员共发布信息4736条,总人均发布信息数目为48.33条。其中,教师共发布信息630条,人均发布157.50条,占总人均发布信息数的325.91%,位居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人群的人均信息发布量。位居第二位的是“妈妈”们,她们人均发布信息71.38条,占总人均发布信息数目的147.71%。位居第三位的是“爸爸”们,他们人均发布信息19.71条,占总人均发布信息数目的40.78%。

    表1 不同称谓人群发布信息频数统计表

    这表明,家校微信群的主要发信者是“教师”和“妈妈”们。他们的人均发信数均远高于所有的人均发布信息数,表现活跃。而“爸爸”们则相对“沉闷”,人均发布信息数目达不到所有人均发布信息数目,表现不够活跃。这一结论与文献[8]的观察是一致的。

    (二)信息数的时序特点

    对家校微信群发布的信息数目,按照年、月、日、时及星期几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家校微信群主要在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较为活跃,且时间集中在早上的11点直至下午的14点,下午的17点,以及晚上的21点这三个时间段。此外,家校微信群在周末,尤其是周六的活跃度要显著高于在工作日的活跃度。再从教师和家长发布信息的时序走势来看,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1,显著性概率为0.001374,<0.01,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这表明,家校微信群的运行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影响。教师发布信息多,家长也相应地回应多。反之也是。因此,为了提高家校微信群的活跃度,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三)信息反馈时效性

    根据信息发布的时间先后顺序,若信息发布者为教师则记为1,否则记为0,将信息流转化为0、1序列,并计算0和1的连续片段个数,即游程数。由于孩子发布的信息数非常小,这里我们将其归结到家长所发信息中。经游程检验,所有4736条信息可以被分为559个0或者1的连续片段,即559个游程,且0、1连续片段是否是随机出现的游程检验p值为0.000,<0.01。这表明,0、1连续片段间不是随机出现,即家校微信群的运行模式是教师和家长围绕着某个目的,如作业反馈、信息采集、竞赛答题等交替展开的。

    教师发布信息后,家长们会陆续做出回复。经统计,第一位回复教师的家长回复时刻距离教师所发信息时刻最短间隔为0秒,出现“秒回”现象,最长间隔为17.76小时,平均间隔为10.66分钟,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1.12分钟,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4.03分钟和0.58分钟,如表2所示。这表明,尽管教师发布信息后,首次收到家长回应的间隔时长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教师所发信息中有50%的情形,家长会在1.15分钟内做出首次回复,有75%的情形,家长会在4.03分钟内做出首次回复。家校微信群中家长对教师发布信息的首次响应时长普遍较短的现象,保证了家校沟通的及时性,也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效率。

    表2 家长首次回复教师信息的间隔时长的描述统计量值

    (四)文本信息词云图

    通过对家校微信群成员发布的文本信息的分词和词频统计,我们发现,家校微信群里,大家用得最多的就是“收到”两个字,达到了992次之多,占了所有词频数的16.83%。其次是各个学生的名字,以及“谢谢老师”“辛苦了”“好的”“S号”“M码”之类的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家校微信群的文本信息词云图

    “收到”往往是家长对教师所发通知类信息简洁明了的回复。由于微信群不能显示所发信息是否被及时查看,所以,家长为了表明教师所发信息被自己及时接收并查看,“收到”是最好的回复。“谢谢老师”是家长对教师解疑释惑后的感谢,或者对其教学的认可。“S号”和“M码”是班级日常事务中展现出的高频词汇,体现了某个时间段班级需要集中,并通过家校沟通解决相关事宜。

    (五) 群消息指向图

    在微信群的交流中,各个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具有指向性的交流,表现为艾特(“@”)某个成员的行为。这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从发起人传递到接收者。只有接收者需要对此信息进行回复,而群成员中的其他人可以忽略此信息。这种艾特模式,给我们试探家校微信群的网络模式提供了可能。通过将数据导入Gephi 0.92软件,我们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家校微信群互联互通网络模式图。

