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回归本真,打破园本教研“一言堂”

    时间:2022-12-04 10:4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策划|王妍妍 谷珵

    园本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当前,很多园本教研活动看上去热闹非凡,却存在问题:有的过于重视形式,忽略了教师的真实声音;
    有的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度发生……在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如何真正有效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育家》邀请了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王岚、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幼教集团总园长甘露、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林哲莹,探讨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破解问题之道。

    ◎ 《教育家》:目前,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甘露:第一,教研内容简单化。部分幼儿园教研内容设定更多关注的仍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比如“语言区环境与材料投放”等。尽管内容简单、实用,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相关技巧和结论,却容易导致教师缺乏自主思考、推导、梳理的过程。其反映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教研目标狭隘,注重短时效益,如语言区环境和材料短时间的变化和效果呈现;
    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精神、思维、整体素养(比如观察与分析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等)的忽视。

    第二,教研形式功利化。有些园本教研活动看上去形式多元,实际上质量堪忧,比如一些师徒结对大会大搞形式主义,古风舞蹈表演、拜师礼看上去精彩绝伦,却忽视了结对的内核是以老带新、优势互补。这也反映出教研工作的功利化倾向,为了显示推陈出新而只抓形式,导致没有真正为教学服务。

    第三,教研内容泛化或窄化。很多教研培训内容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比如“师幼互动”的教研培训,一些幼儿园多次开展相关教研,却缺乏小而精的展开性内容。还有一些幼儿园设定的教研内容源于教师的真问题和真困惑,却过于窄化,忽略了对问题的诊断。比如离园环节的音乐选择,教师可以自行解决,教研活动中就不必花费精力讲“二手知识”了。此问题可能源于教研人员对教学问题的诊断和把控不够,不能“对症下药”,缺乏对问题的拆解和整合能力。

    第四,教师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表面上积极参与教研,背地里却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一是教研时间过长,占据了教师午休时间,甚至每周还有几天要加班到深夜进行教研,导致教师工作和生活失衡;
    二是缺乏创新,很多教研形式枯燥,以“分组讨论”为主,多是为了讨论而讨论;
    三是教师无法感受到被尊重,其知情权被剥夺了。

    第五,教研成果延续性差。教研活动后,一些教师处于“听明白了,似乎又没记住”“好像会做了,但第二天又忘了”等尴尬境地。这是由于教研成果没有进行延续,比如缺乏针对性的实操练习、资料指引和有效的教研评价机制。

    王岚:目前,许多幼儿园园本教研已经从探讨原有的“假问题”转为聚焦“真问题”。但是,面对真问题的浮现,园本教研却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教研问题大致体现在以下两类。

    一类是教研管理问题。一方面,许多园本教研存在表面化问题,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却没有发现并分析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例如,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得不丰富,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多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游戏方式或支持策略,忽略了真实问题——教师儿童观的不正确。教师不相信幼儿、一味带领幼儿游戏、对幼儿原有经验缺乏思考与分析,导致看不到幼儿积极主动的自发游戏。另一方面,对园本教研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幼儿园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教研主题或问题点,表面上看,这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学期与学期之间没有形成联结或深入推进。片面性的教研研究点没有形成整体发展的研究样态,导致教研效果总是不理想,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大幅提升。

    另一类是教研组织问题,针对教研中出现的状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改善和提升。首先,教研前能否选择合适的教研问题。所谓合适,即聚焦教师想要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教研管理者需要经常与一线教师交流,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提出有效的教研问题。其次,关于教研方案设计。教研主持人需要充分设计教研方案,提前学习专业理论、收集案例等。可以根据教研需要,调整教授和研讨的比例。如果教研的目的是充分了解教师的观点,就可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研讨,方案设计简易灵活,便于根据现场讨论情况生成新问题。最后,教研后的反馈与应用。组织者在教研结束后应复盘和反思,及时梳理哪些内容比较成功、哪些需要调整。教研活动中会提出一些看似有用的策略和方法,但这需要回到实践中应用和验证。

    ◎ 《教育家》:有的园本教研过于重视形式和口号,忽略了教师的真实声音。如何让每个教师在园本教研中都有话语权?

