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探索

    时间:2022-12-06 17:1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蔡丽琼 成都市江洪建材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平稳期,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及社会经济结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而倡导企业优化管理,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企业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多变的市场环境。市场多变的经济形势,让我国民营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相关企业陆续实施内部控制,以期尽快摆脱发展困境。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著名的辉山沽空报告事件以及三鹿破产事件,都揭示了内部控制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众多案例警示我们,相关企业在寻求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的建立、突出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以提高企业风险评估及应对水平。

    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民营企业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其具有规模小易于管理,企业转型更加灵活,但也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其内部管理多呈现家族性强、管理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劣势[1]。致使企业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其管理与发展速度不匹配,为企业的后续发展瞒下隐患。因此,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十分必要。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已经从最初的规范管理执行延伸到保障企业资金、资产的完整性,提升企业整体管控水平以应对内外部风险,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内部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各阶段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计划和统一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制定远近期战略目标为其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内部控制可利用授权审批制、职权分工、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手段对企业业务执行实施控制监督,使企业各项业务均在预先设置的轨道中精准运行,以达到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

    (二)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为投资者提供高效的决策依据

    财务信息能清晰反映出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帮助企业经营者及管理层做出准确决策并为下一阶段战略目标的制定、企业管理的方案优化提供财务信息依据。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准确的财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实施有效披露,确保投资者决策的最优化,有益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应用内部控制可实现对内部资金、资源的归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力求企业资源物尽其用。另外,内部控制中的目标分解有利于企业实施更精细化管理,保障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更能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企业缺乏有益的内部控制环境。大部分民营企业是由个体自发成立,往往根据个人经验不断摸索发展而来,在最初阶段几乎没有运用任何内部控制手段,尽管通过摸索实施内部控制,仍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首先,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十分简单,一般由亲属负责主要管理工作,其职责与权限也相对模糊,经过企业所有者授权后其可涉猎任意岗位或部门的管理,当出现问题或企业因管理蒙受损失时,企业所有者碍于情面通常不做追责。其次,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即便有些稍具规模的企业内部建立了内控制度,也受缺乏专业人员及资金等因素所限,往往照搬其他优秀企业的内控制度,致使制度的适用性不强,制度与业务吻合度不足,致使其无法发挥对业务的指导、约束作用[2]。例如,人事管理中,企业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一人身兼数职;
    在业务管理中,没有相关审查审批制度,特别是在财务控制中,因人情关系违规审批、公款私用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企业资金财产安全。再次,企业未根据行业特点及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出适宜的内部控制方法,其也是阻碍内部控制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另外,企业未制定科学适宜的战略发展规划,致使内部控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企业风险防控质量薄弱

    相比于大型国有企业,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更侧重于提升经营效益,扩大经营规模,鲜少关注风险评估及防控,致使很多民营企业在形成了一定规模后突遭滑铁卢,最后面临被兼并或破产的局面。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发现企业风险防控质量薄弱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企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企业未制定风险等级、未建立风险评估标准,以及未制定风险控制方法,影响风险防控效率。其次,缺乏专业人员实施科学评估,风险评估是一项涉及多专业领域的综合业务,需要评估人员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及掌握多专业领域知识技能。但部分民营企业缺乏相关人才,致使人员对风险敏感性不足,预判错判的问题时有发生。再次,被动的风险防范。企业缺乏事前对潜在风险点进行主动评估,更多的是在风险发生后的应对,致使企业在实施风险应对时要承担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后,风险防范范围不全面,一些民营企业更敏感于涉及经济收益的风险防范,对涉及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不够重视。

    (三)缺乏有效的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

    首先,当前,我国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依靠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的主观判定,或是当期经济收益状况,其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其次,内部控制评价依靠审计,但审计部门的审计理念相对滞后,大多以审判者自居,缺乏服务意识。再次,一些企业审计部门仍沿用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审计的目的在于处罚,而非解决问题。审计人员往往采用定期审计方式实施审计,企业各被审计部门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对,失去了审计的本质意义[3]。最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后,未充分利用其评价的反馈效能,未将其作为对后续内部控制方案优化的基础。另外,民营企业受诸多因素影响,没有引入外部监督,从另一方面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客观性。