    图2 家校微信群互联互通网络模式图

    通过图2,我们发现家校微信群中存在着两大主节点,即图2中的家委会负责人S04M和作为班主任的T001教师。通过家委会负责人S04M发出的带有艾特指向的信息数为144条,而通过T001教师发出的带有艾特指向的信息数为124条。S04M和T001分别接受到他人艾特自己的信息数分别为187条和185条,是整个网络中的核心人物所在。此外,通过图2,我们还发现,艾特他人或者被他人艾特最多的多为“妈妈”,比如S28M、S40M、S20M、S47M、S42M、S10M、S12M等等。而“爸爸”们基本上处于该网络的最外圈。这表明,当教师或者家长在指定家庭成员进行单向交流时,普遍会选择“妈妈”们,这一发现与文献[7]所描述的“丧偶式育儿”现象是吻合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家校微信群的凝聚力,并提升沟通效率,有必要多艾特“爸爸”们,让他们也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

    本文以家校微信群的实际聊天数据为蓝本,对家校微信群运行中所表现出的互联互通网络模式和信息发布时序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家校微信群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功能,针对本文的研究发现,我们也提出相应建议。

    (一)家校微信群的发言主体为“教师”和“妈妈”们

    通过分析发现,家校微信群中人均发言最多的是“教师”,其次是“妈妈”们。“教师”和“妈妈”们成了家校微信群发言的主体。同时,“妈妈”们也是家校互联互通网络中仅次于家委会的中间层。“妈妈”们是紧密联系“教师”和“家委会”的主要成员。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效率,建议“教师”和“家委会”应当多鼓励“爸爸”们参与到家校共育的建设中来,避免在小学教育中出现文献[7]所述的父亲缺位现象。

    (二)家委会在家校微信群中起着和教师互联互通的核心作用

    通过家校互联互通网络图的直观展示,我们发现在整个家校互联互通网络中,“教师”和“家委会”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重要结点。他们在整个网络中扮演着联系外围节点的任务,起着家校合作沟通的核心作用。从我们所带班级的家校沟通实际成效来看,这样的网络运行模式还是比较高效的。所以,为了组好家校互联互通网络,“家委会”的遴选至关重要,尤其是“家委会”的负责人更是需要精挑细选,并能担当此重任。

    (三)家校微信群中教师和家长发布信息目的明确且交替出现

    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微信群中是否发布信息?何时发布信息?发布什么信息等等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目的明确、交替出现。他们往往围绕着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信息互通。家校微信群中出现较多的词汇就是各个学生的名字,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收到”,其次是“谢谢老师”等等。这些高频词汇的出现,正好印证了家校虚拟网络的互联互通效率。由于人们在虚拟网络中无法感知对方是否能收到信息,所以要求或者鼓励家长对教师发布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哪怕是“收到”这种简短的回复。教师在帮助孩子成长和帮助家长解疑释惑后,家长说声“谢谢”,也能一定程度上肯定教师的工作,促进良好的情感交流。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在组建家校微信群时,应当适当要求或鼓励家长进行及时回复,以提升家校合作效率。从笔者所在的班级家校微信群的实际运行数据来看,如果教师发布的信息有75%左右的情形能在4分钟之内收到家长的首次回复,则该家校互联互通网络运行效率较高。当然,这里的效率是从笔者个人感知的角度,也就是很多需要家校合作完成的事宜,都能及时得以高效解决。

    (四)家校微信群的活跃时间段往往出现在家长们的休息时间段

    本文的分析还发现,家长们对教师发布的信息回复时间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一天内的下午5点,而回复日期往往是在星期六。这体现出,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段,教师应当尽量减少发布一些需要家长及时协助解决的信息,应当将重要的信息选择在周末或者下班时间段发布,这样的沟通合作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艾特信群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2022年9期)2022-04-21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中华家教(2021年3期)2021-08-16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7期)2021-01-21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黑牡丹:拟15亿收购艾特网能100%股权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26期)2019-08-14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派出所工作(2018年9期)2018-09-10“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30期)2017-08-16温馨的爱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2015年7期)2015-09-07
    相关热词搜索: 学家 运行 情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