    王岚:教研“一言堂”背后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没有倡导多元的声音,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善。

    打破权威,树立人人平等的教研观。首先,园领导参与教研活动,不要喧宾夺主,每次都做总结性发言或点评,这样会给教师带来一定压力。可以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参与者,与教师一起研讨;
    如果对教研活动有想法,可以在教研结束后与教研组织者一起复盘或沟通。其次,鼓励教师体验教研主持人的角色。每个教师都有其擅长的领域,面对不同的教研问题,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来组织教研活动。一个好的教研员应该具备换位思考、鼓励讨论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好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让一线教师承担教研组织工作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专业自信,又是对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

    人数规模要合理。全园性的大教研不应过于频繁。教研的组织形式应该尽可能地促进讨论和交流,人数多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就少了,如果变成主持人主导和掌控,教研很容易变成单向的灌输。

    教研空间要适宜。可以选择空间大小适宜、方便调整或者围拢坐的桌椅。准备茶点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空间和环境。

    教研组织应灵活多元。一般来说,教研活动在中午进行,教师容易犯困,所以可以适当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激活教师的思维。还可以采用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教师有更多参与机会。

    林哲莹:以前,我们的园本教研更注重从行政方面落实,如今也在不断调整策略,比如通过举办沙龙、开展共读,让教研更有生命力。教师的真实声音是最重要的,园所应尊重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找到研讨主题。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教研主题是“创设植物角的意义何在”。很多教师对于植物角的创设产生了疑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创设“无人问津”的植物角,也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爱上植物角。如果只是简单开展一个短期培训,教师可能只是被动接受,从而敷衍了事。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了解问题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林间最后的小孩》的活动。通过开展阅读打卡活动,教师明白了当前孩子与自然接触越来越少的社会现象和背后原因,逐渐从“创设植物角无意义”的误区中走了出来。在重新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允许孩子利用更多时间留在植物区照顾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亲近植物,体会自然奥秘。

    无论园本教研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管理者应静下心来,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声音。只有教师从内心接纳、自觉改变、调整改进,才能解决问题。我园年轻教师居多,为避免出现“一言堂”情况,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了轮流发言机制,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进来,敢说、想说。比如听评课教学研讨环节,刚开始新老师未必说得特别优秀,但是只要他们勇于思考,认真倾听骨干教师或者专家的点评,也能产生思想联结,提升自己。

    ◎ 《教育家》:如何让园本教研活动不再“蜻蜓点水”,而是深度发生?如何有效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甘露:让园本教研深度发生需要秉持以下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关注教师专业、思维方面的发展,以此为目标并进行检验,做到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教师的成长轨迹定制相应的教研计划,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二是实效性原则。要关注教育教学现场中产生的“真问题”,以教研为手段解决真实问题,还要持续关注教师能否运用、迁移教研成果。三是延续性原则。教研管理者应该制定时间、内容等合适的教研计划,深度挖掘每个教研专题下的价值,让教师理解并吃透教研内容。四是全员性原则。教研应该是有温度的,关乎每一个体。我们应该像尊重孩子一样尊重教师,比如提前一周预告教师教研现场会讨论什么问题、需要提前思考和准备什么等。

    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先要了解教师缺乏创造力的原因,究竟是“不敢说”,还是“思想僵化”,而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不能填鸭式喂饱教师,而要利用教研启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引发同伴间的思维碰撞,引导教师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

    另外,教研应该从根源上关注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设计思维转变和拓展的教研内容。比如,通过融入艺术、哲学让教师的精神充实;
    多为教师提供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案例,拓展思路;
    为教师提供思维建设、创意点子的工具,让教师能够从模仿到创造;
    鼓励教师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力增强创新力。教研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让教师能蹲下来、坐下去、玩起来,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做实验、创编有趣的故事。培养创造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随孩子,让孩子引领成人。

    林哲莹:首先,以主题式教研为切入点,创设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比如我们会结合实际抛出2-3个教研问题,让不同年段教师各自认领教研内容、收集资料,而后在小范围内交流碰撞,再根据建议调整,之后在全员教研日分享交流。当天我们设定了时间限制,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研内容梳理得有条理、有逻辑,或者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实施分享。深度的园本教研不是一次性的,它的战线拉得比较长,是从实践、反思,到再实践、再反思,最终形成一种融合的氛围、循环的过程。

    其次,以项目式教研为关键点,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会自主发现一些研讨话题,比如室内区域环境的创设跟材料投放一直停留在原有状态,无法达到个别化学习或者创造性游戏的目的。对此,我们让教师分组展开项目式调研,用直观的案例与理论进行研讨,然后教师回到班级做年段分享,再进行全员分享,以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找到园本教研问题的连续性,重新规划区域环境并收集适宜的材料,这也是一种长期的深度学习。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会通过一些办法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比如在主题式教研入场环节会采取抽签形式,让教师打破熟悉的交往范畴,进行头脑风暴。再如,让生活老师全程参与教研活动,包括周计划的制定。生活老师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从他们的观察中获得灵感,融合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教研活动。

    ◎ 《教育家》:园本教研反思环节,可以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来调整、研磨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王岚:教研应立足教育实践,以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强调研究问题的真实性。教研反思环节也应从此入手,具体可以分为即时反思与对接实践反思。

