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时间:2022-12-06 10:5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金贺 王托资 姜德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1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橘皮竹茹汤为百首名方之一。橘皮竹茹汤始载于《金匮要略》一书,该方由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组成,功能益气补中,和胃降逆。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恶阻、化疗后呕吐,以及神经性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的治疗。《中国内科医鉴》将其誉为“古今治哕逆之通用方”[1]。本文通过方药考证和文献收集,从橘皮竹茹汤的处方来源、方剂组成、方证衍变、功能主治以及煎服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该方的后期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橘皮竹茹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对该方的记述为“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组成及煎服法为“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2]。后世医家医学论著多有整理记载。采用中华医典(第五版)以及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橘皮竹茹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汇总结果显示涉及该方的古籍书目共计96部。其中以我国明清时期著作居多(共76部,约占总数80%),日本各时期著作共11部,约占总数12%。

    在历代典籍中,橘皮竹茹汤主要由2种组方形式加减演化,其一为《金匮要略》原方,即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6味药组成,《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处方组成、制法及用法与此一致;
    另一种组方是在原方上增加赤茯苓、枇杷叶、半夏、麦冬,共10味药组成,该组成首载于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明代《医学入门》称其为“加味橘皮竹茹汤”[27]。历代古籍中对橘皮竹茹汤的组方记载见表1。

    表1 记载橘皮竹茹汤组成的古籍信息

    3.1 治证病机

    《金匮要略》载“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因原文叙证不详,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对橘皮竹茹汤治证病机阐释不尽相同,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胃虚有热,胃气上逆 金代成无己《伤寒直指》最早叙及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治证病机,其言“胃虚热而哕,橘皮竹茹汤”,广为后世医家所沿用。如元代程杏轩《医述》云“有胃中虚阳上逆而为呃者,当用仲景橘皮竹茹汤”[55]。明代《医方选要》《寿世保元》《景岳全书》《明医指掌》皆有橘皮竹茹汤治“胃虚膈热而呃(咳)逆”之述。清代《张氏医通》亦载“胃虚热者,橘皮竹茹汤”等。

    3.1.2 脾胃虚寒,胃失和降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橘皮竹茹汤治咳逆呕哕。胃中虚冷,每一哕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于惊人”[47]。示明橘皮竹茹汤脾胃虚寒,胃失和降的治证病机。相比之下,此论少有辑录,仅明清时期略有记述。如明代王绍隆《医灯续焰》载“橘皮竹茹汤治胃虚寒,呕逆或呃”。清代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言“(橘皮竹茹汤)主橘皮而重责肝逆,佐生姜以兼责胃寒,佐人参以并责胃虚也……而渐收沉降温补之功效也”。

    3.1.3 脾胃虚弱,寒热不著 清代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载本方“是专胃虚而冲逆为哕矣”,明示“胃虚冲逆”的治证病机[44]。《医宗金鉴》中未及寒热,只言“用橘皮、竹茹、生姜以清邪气,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气,则上逆之气自可顺矣”。黄元御《金匮悬解》记“哕逆者,中虚而胃逆也。橘皮竹茹汤,参、甘、大枣,补中而培土,橘、姜、竹茹,降逆而止呕也”。同样强调橘皮竹茹汤治证病机乃中虚为要,不重寒热。另,《伤寒绪论》《成方切用》皆刊橘皮竹茹汤治“胃虚哕逆”,却不言寒热。

    3.2 方义方解

    有关橘皮竹茹汤方义方解的论著多集中在清代,医家们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对本方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清代周岩《本草思辨录》载橘皮竹茹汤乃橘姜并用之方,橘皮辛温而苦,能利水谷,为脾肺之散药泄药。生姜辛而微温,为肺胃之散药升药。亦指明二物合用可增益“和胃散逆”之效。吴仪洛《成方切用》内述橘皮竹茹汤中,橘皮与竹茹当为一对,云“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日本《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亦有“橘皮竹茹,行气清胃,而毫不犯攻伐寒凉之忌”之述,同样强调橘皮、竹茹成对相配的必要性。《医宗金鉴》则将橘皮竹茹汤组成药物分擘为两组,一组祛邪降逆,一组扶助中气,其言“橘皮、竹茹、生姜以清邪气,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气,则上逆之气自可顺矣”。李彣《金匮要略广注》言“(橘皮竹茹汤)竹茹甘寒,疏逆气而清胃热,用以为君”,示明本方君药为竹茹。而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提点橘皮竹茹汤君药当为橘皮,竹茹只是臣药,曰“当重用橘皮通阳下气,臣以竹茹清胃中虚火,又不涉寒凉,佐以参、甘、姜、枣奠安胃气,御逆止哕”。

    综观历代古籍对橘皮竹茹汤功能主治的记载,主要包括哕逆、呃逆、咳逆、吃逆、吃忒、哕、呃等。考其源流,此属异名同证,即现在《中医内科学》呃逆之病证[45]。本方所主病证《黄帝内经》称“哕”,《金匮要略》言“哕逆”,朱丹溪谓“呃”,明末以后多以“呃逆”统称。关于咳逆、吃逆、吃忒,《妇人大全良方》载“咳逆者,古人所谓哕是也”。《医方选要》曰“咳逆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俗谓之‘吃忒’是也”。《丹溪心法》亦有“吃逆”与“咳逆”同义之述。可见三者均为胃气上逆,出于喉间,呃呃连声之呃逆病。另外,又有不少医籍用该方于其他病证,如呕吐、胃虚膈热、恶阻、痰逆恶寒等。具体功能主治见表2。

    表2 橘皮竹茹汤历代古籍中所记载相关主治病证

    橘皮竹茹汤在《金匮要略》中的煎服方法为“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后代医家多遵此法。此外,又有许多医籍记载将药物锉为散剂后,再加生姜、大枣共同煎煮。服药还有“日五服”“不拘时服”“温服”和“空心服”等辑述。各代古籍所记载橘皮竹茹汤煎服方法具体见表3。

    表3 橘皮竹茹汤各古籍中煎服方法

    文章对有关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的古代中外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研究分析。作为古今治哕逆之通用方,橘皮竹茹汤简、廉、验之优势特点,留给我们以现代手段探究个中机由的可能性、可行性与价值性;
    且其历经千年而不朽,仍沿用至今,其配伍方圆极具启示意义与示范作用。述而汇要,以冀为本方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医家橘皮病机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5期)2021-06-21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学习与科普(2019年12期)2019-09-10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世界中医药(2019年10期)2019-09-10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按摩+运动 缓解橘皮纹问题!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橘皮组织类型与预防方法!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燥邪致泻说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2期)2004-09-14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1期)2004-07-30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9期)2004-03-08
    相关热词搜索: 竹茹 历史文献 考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