    (四)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信息对等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重要基础,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极易导致企业经营者做出低价值决策,也容易引起内部控制执行偏差。当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还未充分掌握信息传递的有效方式,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第一,信息来源不可靠。当前,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因相关财务制度及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规范性、统一性不足,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财务报表信度、效度不强,如此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给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及相关业务部门后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二,信息滞后性。一些民营企业重视生产销售忽视信息沟通,未建立信息化平台,其获取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方式来源于财务报表、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通常需要二次加工,因此其无法保证时效性,企业内部财务报表通常以月、季度、半年度、年度为周期呈递,其只能作为企业下一运营周期优化调整的参考,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不强。信息的滞后导致企业投资人无法抓住决策时机,进而影响其投资收益。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包含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等。民营企业应从此为框架,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民营企业应思考实行委托管理制,聘用经理人对企业实施经营,授权其一定的经营权限。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组建内控管理小组,搭建自上而下的塔形责任框架,并明确各组织成员的岗位责任及权限。实施权责制即内部控制部门对企业经营者负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所有者负责。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应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合法合规性;
    应在制定制度之前建立起企业战略目标,客观评价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度适应企业发展,保障制度的实效性与适应性;
    成本控制的根本要求应是降本增效,因此,在制度中要尽量平衡企业成本效益比[4]。

    人员控制。民营企业应摒弃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委托制管理,引进专业人才实施管理,并秉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针对必要的关键岗位要遵循回避原则,避免违规违法操作。

    财务控制。内部控制要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企业应规范会计核算标准,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制,确保资产定期盘点,账实相符;
    资金专款专用,报销实行严格审批审核,持凭证报销,会计凭证按标准建册归档以备核查。

    (二)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因素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控内容,风险防控质量关乎着企业能否存续、经营效益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利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尚能应对,但对于大型企业甚至集团企业,缺乏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就显得捉襟见肘。民营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首先,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企业应立足于企业本身及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特点,整合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认真评估各风险因素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程度及发生概率,对风险划分等级实施分级管理。编制各级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及管理方式。如,对重要风险应采取应急管理方案,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将风险等级降至企业可承担范围;
    对于一般风险可通过调整控制方法的方式降低风险等级。另外,要扩大风险防控范围,除影响经济收益的风险外,还应注重某些风险点为企业带来的远期影响。

    其次,提高风险敏感度。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聘请专业人员或与企业外部专业团队合作,对发现的风险因素要实施准确评估,精准制定应对方案,抢夺风险防控的主动权。

    再次,应利用信息化处理方式,建立风险数据库,对所识别的风险应在系统中备案,建立风险动态跟踪机制,对发生过的风险应持续跟踪,避免再次引发风险。

    (三)强化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的实施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能够有效督促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质量,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发挥作用。强化内部评价权威性,突出内部评价的反馈作用。

    第一,转变审计方式,实现审计的服务指导职能。民营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从高高在上的检查机关转变为服务型审计。审计工作人员应创新审计手段,深入到企业各业务部门,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实施审计服务,做到问题落地立即解决。

    第二,强化内部评价的权威性。内部控制的评价应涵盖企业所有部门及岗位,这里也包括企业经营者,因此,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民营企业所有者应赋予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以较高的权利,该部门应是独立的、具权威性的。另外,为了强化审计的监督效能,企业应与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定期对本企业实施加强审计。

    第三,内部评价除具有监督职能外,其还具有反馈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依据职能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该报告是企业在一定运营周期中,将各业务部门、各岗位的运营情况与内部控制制度、标准、预算等进行比对分析,以此对内部控制部门的控制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科学分析,作为企业所有者对内控部门考核以及下一阶段对于内部控制方案制定工作的优化依据。

    (四)打破企业内部外部信息传递壁垒

    建立企业信息沟通渠道,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对等,更方便企业经营者随时掌握各业务发展情况,随时了解行业动态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应从信息的准确性及信息传递及时性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准确性是各信息使用者利用信息的基础。企业应加大力度提升信息的准确程度,应强化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建设。首先,企业可聘用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科目进行统一规范,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其次,还应规范财务报告编制要求,使财务报告涵盖范围更加全面,披露的信息可信度更强。

    另一方面,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是保障信息效度的必要条件。要达到信息的及时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5]。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电商行业,而企业间的线上交易更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因此,要实现信息的时效性就应建立一套适宜本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后,可将企业业务、财务系统并入总系统平台中,实现业务实施与数据上传同步进行,平台可对业务数据自动统计,财务部门则依据统计结果实施分析,形成报表回传给业务部门实现数据反馈。同时,企业应尝试与各上下游企业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的运作,各企业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供需状况、价格波动等信息,以实现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前,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未来将继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支持,更主要的还应从自身内部管理入手。在内部控制中,企业不仅要从内控的广度上下足功夫,确保内控覆盖企业所有业务部门;
    还应从管控深度上发挥创新精神,使企业内部控制实现横向管理到边,纵深管理到底。通过企业实施全业务全流程内部控制闭环管理,提升企业管控水平,规避风险隐患,用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业务质量,用企业生产经营质量反映内部控制效果,以期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信息评价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订阅信息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上海企业(2016年9期)2016-12-23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世界汽车(2016年5期)2016-05-24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世界汽车(2016年5期)2016-05-24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世界汽车(2016年5期)2016-05-24展会信息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相关热词搜索: 内部控制 民营企业 路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