    发挥教师主体价值,做即时反思。教研后可以灵活通过多种形式,结合教研内容做即时反思。比如即时交流,即教研后有针对性地交流教研活动的感受,了解教师在教研中的收获与困惑。每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关键词或者一句话进行现场反思与小结。再如便签式反馈,即每位教师将教研活动中的收获或困惑写在便签纸上,以便相互印证所获和所困。教研管理者和组织者也可以清晰地了解教研效果,及时调整下一次教研活动。

    通过访谈进行评价。访谈前可以围绕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与教师口头交流,以便有效地了解教师在教研中的收获与问题。

    以观察为着手点进行评价。从观察记录或入班观察教育现场入手,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了解教师对教研的认知程度。同时,可以通过深入走进班级、感受班级班风,看班级幼儿、班级教师间的师幼互动状况,反观教研效果。

    “后期追踪”的方式延迟评价。将反思环节推迟到一定时间后进行,给教师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与过程。这样经过实践与验证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实践性反思。教师到反思阶段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或问题,新的问题又是新一轮研讨的开始,教研就会持续深入,具有落地性。

    林哲莹:一是通过记录的方式。每次调研过后,我们会把有价值的信息分类整理,放到共享文件中。一些依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我们也会把它提取出来,做成思维导图,继续研讨。我们还有一面墙专门梳理教师研讨互动的内容或者计划实施的行动。此外,每次园本教研活动之后的分析评价也是一种科学诊断,在循环开展的活动中可以动态调整,逐渐完善。

    二是将公开观摩变为“片段教学”观摩研讨。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应该做出怎样的教育回应?我们用“片段教学”方式让教师选择不同的类别,设计并完善活动。教师可以到不同的班级试教,全程记录自己的修改过程,然后全员观摩,研讨记录,而后形成终稿。从设计稿、片段稿到调整稿,教师汇总后将其放到共享文件中。如果其他教师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借鉴和学习。

    三是及时调整教研方式。遇到重要问题马上解决,以免后期走弯路。比如孩子每日离园后,教师会把当天遇到的重要问题梳理出来,进行小组研讨,遇到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再找年段教研组帮忙或者直接汇总到我。及时教研可以让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反思和调整,不断把教研向前推进。

    ◎ 《教育家》:作为教师队伍的带头人,教研员如何有效参与到园本教研中?

    甘露:学会有效诊断与评估。教研员要多方面了解教师需求,以此确定教研方向。比如走进教育现场,以访谈、观察或问卷的方式了解和诊断现有问题,并将问题进行细化、分解、整合、评估,最后挑选问题,根据需求的迫切程度制定教研主题,做到有据可依。

    学会科学制定目标与规划。教研员在制定教研目标时可以采用SMART目标定制原则: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到性、Realistic现实性、Time时限性。从五个维度制定目标,并依据目标制定教研推进表、长期规划表等,做到目标清晰。

    学会创新教研形式和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研,比如案例研讨、世界咖啡、辩论会等,同时注意形式应该为教研目的服务。另外,可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比如结合综艺、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创意创新教研方式,让教师爱上教研。还可以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挖掘教师的闪光点,通过放权让教师承担教研活动,并给予经费、证书等。

    王岚:以区级教研员来说,在园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是组织者、专家、还是参与者,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面对不同基础的幼儿园,教研员应该遵循个体差异,帮助园所提升质量。

    第一,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教研员在参与或组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前,除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质量基础,还要了解教师队伍优势和问题。第二,现场观察,客观判断。园本教研的观摩考验着教研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无论采用何种介入方式,客观观察、详细记录都是基本的工作,教研员应在此基础上反复思考判断,提炼好的做法。第三,尊重主体,适宜介入。幼儿园的教研组织者和教师是教研的主人,尊重和保持他们教研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至关重要,教研员应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与教师平等地探讨问题。第四,抓住关键,示范教研。基础好的幼儿园,其业务管理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研员不必亲自组织园本教研。在新建园、新业务管理者对园本教研缺乏理性认识和感性经验的情况下,教研员直接组织园本教研是非常好的方法。通过聚焦幼儿园的关键问题开展示范性教研,能提高业务管理者的组织和引领能力。因此,选择示范教研的内容和问题很关键,要兼具解决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教研过程与方法示范等多种功能。

    幼儿园教研组织者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自主建构和内生性发展的过程。因此,教研员需要提供适宜支持,让教师和管理者保持自主研究的热情,愿意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工作。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员研讨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三悦文摘·教育学刊(2022年7期)2022-04-27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幸福家庭(2021年16期)2021-01-18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师道(2019年9期)2019-09-28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年2期)2019-09-10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10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相关热词搜索: 本真 一言 教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